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第二届唯爱·唯德“优秀资助育人工作者”--中医大孟梅华

> 白衣天使故事 > 资助育人

2017-3-31 10:39

 

 

孟梅华,女,中共党员,1983年1月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2008年8月至今,就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担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2010年起,担任学院资助工作负责专员。

孟梅华工作以来先后任职于曙光临床医学院和龙华临床医学院,担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一职,现带班级为龙华临床医学院2010级、2012级中医学(七年制、5+3)、2012级、2013级、2014级中医学(五年制)五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孟梅华在学院中同时负责学院所有学生的资助工作,在工作中她秉承“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宗旨,在服务、管理、引领学生方面贴近专业、精心细致。

医心医意,是一种浸润。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上海这一国际金融重心的地位日渐明显,生活在上海的人充分体验着大都市的时尚潮流,也深刻感受着经济的巨大压力,更何况是来自祖国边陲或者农村的莘莘学子,突遇在发展道路上狂奔的上海都市,如何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首要的内在需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她把育人放在首位。对于困难生而言,一味的经济资助只是解决外在的困境,建立起强大的内心才是帮困根本之道。在与困难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平等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交流过程中非常注重善意的平等,对于学院所有的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都做到心中有数。平时面对学生时能做到真诚关怀,时刻关注。一次,有一位困难生在朋友圈发送了一条求勤工助学岗位介绍的信息,她第一时间就引起了重视,上报领导之后立刻与学生沟通联系。了解详情之后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学生极度困难时期个人无偿借助,以助她度过这段艰难时间。这名学生也在去年获得了校二等综合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好成绩。在奖助学金入账户后,学生怀着满满的感激之情来报喜。她对于困难生的人文关怀,做到了如沐春风、润物无声。

医心医意,是一种滋养。

作为一名具有本校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她把大学生的德育基本要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依托“启德明智”导师团的强大师资力量,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鼓励他们坚定职业理想、树立职业目标。

经济困难的学生,比非困难的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满意的收入。但是由于我们中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面临着学习培养年限的增长、工作初级阶段的收入相对微薄。教育成本高于其他专业。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生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理想树立。

“启德明智”导师团是由外校心理学专家、法律学专家、校内全国名老中医、医教骨干、科研骨干、青年医生组成,通过这样一支跨学校、跨专业、跨层次的导师团队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过的“一位医学生的自白——情理法的天平”现场搞笑案例指导分析沙龙;邀请困难生参与导师团团长、全国名老中医施杞老师的访谈;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名医面对面”学习沙龙;给予优秀的困难学生见习名医传承工作室的机会……名医名师的言传身教,抵过千言万语的理念灌输。

医心医意,是一种情怀。

孟梅华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不仅止于春分化雨的人文关怀和言传身教的医德修养。更是一种温暖对待现世的人生观的诠释。

她对学院奖助制度维护也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作为学院奖助工作专员,统一公开所有奖助的申请通知,保证全体同学了解具体评选方案和参选资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申报。申报截止后汇总申报名单,提交学院认定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通过介绍、推荐、发表意见、投票等环节公开评议,评定结果在易班学院平台公示。通知、评审、公示等细节工作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依规。她相信,学院奖助项目的公平、公正开展,是对慈善资助的最高尊重。

其实奖励学生金钱、提供赴外交流、减免学费从来不是资助工作的最终目的,资助工作中蕴含了太多自由与民主、公正与和谐的深刻内涵,孟梅华用她独特的方式全力向困难学生传达这些内涵,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院培养出了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困难学子。他们已经陆陆续续成为了出类拔萃的博士生、卓越的临床住院医师,在自己的位置上渐渐散发光芒。他们应该是读懂了孟梅华的资助育人符号,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感恩生命中的善良,传播社会的正能量。

孟梅华的资助工作格言: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身有所长,让每位困难生能以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博取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医心医意,大医精诚,资助工作可以与专业修养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