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第二届唯爱·唯德“优秀资助育人工作者”--复旦王睿

> 白衣天使故事 > 资助育人

2017-3-31 10:37

 

 

王睿同志自2010年开始担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她先后担任2008级、2009级、2012级、2014级基础医学专业、法医学专业和2013级临床医学8年制辅导员,曾负责学院资助工作,目前担任复旦大学“唯爱天使”助学社团指导教师。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清贫。作为辅导员,王睿所理解的资助工作小处说帮助他们一起减少生活中的困难,缓解成长中的困惑,做到“贫而不困”;大处说,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困难,在大学中完善人格、学习扎实的医学知识和高尚的医德,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做到“穷且益坚”。

一、贫而不乏,构建多方信息平台

1.   建立经济贫困学生信息库。及时掌握经济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勤工助学情况,使最困难、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资助,让资助款项用在“刀刃”上。同时改变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一次定性,实现对学生资助情况的动态跟踪。

2.   拓展外界资源平台。在学院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和发掘社会及校友资源,积极拓宽资助渠道。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唯爱天使”助学社团,09法医学的小熊同学还在社团中担任社长,组织了多次校友座谈、社会实践等活动;此外,肿瘤医院朋辈导师活动也有班级学生的积极参与。

3.   鼓励学生开展自助。协助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主动承担经济责任,在有合适的实习兼职机会时,优先考虑经济困难学生,并鼓励他们在校内如光华公司、图书馆等地勤工助学。目前,班级贫困生中,有10人次在校内做过兼职、5人次做过家教,12级基础医学的小陈同学在课余还参与了一个教育公司的创业阶段,不仅基本可以承担自己的生活费用,也在创业中增长了自信和才干。

4.  关注“准贫困生”群体。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高于加入“贫困库”的标准,但相对拮据,这些游离于边缘的学生亦需要关注。12法医的小张同学,父母离异,担任班委,平日学习努力,大三上学期参加班级活动次数明显减少,也出现上课缺课现象,后经过与她谈心,得知母亲最近工作状况不佳,家庭经济状况拮据,她在外面接了多份家教补贴家用而耽误了上课和活动。了解状况后,王睿肯定了她为家里分忧的责任心,也告诉她现阶段要以学业为重,难关一定会过去的,同时,王睿通过同学,帮她联系了一份专业相关并且时间更为自由的兼职实习,一段时间后,小张的学习生活又恢复了常态,上课缺课的现象再没出现过。

二、贫而不隘,建立心理关怀体系

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王睿认为物质上的帮助只是资助工作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得这些学生对于社会责任、人生理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健康自信的成长。通过谈心、走访寝室以及观察学生的网络动态,王睿归纳出经济困难学生也具备一些群体特征,例如,相对更加低调、自信心缺乏、比较敏感、对于表扬和认可更加在意等。由于经济因素,他们可能比同龄人少了一些见识和胆略,带领他们摆脱不自信,性格更加健康、开朗也是王睿工作的重点之一。

1.  多鼓励、多帮助、少同情。08基础医学的小朱同学,来自农村,家里在2010年遭遇洪灾,庄稼全毁,损失惨重。新学期心理压力很大,在谈心中终于和王睿说出实情,但不想申请贫困生,担心因此被同学歧视。王睿和她讲解了王睿校的资助政策,并以具体事例鼓励她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在动员她申请加入贫困库后,又请她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承担与班级同学沟通、定期普及心理知识的任务,逐渐打开心扉。在定期的谈心中,王睿经常鼓励他们积极融入班级、坦然面对家庭情况并对资助者、父母怀着感恩的心。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将一定的班级任务交给他们去做,但注意避免刻意的同情和关注,不让他们感觉到特殊。使学生从小事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人沟通,培养集体意识并且从集体活动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而非单方面别人的给予。同时,在寒暑假中,对于没有回家留校的同学,王睿经常电话或者短信问候和聊天,并要求他们和家里保持联系,不要让家人过于惦念。

2.  利用社交网络,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在90后学生中全面普及,这些网站上面的“状态”“心情”更能及时的反映学生当前的状态和思想波动。王睿在这些社交网络中与每一个贫困学生成为好友,每天关注他们的动态。

08基础医学的小吴同学,平日性格直爽,经常在微博、人人上面发表心情,最近一段时间发现她的状态都比较悲观,例如“此刻的无助,让王睿感到了当时选择的后悔”、“即使事情变好了,王睿也知道有些东西再也回不来了。王睿已不是昨日的王睿”之类的话,和她谈心,得知她父亲突发白血病,家里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一方面,王睿协助她申请经济贫困生的程序,另一方面,王睿通过和她家长沟通、寝室座谈、多次谈心等形式,陪她一起度过难关。

3.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学会感恩。王睿鼓励贫困学生都加入到学院“生命•感恩•使命”志愿服务基地中,参与孤寡老人结对、献血小屋的服务、中山急诊志愿者等长期志愿服务;去年暑假,王睿指导了09基础医学的贫困生小冯同学组织了去重庆支教的暑期社会实践,班级大多数同学均参与其中。志愿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作为“唯爱天使”助学社团指导教师,王睿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团实践,用志愿服务回馈社会的关爱。王睿所带的09级基础医学的小宁同学,当初获得唯爱的资助顺利毕业后,选择直升博士研究生的同时,也加入了“人才工程”计划,成为了一名辅导员。

