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第二届唯爱·唯德“优秀资助育人工作者”提名奖--复旦陈文婷

> 白衣天使故事 > 资助育人

2017-3-31 10:40

 

 

陈文婷是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学工组长,担任专职辅导员至今已经11年,在她的工作中,奖、助、贷、勤、减、补是一项重要工作。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70余名,占到学院全体本科生总人数的22%左右,其中特困生比例在7%左右。几年来,陈文婷一直作为学院资助工作负责人,统筹安排全院本科生的奖助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掌握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开展的一系列助学主题活动,对全院资助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动。

一、润物无声,花开有声

陈文婷深刻认识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无论对学生个人,对他的家庭,对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着“解困、育人、成才”的工作思路,陈文婷分层递进地开展帮困助学工作。帮困工作既要“润物细无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形式上大而化之不能过度宣传;又要“花开有声”,将情感教育、诚信感恩教育融溶在每一项通知、每一笔资助的申请、审核、发放,以及事后与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之中。通过一直以来具体细致的工作,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增强了自信,学院没有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上掉队,在生活上消沉,他们有序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有的选择深造,有的选择工作,都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二、世无难事,天道酬勤

除了做好学院整体的奖助工作,陈文婷所带班级的帮困助学需求也十分凸显。总的来说,她所带班级存在“贫困生人数多、特困生比例高、双困生任务重”的特点。

她先后带过11个班级,共计500余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人,特困生比例在5%以上,这里面有来自边远山区、贫困农村,家庭全年总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城市中父母双双下岗的“零就业”家庭;还有孤儿、单亲、离异家庭的子女;以及因家庭突遭变故,因病致贫的家庭。并且,陈文婷所带的学生中不少是基础医学和法医学专业的,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多是调剂进来,他们对专业的认同度普遍较差,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有的甚至怀有抵触情绪。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同时学习成绩又差的“双困生”比例很高,曾经2005级法医学班级,绩点低于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有8名,占这班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的47%。

为了做好工作,陈文婷对班上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但成绩很好,自强不息的同学,陈文婷为他们制定“沟通计划”和“赶超计划”;而对那些绩点低于2.0的“双困学生”,则分别为他们制定“自习计划”和“自强计划”。比如,班上有一位来自江西,性格内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医学生活,陈文婷为他定制了“沟通计划”,同时委任他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将一些发放手册这类的细小不起眼的工作交给这位同学。虽然工作琐碎,但因为他对待工作细致认真,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不但帮助他逐步树立了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也为他在集体中找到了自信。

此外,因为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双困生”比例高,往往存在一个寝室扎堆出现2-3名“双困生”的现象。同时,由于医科学业较重,这样的问题寝室,期末考试几个人“抱团”一起挂科5-6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指望临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出来的成绩往往都不会很理想。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平时就经常去图书馆自习看书。所以针对几个“双困生”扎堆的寝室,陈文婷为他们制定了“自习计划”。起先,强制规定他们每周要有几个晚上必须在图书馆自习,并指定一名同学每周末发邮件汇报一周寝室看书情况,总结取得的进步。慢慢地,他们逐渐戒掉了在寝室通宵打游戏的瘾,课堂出勤率明显提升,并且在考试前能很好地调整备考状态,不再出现“考前崩溃”的情况。以2006级法医班为例,最初陈文婷接手时该班绩点低于2.0的同学有6名,基本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两年的“自习计划”,他们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最后都顺利按期毕业,如今不少已经成家立业。

三、完善人格,陶冶医德

陈文婷深知,如果仅仅满足学生成绩上的提升还是不够的,大学还肩负有“育人成才”的目标,所以陈文婷又针对部分成绩优秀的家庭困难学生提出“赶超计划”。像班上另外一位同学,他也曾一度因为家境贫寒和专业调剂,产生了自卑心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陈文婷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了解相关的职业发展方向,鼓励他敞开心扉,好好利用大学的时光,真正融入到美好的大学生活中。他自身也非常努力,读书很刻苦,整个大学五年的总绩点在3.89,本科毕业获得复旦大学“毕业之星”称号;如今博士在读,期间在美国联合培养一年,已发表SCI论文近10篇,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大学的生活对很多人而言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某些同学而言,却往往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变得灰色、消沉。陈文婷所带班级中还有一名同学,开始成绩都不错,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突然变得不怎么去上课,即使坐在课堂上,也是神游天外。起初周围同学都没怎么在意,觉得他可能只是出现了短期的学习倦怠,直到期末考试门门挂科,甚至出现缺考的现象,大家才意识到出了问题。之后,陈文婷反复多次找他谈心,他开始只表达了退学的想法,深追下去才知道,他原来成绩不错,想本科读完后继续深造,但他的父母觉得家里太困难,供养不起他读研时期的费用,希望他早点工作。既然继续深造的路断了,他就想法医毕业之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刑警803工作,但又得知公安局系统的公务员对男生身高有要求,要求在1.70米以上,他身高不到1.70米,意味着即使考上了也不可能被录取,因此他觉得工作的路也断了。而且,当时也错过了转专业的申请时间,改变专业又变得不可能。受到这几重的压力,他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在了解这一系列原因后,陈文婷不停地开导他,告诉他可以选择的工作有很多,一个人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必须要“自立自强”,承担起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担当;同时,不下20次与他家长沟通交流,将同学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并要求班级、寝室同学一起对其帮助和鼓励。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下决心继续完成学业。大五毕业的时候,他已经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精通医疗领域的专业律师。

   陈文婷一直坚信,对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经济上的、物质上的资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些同学对于社会责任、人生理想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她相信“自助者天必助之”,如果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可以激发这些同学内在的成长动力,使他们摒弃自卑,开朗自信,那就是对工作最大的回报。她希望他们能在大学期间,塑造完善人格,陶冶医德情操,这既是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也是为一个家庭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