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盈,女,34岁,中共党员,讲师,2003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参加工作至今,担任医学院专职辅导员,2007年获硕士学位,目前博士在读。十二年来,曾盈同志一直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历任团委书记、学工办副主任、学工办主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踏实细致,大爱无形
工作以来,曾盈老师先后担任临床医学一系1999年级、2001年级、2002年级、2003年级和医学院2005年级、2006级、2008年级的本科生辅导员,以及医学院2010级、2011级、2013级、2014级研究生辅导员,曾兼任学生社区驻楼辅导员、医学院学生党总支组织员、医学院心理辅导员、形势政策课教学管理员等。在工作中,她特别注意两点:平等和奉献。她时常和学生谈心,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经验提供给学生供其参考,分享自己的经历,使他们消除误解,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努力学习,愉快生活。她关心学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同时注重及时和各实习点带教老师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多种渠道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曾盈老师所带班集体多次获得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先进集体”、“十大特色团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所带学生康乐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杨敏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降建新2011年荣获“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多名学生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学生”、“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二、热心志愿,甘于奉献
2003年曾盈老师曾在甘肃省定西市国家级贫困县通渭县支教和挂职锻炼3个月,积极支援当地的教育事业,期间深入农村生活、走访农户、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座谈、考察小城镇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调查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现状等,进一步了解祖国基层状况,并撰写了《定西地区企业考察报告》、《通渭温泉的医疗保健作用》等文章,《文汇报》和《同济报》均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了报道。
2004年曾盈老师带领5名本科学生代表同济大学参加上海市红十字会举办的前后为期2周的“中国上海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首期主持人培训班”,同济大学是红十字会这一项目在上海市高校仅有的两个试点之一,同年4-11月间他们在同济大学校园开展每期2天的“大学生同伴教育”培训,共开设12期,累计培训大学生240人,反响很好,并由曾盈老师代表上海市红十字会到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进行工作汇报交流,2004年第108期的《外滩画报》专程对她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报道。
2004年-2006年,曾盈老师在医学院临床一系担任辅导员,每月的第二个星期二,曾盈老师所带临床后期的实习学生都要坚持在十院门诊大厅开展“天使在人间”的系列医疗咨询和义诊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社会、为患者奉献自己的真诚和关爱,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但巩固了专业精神,更提高了团队意识和社会意识,“天使在人间”在社区也成为一个品牌,深入人心,临床医学一系2001级团支部也因此获得了同济大学“十大特色团支部”荣誉称号。
2007年-2010年间,曾盈老师组织医学院学生申报和开展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社项目,和真新街道共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根据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定期组织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大学生在真新街道相关社区开展医疗志愿服务、疾病防治健康宣讲,真正做到送医到基层、送医到社区;针对真新街道社区卫生现状,有选择性的开展相应课题研究;定期在社区开展疾病防治、科学养生等科普讲座,为居民预防疾病、正确对待疾病以及日益凸显的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诸多健康问题提供科学指导。医学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部获得2009年上海大学生科学商店“优秀服务部”称号。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曾盈老师担任世博志愿者培训老师,并负责医学院世博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工作,她组织世博园区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外事志愿者选拔、培训工作;开展世博志愿者场景模拟训练、“最美世博,你我携手同行——文明进社区”、“精彩世博,我们在行动——文明出行宣传”、“世博风采伴我行,爱国精神在我心”、迎世博“青春同济,健康快车”、世博志愿者誓师大会等系列活动;成立医学院“世博安全稳定工作办公室”和“世博志愿者服务中心”,圆满完成世博志愿服务活动。医学院团委荣获“同济大学世博志愿服务标兵集体”称号,曾盈老师本人被评为“同济大学世博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从2011年起至今,曾盈老师指导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同济新村社区共建,坚持在社区开展“夕阳关爱、健康推广、综合服务”等医疗志愿服务项目,2012年其所带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同济大学示范研究生党支部”和入选“优秀案例”。
三、解析职责,挚爱无声
2013年起,曾盈老师全面负责医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她整理工作思路,结合医学特色,创新资助育人工作,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资源拓展、爱心传承”几方面着手,带领学工办全体老师将医学院资助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系
学制长、类型多、分阶段是医学院学生培养的特点,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在医学院党总支带领下,学工办理清工作思路,健全管理体系——学生基础资料的齐备完善和准确交接是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明晰的分配方案和到位的通知是所有困难学生得到资助的前提,对学生经济状况的跟踪和合理评估是学生相关权利公平实现的保障,助学公益平台的打造和可持续发展是慈善精神传承与升华的载体。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为规范助学管理工作,学工办先后出台了《医学院帮困工作管理条例》、《医学院学生贷款管理条例》、《医学院助学工作流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同济大学义工总队唯爱天使义工队章程》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三)拓展助学资源,增强服务意识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是专项资助医学生的基金,从2007年起至今,该基金已经累计资助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650人次,228.8万元,累计资助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生355人次,107.2万元。学工办与唯爱天使基金密切合作,每年承办“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同济大学奖助学金颁发仪式”,成立唯爱天使义工队,申报开展唯爱天使义工沙龙等公益项目,以此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可持续发展的慈善公益活动,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
此外,医学院积极拓展助学资源,2014年又为医学生成功联系专项助学金2项,每年跟踪资助34人共计10万元。仅2014学年,医学院学工办累计考核发放助学金200余万元,受益学生近900人次。
学工办老师充分利用飞信群、微信群、QQ群、公邮、学院网站、易班、人人网、短信平台等各种载体,宣传帮困助学政策,主动服务学生,不被动等待,对于学生的疑问和申请做到及时回复,学生满意度高。
(四)打造公益平台、传承慈善爱心
在唯爱天使基金的资助下,2009年12月医学院成立唯爱天使义工队,立足医学,突出特色,开拓思路,勇于创新,经过五年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学工办老师从“规范义工队建制、开拓志愿服务基地、树立品牌义工项目、深化义工培养”四方面着力打造唯爱天使义工队品牌,传承唯爱精神。
依托唯爱天使义工队,同济大学医学院“济·城市人,城市健康”志愿者阳光成长计划进入由共青团中央联合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终评,将于2014年12月在广州角逐金银奖。这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唯爱天使基金共同的成绩和荣誉!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曾盈老师带领学工办全体老师一起热心工作,深情资助,不断深化“济困、励志、强能”的立体资助体系,在资助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实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发扬唯爱精神,立足医学,突出特色,开拓思路,勇于创新,认着落实好每项资助政策,做学生的守护者和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