4.  对学生进行日常化诚信教育。人,无信不立,学院一直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资助体系中,这也是王睿一直坚持的工作原则。对于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政策的宣讲,平日的谈心注重榜样的作用和引领。让学生意识到“人之所助者,信也”,诚信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三、贫而有志,摆脱“双困”学习计划

医科学业繁重、考试严格,挂科现象并非罕见。基础医学、法医学专业多为调剂,对专业认同感较差,也有抵触情绪存在;加之部分贫困学生刚接触到电脑,痴迷网络游戏。班级中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双困”学生比例很高,王睿刚接手这四个班级(2010年秋季),家庭贫困生中绩点不到2.0的“双困生”有6人,占班级贫困生总数的50%,班级总绩点不到2.0总数的67%。

1. 共同制定短期学习计划。王睿与几名痴迷网络游戏的同学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以周为单位,每周一晚上王睿与他们共同自习,并交流上周计划完成情况、做下周计划。从每周连续3天,在图书馆或自习教室学习2小时就可以奖励玩1个小时游戏开始,逐渐过渡到每周五天去自习,再到养成天天自习的习惯。从每周一天负责叫寝室同学按时上课、不迟到开始,到几乎杜绝因为通宵游戏影响课堂出席的状况。

2. 成立读书小组,同学间互帮互助。在班级建设中,王睿以党员为抓手,成立了不同学科的读书小组。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督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双困生”认真学习。同时,王睿引入的各小组的竞争机制,通过小小的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两年来,学生们的成绩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6名同学中有3名同学绩点超过了2.0,另外3名同学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13名贫困生中、4人获得奖学金,总体平均成绩较两年前也提升了0.15。

四、贫而有彩,搭建多样成长舞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不乏多才多艺人才,但相对于其他同学,这些学生多更为低调和被动。让家庭贫困学生能够更健康更自信的成长,帮助他们搭建合适的舞台,让他们也可以同样绽放自己的精彩也是王睿一直追求的目标。

1.  让星星更闪亮。一些贫困生同学本来就拥有者出色的成绩或出众的才能,王睿能做的,便是帮助这些星星更加闪耀,追求卓越。成为真正的贫而不困的栋梁。

09法医学的小张同学,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演讲天赋。王睿推荐他去竞选学生委员,他在任的1年中,提出了6项提案。其中,校车免费、白大褂更换、体育场馆更换开放时间等提案在同学中有广泛的影响;王睿也积极推荐他参与“五月诵诗会”各级各类演讲辩论比赛。现在他在学院中小有名气,有才气、追求民主,靠谱都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09基础医学的小宁同学,成绩优秀,在班级中绩点名列前茅。王睿请她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并承担学习小组总负责人。经常请她组织班级同学与学长、学弟们交流、与青年教师交流和导师沟通等活动,并请她给大家介绍过学习经验。促进小宁同学在自己学业出色的同时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她的踏实和谦逊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并于去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09临床八年制的小马同学,是王睿担任学院分团委书记期间的学生会主席。在学生会选举前,王睿与她谈心多次,鼓励她积极参与竞选、相信自王睿。在她担任主席期间,王睿也鼓励她并为她创造了多次去外院、外校交流的机会,以及经常在大会上发言,她自身的努力和出色表现也为她赢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多次的交流机会。

2.  寻找身边萤火虫。除了这些表现出众的同学,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没有这么闪耀的特长。对于他们,挖掘闪光点并协助发扬光大,让他们自信的成长便是王睿更重要的责任。

09基础医学的小周同学,来自农村、性格内向、爱好读书、写的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发现他这一特征后,王睿鼓励他代表班级、代表学院参加廉政书法大赛,并请他在班级评优时撰写班级材料,让他有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08法医学的小车同学,来自农村,家中有即将上大学的妹妹,老人身体状况不佳,需要长期照料。讲话口音重,成绩不理想,平日与寝室同学也来往不多。通过与他聊天,王睿得知他热爱垒球,一谈到垒球就有说不完的话,王睿鼓励他加入棒垒协会,并下意识的在平日发给班级同学的短信中,将他们棒垒协会取得的比赛成绩通报给大家,在某次班会中,王睿邀请几位同学诸如熟知电脑快捷键、卡通插画画的很好等同学给大家交流心得,也请他来介绍下棒球垒球的知识,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在班级同学面前讲这么长时间的话,事后在和他聊天时仍可以看出他的兴奋与成就感。

   王睿一直觉得,对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经济上的、物质上的资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得这些家庭困难学生对于社会责任、人生理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王睿相信“自助者天必助之”,如果通过王睿的工作和努力,可以激发他们内在的成长动力,使他们摒弃自卑,开朗自信,那就是王睿最大的满足。王睿希望他们能在大学期间,塑造完善人格,陶冶医德情操,真正做到“贫而不困,穷且益坚”,这既是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也是为一个家庭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