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第一届唯爱·唯德“优秀资助育人工作者”--交大孙月霞

> 白衣天使故事 > 资助育人

2015-1-16 10:45

 

 

 

 

辅导员孙月霞同志,注重把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培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富于人文关怀的方式,融入日常的帮困助学工作,善于总结工作经验,认真撰写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案例,积极主动申报相关课题。学生通常亲密地称呼她“孙导”,教师们也认为这样称呼体现了辅导员的职业特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先要身正;树人,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医学生树立“能力为基、品格为先”的观念。社会转型时期、医疗体制改革之际、医患关系复杂之局,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培养一大批即有过硬的知识技能、又有优良的医德医风的合格医师,同时通过“交医模式”培养出具有引领潜质的卓越医师,是交大医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交医的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老师面临的时代挑战。孙导铭记母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导师“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叮咛、同窗“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赠言,踏上了辅导员工作岗位。多年来,她牢记教育家杜威之言“学校,即生活”,踏实、扎实地开展工作,并视之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不懈地做出改进。如果说孙导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应该是,在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上,她体会过失败、体会过挫折,但是她一直把这工作视为自己的生活,始终不放弃、始终在努力,一点点缓慢却很坚决地进步。带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从业韧性,在交医辅导员团队的培养和帮助、鼓励和支持下,成长为优秀的辅导员。

 

注重人文关怀,培育职业观念,拓展帮困工作思路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重视人的精神世界和实际需求,把人文关怀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因此,孙导分析、尝试了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把职业价值观念教育潜移默化地孕育在低年级医学生的帮困助学工作中。中国古代道家学派论著《老子》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帮困助学工作中,所谓“鱼”与“渔”不是金钱与赚钱的手段,而是助学补助与克服困难、追求梦想、实现梦想、脱离困境的信念与能力。年轻的大学生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很容易沮丧、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的就会去做家教、打零工改善眼下生活的窘迫,看重眼下蝇头小利、错过为远大梦想艰苦奋斗的最好时机。孙导很担心低年级医学生因为年龄、阅历、价值观念的稚嫩和不成熟,走去偏路而后追悔莫及。因此,在帮困助学的过程中,孙导更加看重的是理想信念、价值观点、卓越意志的树立。对于低年级困难医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确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念与合理的生涯规划。孙导总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如何在克服所遇困难、实现人生目标、承担社会责任的艰苦过程中,主动体会生活中的感动、美好与幸福,指导学生学会认可并不完美的自己,帮助学生认识“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一个“商数”,即“幸福=自己实际做到的成绩/自己想要达到的成绩*100%”,好高骛远和自暴自弃,都是主动放弃了可以握在手里的幸福。

 

传播爱的教育,培养感恩情怀,注重帮困效果延续

唯爱天使基金的两句口号分别是“唯有爱,让世界更美好”和“因为有您,爱在传递”。这口号,不是让帮困助学工作者喊叫在口头上,而是扎根在内心里,落实在工作中。孙导在帮困助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爱的能力、回馈爱的心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为爱努力,将来积极乐观地用自己的本领和能力回馈母校和社会。比如在11级营养学专业的帮困助学工作中,孙导接触和了解到大学二年级学生哈萨克族女孩娜迪拉·巴乌尔江的困难情况。发现她从大一入学就无法缴纳学费并且接受了绿色锦囊的帮助、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主动寻找勤工助学岗位,此后还获得交大工会补助和国家助学金资助,她困难情况比较清楚、处置需求比较迫切。娜迪主动报名参与班委改选,并当选学习委员。孙导指导她全面细致地开展学习委员工作,如科学公正地考勤、制定班级学风建设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开展评教工作等,把她培养为一名合格学生干部。娜迪确立了要为班级同学更好服务的信念,经常积极主动提醒后进同学改善学习习惯、订正学习方法、跟进考试进度,形成了一套朋辈引领工作方法。她的学业和工作,双双取得进步,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喜爱。在每个学期末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全班同学会自发组织会餐活动,为了让娜迪同学也能参与其中,同学们每次都开心地选择清真餐厅作为会餐地点。娜迪同学也乐于回馈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跟大家介绍清真饮食的特色与文化。鉴于她日趋明确地确立了学习目标,日趋清晰地取得了学习效果,日渐成熟地开展学习委员工作,结合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恰逢唯爱天使基金申报之机,孙导鼓励和支持她申报了这项助学金以缓解经济压力。减缓了经济压力,娜迪更加刻苦地钻研学业。大学期间,娜迪成功申报一项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茶多酚对营养肥胖型雌性SD大鼠性早熟的影响》,取得两次学年C等奖学金,获得一次全国励志奖学金,两次宋庆龄医学教育奖助学金,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考试,并且分别通过了上海市中级和高级口译考试的笔试。娜迪除了担任学习委员与学生会干事工作外,还光荣的成为晨曦志愿者服务社的一名成员,还积极利用自身少数民族多才多艺的特长在迎新活动中参与表演。现在娜迪大四了,她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取得了营养学专业的推免研究生资格。临近毕业,她对学校和老师提供过她的教育和帮助心怀感激。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遇到瓶颈的时候,一收到学指委本科生党总支周老师的邀请,她就毫不犹豫地同意来担任少数民族学生的兼职辅导员。看到那么多得到过帮助的同学像娜迪一样,活跃在社区健康宣传教育、门诊导医志愿者、公园义诊、红色场馆导引解说等等社会需要他们的各个角落,孙导再次体会到“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感受到爱的传递的伟大力量。

 

扎实党建工作,端正班级风气,塑造高尚职业道德

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党建团建、社会实践、综合测评、考务考风、诚信教育、教务学风、奖助勤贷、资助育人、评优评奖、心理疏导、双师联动……甚至不能够逐一列举。如何把医学生的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琐碎的日常的班级管理、党团工作中去,需要时时不放松、刻刻不忽略。孙导分析班级资源后发现,有一支闲置的高中学生党员队伍,他们中很多已经是正式党员身份,具有理论知识丰富、学业成绩优秀、群众基础扎实的特点。依托这只队伍的人力、智力和能力,完全可以在低年级医学生当中开展端正班风行风和塑造正确职业道德观的宣教工作。因此,孙导重视班级学生党小组的作用和微型党课的课程设计、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指导学生党员充分挖掘优秀党员、特别是医学界大家的成长故事,从职业引领、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塑造的角度设置课程,获得了同学们的支持和喜爱。

 

附孙月霞老师的获奖情况:2007、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军训优秀参训教师。2007年:部门年度考核优秀。2010、2012、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思政教师”称号。2011年:所带班级(09级临床五年制四大班)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先进集体”。发表论文:2006年:学生受教育权侵权行为的法理分析,《财经界》(独立发表)。2006年:论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第2作者)。2007年:谈高校研究生学生干部组织管理,《辽宁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独立发表)。2010年:论思政工作在“90后”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中如何开展《时代教育杂志》(独立发表)。参与课题:2009:上海市德育咨询课题《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预防与控制》,参与成员。20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题《低年级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途径探究》,承担人。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课题:2013:上海市大学生就艾滋病检测实名的看法的调查研究、上海阿德莱德两地医生职业压力对家庭生活影响的比较研究。2014:在医生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的背景下对医学生职业规划的探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