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卫计委领导,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道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成为2014年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的成员之一。我记得今年7月份,卫计委张勘处长来我们市一医院为优秀住院医师颁奖时阐述了“医学的回归”的概念,非常发人深省。受张老师的启发,我今天将从一名住院医师经历的两个小故事粗浅地阐述一下对于“医学回归”这个主题的理解。
医学的本质最终在于治病、救人。作为医学院的学子,我们寒窗苦读十载,熟读的教科书叠起来可达二楼,也许还有很多同道人开展了大量动物实验、基础研究,但最终,我们将步入临床、回归社会。本人是唯爱天使基金的早期受助者之一,从医学院、医院见习、实习、轮转一步一步走来,比别人更期待着能早日回报和更多回报社会。2013年8月,我终于走上了工作岗位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第一个小故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依然过去的临床轮转过程中,我的同学朋友们经常惊讶又略带鄙夷地问我:倪同学,你的临床水平似乎也不是太差,怎么看你天天加班呢?事实确实也是如此。对此,我只能谦虚地承认我做事情确实慢了点,临床上也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啊!今天我想为我自己辩护的是,除了干活似乎不太麻利外,其实我是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花了好多好多时间。我记得在心内科轮转的时候收治了一位有高血压,反复劳累后胸闷的老先生,入院拟诊“冠心病”,拟完善检查后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我刚开完医嘱没多久,老先生便冲到医生办公室来找我,带着怒色抛给我两个问题:“倪医生,为什么给我开既少盐又少油的饮食?!少盐少油我可吃不下,你要给我改过来,不然我马上就出院!另外护士跟我说过几天可能要做个手术?我住院是来检查检查的,为什么要做手术?”我先是一愣,但没有马上正面回答他,转而问他是不是有高血压病,进而转入拉家常模式,聊了聊平时怎么控制高血压,控制的情况如何?然后顺带跟他交代了一下高血压的一些高危因素以及平时控盐的重要性,这一段交流下来患者的怒气消了一半,然后再从他本次入院的一些症状体征开始,简单普及了一下冠心病可能是引起他不适的原因以及冠心病的诊断,最后谈到了冠脉造影术其实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还是个微创手术,不仅可以作为检查手段,还可以检查过程中及时植入支架处理血管狭窄问题,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该患者听完之后十分理解,回去之后还打电话把他儿子喊来参与手术前谈话,最后还积极向其他病友宣讲冠心病的预防。由这个故事,我很感激我的母校在我大一入学的时候没有一上来给我讲解剖学,而是通过医学人文课程告诉我现在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了,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得益于此,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保持的比较融洽。正如前中山医院院长杨炳辉教授告诉我们的,医生不但要治病,而且治人,在诊病时,能关注病人心理问题、分析病因、解释病情、同时控制有关危险因素,使病情全面好转,减少复发。最好还能通过健康教育使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使健康人不变成亚健康人,亚健康人不变成病人,早期病人不变成晚期病人,整个人群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当然,我也在思考,天天加班总不是个事儿,医学知识的科普推广非常重要。早在2008年,“唯爱天使”其实就让我初步认识到了这一点,唯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经济上的资助,还为我们搭建了“唯爱天使义工队”、科普论文比赛等多种回归社区的平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与社区之间的互动。2008年我也参加了唯爱天使杯科普论文大赛,并随队参与了社区宣讲活动,看到社区老百姓们的热烈反响,第一次感受到医学科普推广的重要性。上了临床之后,我们市一医院也开设了面向社区群众的健康大讲堂,本人也参与了“住院医师月月讲”的活动。美国医生特鲁多也有句名言——医生对于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因此,我想住院医师回归患者、提高人文情怀以及医学科普的开展将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此外,我觉得医生的科研最终也会回归临床。第二个小故事是关于一个肿瘤指标。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肿瘤的早期识别和筛查显得非常重要,但往往也带来很多内心的冲击。比如说其中有一个指标叫做CA-125。很多住院和门诊的患者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医生,我的CA-125有个朝上的箭头,你觉得我是不是得了癌症啊?得到的答复往往是:CA125是一种与妇科肿瘤特别是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指标,当然不排除其他部位比如消化道恶性肿瘤以及浆膜腔积液等情况下也会升高,如果仅是轻度升高,建议随访。可是病人又说,医生啊,我可是男性啊!然后医生不放心、病人很焦虑,继续做了大把的检查。那么,CA-125这个指标对于男性病人到底又多大的价值?到底有没有必要全身上下检查一遍?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很久。后来决定多番搜索资料,并开展了一项RCT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对于男性病人来说,CA125对浆膜腔积液的预测价值非常高,而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测价值并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该论文也发表在了Tumor Biology杂志上。这样一个研究其实并没有花费很多精力,关键在于研究本身源于生活,也就是创新性所在,或许仅仅是一个小问题,却着实为患者解决了一大烦恼,甚至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其实,只要我们心系患者,勤思考、多留心,类似的潜在问题其实可能比比皆是。
以上是本人经过对于过去一年中遇到的小故事以及粗浅的思考,相信临床医生回归患者以及医生科研的回归临床终将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而这也应该是“唯爱天使”内涵的重要一部分。“因为有您,爱在传递”,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