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晴,女,中共党员。2010年3月开始学生工作,2011年7月正式入职。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同济大学团委书记助理,承担过大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的相关工作,是上海唯爱天使义工联盟的负责老师。
一直以来,她以“培育具有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技术精湛的有志愿者精神的卓越医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将大学生的个人历练与社会奉献相结合,专业成长与实践服务相结合,青年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唯爱天使义工队为平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一、壮大志愿者队伍,拓宽慈善效应
自2010年接过唯爱的接力棒,成为义工队的指导老师开始,他便与义工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义工队同发展共成长。在她的努力下,义工队创立了“济· 城市人,城市健康”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并从2011年起,义工队逐步扩大,先后设立了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支队、附属同济医院支队、附属东方医院支队、附属肺科医院支队、同济大学沪北校区支队,具有良好的、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基础。在开展健康科普、关爱老年人、关爱患者、社区敬老院义诊等公益项目上有丰富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扩大慈善效应,2015年7月,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唯爱天使基金的支持下,他联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上海多家医学院校共同成立“上海唯爱天使义工联盟”。宗旨是打造上海首支具有高校资源医学专业背景的规模性、规范性、特色鲜明、服务深化的品牌义工联盟。联盟主要利用互联网以及各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规范和开展以下事项:
1、义工常态化培训。健全志愿服务指导体系,增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志愿者成长成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又一实践平台。使义工队伍健康发展。
2、深化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对象和志愿服务基地,以医学为专业特色,整合志愿服务有效资源,巩固深化志愿服务的成果。开展医养结合类、医教结合类、导医类和其他类志愿服务项目。
3、义工科学化管理、完善义工考核。对义工队伍进行科学化管理并保障义工权益,实施志愿服务质量监控,对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或个人评优表彰,传递正能量。
经过1年的努力,目前,义工联盟1558人,开展以医养结合、医教结合、导医和其他四大类项目,和“乐龄幸福时光系列”、“筑爱心灵家园——关爱失独家庭计划”、“健康进社区系列”、“阳光宝宝系列”、“粉红丝带公益行动”、“健康小伙伴系列”、“导医类”、“感恩无言良师类”8大类项目,通过唯爱平台,在社区、医院累计发布和开展134次志愿服务项目,受众面非常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唯爱的志愿者也都有了一个温暖而响亮的名字——唯爱人。
二、重视义工队队伍科学化管理,探索志愿服务育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义工队发展过程中,她发现大多数唯爱人来自于偏远的山区或者相对较落后的城市乡村,学习上刻苦,生活上独立,有想去帮助他人的淳朴思想,但是性格上相对内向,不善言辞交流,综合能力相对较差,情商相对较低,缺乏组织策划能力,而义工队又是一个学生组织,时时处处都体现着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理念。面对这样的情况,她积极思考,起草并实施了“同济大学健康志愿服务阳光成长计划”,探讨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孵化统筹、志愿服务基地建设方面的常态化、规范化、创新性道路,受到学校的一致肯定,并作为同济大学唯一的项目入选上海高校创新性志愿服务育人项目。
与此同时,她还带领联盟开展志愿服务和制度化建设,通过网络平台规范化进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招募、开展、签到、报道、个人公益简历同步等,并受到上海瑞金、华山、新华等21家医院的肯定,一同加入联盟大家庭,开展志愿服务。健全志愿服务指导体系,增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志愿者成长成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又一实践平台。使义工队伍健康发展。深化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对象和志愿服务基地,以医学为专业特色,整合志愿服务有效资源,巩固深化志愿服务的成果。义工科学化管理、完善义工考核。对义工队伍进行科学化管理并保障义工权益,实施志愿服务质量监控,对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或个人评优表彰,传递正能量。并通过联盟的规范化运营,有22名志愿者通过联盟自有的个人公益简历的认证,获得上海市志愿者证。
三、设立志愿服务基地,拓宽义工平台
为进一步拓宽义工平台,扩大义工慈善效应,她首先在杨浦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背景下,同济大学医学院、五角场街道、少云中学合作共建“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并依托唯爱天使义工队开展以“健康”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联盟平台,成立了“周浦老吾老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虹口区军干一所志愿者服务基地”、“星堡宝山社区”以及“瑞金医院”等各级各类医院志愿者基地31个,进一步巩固深化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