乔悦自2012年9月担任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以来,担任护理学院2011级本科、2012级本科、2013级本科班辅导员,学生总数为81人,家庭经济贫困生人数为25人,比例达30%,如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搭建自立平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成为一名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是她工作的核心,概括来说,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公平公正开展工作
资助工作内容比较琐碎,因此在工作中需要细心、细致。虽然带班总人数并不多,但是学生分布在三个年级,工作重点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新接管的班级需要了解该班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前辅导员做好工作交接;对于大三的经困生则更需要学业上的适应程度,而对于毕业班的经困生则需要关注其就业问题。
其次,每个班级的家庭经济贫困生都有详细的资料整理,对新增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审核与入库工作,老生每年一次复审经济情况,记录困难情况、受助情况、贷款情况、学习与生活情况,做到实时更新,动态管理。针对学生本人或家庭遭遇突发情况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合理利用学院应急基金,使学生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帮扶与温暖。
在开展工作中,乔悦做到公平、公正,针对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照资助方的审核要求筛选学生,在筛选出的学生中按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排序,同时平衡学生获得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分配,保证大部分同学都能获得资助。
二、“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同进步
最初担任辅导员时,她也只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有着憧憬,也有着困惑,在学校、院系的帮助下,逐步适应这一角色。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家庭经济贫困生这样一个群体最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条件虽然是影响其个体成长的最显著的“短板”,却不是唯一“短板”,实际上,由于经济压力,贫困生更容易产生自闭、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要想让他们真正全面发展,必须“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同展开。
在乔悦与学生谈心时发现,家庭经济贫困生多半都不愿意向他人讲内心的真实想法,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时,她首先放下辅导员的身份,以学姐、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谈心,谈心时充分利用共情的沟通咨询方式,让学生打开心结,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慢慢走近学生们的内心,每次谈心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逐渐加长到1小时,甚至2小时,虽然占用了大量的个人时间,但是每次谈心后所带来的感触与成就感是其他无法代替的,曾不只一名同学在谈心中流下眼泪,也曾不只一名同学在谈心中与她倾诉不为人知的内心波澜,也曾不只一名同学在遇到困难时想到与乔导的谈心内容而重拾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冬季送温暖,赴安徽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上海的冬天漫长而湿冷,结合学校工作要求以及班级家庭经济贫困生的切实需求,乔悦与院系资助负责老师一同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了每人一床冬被,协助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感受和实际需求,院领导倾听学生想法,鼓励同学们自立自强,用好学校的资源和平台,努力争取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每年复旦大学都有寒假走访经困生的活动,虽然乔悦家在上海,但是仍然积极报名参加,牺牲自己寒假休息时间,投入到春运的大部队中,春运一票难求是众所周知的,没能买到直达的火车票,只能买大巴票,这使得只需要4小时的火车车程增加到了10小时的汽车车程,而往返安徽六安和明光又没有直达火车,又辗转南京,在天还未亮时,又奔波在火车站中。看到学生们以及家长脸上的笑容时,一路的辛苦也都一扫而空,当乔悦看着学生家徒四壁的房子里,墙上贴满了学生从小到大的获得的奖状,和孩子父母自豪朴实的笑容,那一刻从未到过农村的她悟出了一个道理:让这些经困生能免除后顾之忧,在复旦收获成长,是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期盼,是祖国未来建设的需要。原本冷清的家庭也因老师的到来而显得格外热闹,增添了过年的气氛。通过家访,也感觉到家长对于学生的关心,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教育水平的有限,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力更生,因此家访期间也与其父母做了很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子女目前在校的情况,未来的就业形势等,父母对她的到来更多的是感激。
四、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乔悦所带班级学生中,家庭经济贫困生多数来自安徽农村,初来上海,有着对大城市的向往,也有着一种陌生和害怕,曾经有一名同学在谈心时说到“刚来上海,第一次乘地铁都小心翼翼的,总怕别人嘲笑我”,听到这样的话,乔悦的内心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心酸,她鼓励学生,告诉他们不要怕,凡事都有第一次,要有跨出第一步的勇气与信心。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她积极加强上海学生与安徽学生的联络,寝室安排时也尽量协调比例,让班级成为一个大集体。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复旦大学的光华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学生们可以在这一安全、稳定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广泛结识朋友并获得一定的报酬,从而减轻自身的经济压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除此以外,她还密切关注学校的各项交流项目,积极为班级中成绩优异、综合表现优良的家庭经济贫困生争取资源,目前已经有两名学生成功赴往墨西哥参加交流,一名学生参加香港交流。他们回来后都与乔悦进行了沟通,每个学生脸上都是洋溢着兴奋,生在农村的他们,都没想过会乘飞机,更没想过能在学生阶段出一次国门,学生们兴高采烈的讲着他们的所见所闻,谈着对同行者的各种钦佩,讲着自己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面对他们的滔滔不绝,乔悦感到的是欣慰,由衷的为他们开心。
五、不忘感恩,加强情感教育
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乔悦始终不忘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班会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在进行资助项目下发时,都会找学生进行谈心,一方面告知他们申请资助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理解资助方的良苦用心,尽管国家、社会、他人在给予贫困生以资助的时候并没有硬性要求给予回报,但是作为一个有基本道德观念的人来讲,“知恩、感恩、报恩”,时刻准备以实际行动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是最基本的要求。有时,资助方会要求学生写一封感谢信,会要求他们出席一次大会,她都会要求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行动来表达感恩。
除了对国家、社会的感恩,她还告诉学生最应该感恩的是父母,虽然学生的父母来自农村,并没有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但是父母都还是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省吃俭用,为子女攒下一笔学费、生活费,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与此同时,她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晨兴家园”社团,结识更多的朋友,也可以参加社团活动,锻炼各方面能力,有机会帮助更加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通过扎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她所带的学生中,在2013-2014学年奖学金测评中,有12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4名毕业班经困生2名成功获得复旦大学直研拟录取,另外两人已经签约医院。学生小Q通过自身努力,曾获得复旦大学自立自强专项奖学金,她自强自立,在光华公司工作努力,多次获得奖学金,平时勤俭节约,基本已经无需再向家里索要生活费,她的事迹感动了自立自强奖学金答辩的各位评委,学生的成功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也与乔悦的关心分不开,小Q曾在一次经困生座谈会上谈到:“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养育了我,其次我要感谢我的辅导员乔悦老师,她的关心与照顾让我度过每个很难熬的日子……”,乔悦不曾期盼学生的回报,但这样一句感谢,让她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资助工作承载的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每个需要资助的学生的身后都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经历,在他们青春时给他们需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经历了挫折成长起来的孩子,更能够胜任护理工作、更能够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