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资助育人理念,扎根一线服务学生
自2012年入职以来,刘超就一直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以受助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天使在行动项目组”和“爱心屋”的指导老师。虽然资助工作繁杂、琐碎,但是她始终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
这些年来她始终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状况,无论多晚她都会耐心、认真地为解答每一位向她咨询的学生。她始终坚持陪伴在受助学生周围,和受助学生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这些年来她也养成了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的习惯,每月的“夕阳依艳-天使前行”华阳敬老院项目、江苏路街道孤老项目她都会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完成。同时她也深知在网络时间打今天,网络思政的重要性,为了更深入了解身边的同学们,她还建立了个人公共平台、项目组QQ群、微信群、飞信群和易班班级。主动了解、收集受助学生的信息,关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时与他们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分享成长中感悟,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有一位陪伴着成长的他们的大姐姐。
她所负责的资助工作以“重审核、零差错、无延误”著称,她服务医学院7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出具6000份左右《在读证明》、每年逐一审核600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表》,每年服务280名学生助学贷款,每年做好近50种各类奖助学金的申请发放……。她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因此同学们也亲切地称她为“超超老师”。
二、秉承“五心”原则,做好学生守护天使
“个案分析、个别了解、个性定制”是刘超开展资助的必备方式。她坚持通过与每个学生都一对一谈心、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观察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状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他们的思想困惑,并及时给予他们合理及必要的帮助。同时,她秉承“五心”工作理念:1、关心: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和需求;2、诚心:发自内心地视学生为自己的家人,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3、细心:细致入微地进行工作,一丝不苟追求完美;4、用心:用心极致地对待和完成每项工作和服务;5、恒心:视学生工作为终身事业,。她长期以来用真诚架起了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学生与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华阳敬老院为感谢“小天使们”长期付出的努力,送上了感谢的锦旗;项目组也在获评2013-2014学年获评“易班杯”身边的榜样——奉献之星,2011级“天使在行动”项目组学生全部获得保研资格,她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学生团队开设“PS”海报制作、明信片制作课程。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也要做好角色定位与转换,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生活的向导。
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2015年她还担任14检验兼职辅导员。国庆假期期间,班上同学突发癫痫送往松江第一人民医院,当她接到同行同学电话后,第一时间与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病情第一手资料,赶往医院看望发病的同学,协助就医,协调夜间陪护。此后,该学生又病发4次。她总是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在外地家长还未赶到上海前,协助处理治疗事宜,学生还特意写感谢信感谢她的付出。在她的带领下14检验班获评2015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三、注重学习工作研究,探究“精准”帮困扶贫
在开展帮困工作之际,刘超积极研究工作方法,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她推出“暖心工程”,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设想。即,组织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对家庭经济困难同学进行随机家访,了解家庭实际困难程度。同时,她也主动参与进来,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寝室。仅2015年,就走访40家同学家庭,足迹遍布上海各个区县。
在认真、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外,她还对于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认真地思考及研究,先后主持思政研究课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研究及探索》等3项、参与各级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思政研究论文5篇;对资助工作进行不断探索,并用中英双语模式为2015级渥太华联合学院学生讲解医学院学生事务工作。她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及工作实效性;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的思想动态,她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的课程,并取得相关证书。同时,她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
她的努力也被大家所认可,她曾获评2014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思政教师,2015年年度考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