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男,中共党员,讲师,200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同年,应聘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就业办公室,2010年至今,转入同部门的学生资助中心工作。
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至今,刘强同志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原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学生事务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了“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育主渠道和第二课堂延伸作用,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将德育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他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及部门所承载的育人重任,本着“岐黄梦,中国梦,学青春梦”三梦一体的理念,资助育人工作一直是他的工作重点,在工作中,刘强同志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突破,具体事迹如下:
工作关键词1:规范
作为一个和金钱打交道的部门,规范二字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事工作至今,刘强同志恪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提升工作内涵,对于经手分费用,做到账目明确,专款专用。除了规范自身工作,刘强同志对于其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学生部门:勤工助学管理中心、慈善爱心屋、慈善义工队,均要求做到:财务上,阳光透明;制度上;合理流程。
工作关键词2:服务
以“服务”为首要工作原则是刘强同志一直坚持的信念。从个人角度来看,刘强同志工作态度诚恳,兢兢业业。从团队角度来看,由其负责指导的勤工助学管理中心、慈善爱心屋、慈善义工队均在学校范围里发挥着服务的作用。作为全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执行部门,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在刘强同志的要求下,完善自身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完善勤工助学服务的理念,得到了校内部门和校外用工单位的好评。
工作关键词3:慈善
由刘强同志指导的我校慈善工作站,慈善爱心屋和慈善义工队秉承“传递一份爱心,许给一份希望”的慈善主线,坚持“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的宗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践行慈善,积极开展各类爱心帮困活动,大力弘扬了“无私他助”的慈善理念,营造了慈善育人的校园氛围,并获得上海市优秀慈善义工集体。
工作关键词4:探索
围绕着如何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发展;如何克服贫困生的等靠要的心理等议题,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刘强同志根据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奖助育人,全面提升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资助工作模式,科学践行“经济援助,精神关怀,能力培养”的服务宗旨,努力构建学生资助动态管理体系,不断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并积极探索资助育人的新理念和新机制,真正将资助和育人、就业、易班等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估优秀单位,且承担上海市教委资助育人特色项目,目前已通过中期检查。
刘强同志讲奉献,重服务,在学生心目中,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他热爱这份事业,用心血浇灌慈善的花园,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承担着资助育人的神圣使命,摸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方法,更重要的是,他能真正的从工作本身出发,从服务对象出发,为岐黄事业的“稳定发展,后继有人”而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