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闸北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陈结南,非常感谢唯爱天使基金杜老师给我这个回到母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谈起唯爱,在受资助的1352人中,我应该是属于感触最深的那几个之一吧,我与唯爱经历了相识、相知、相伴的一个过程,其中有许多蛮有意思的东西,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下。
相识:2007年4月份,许多大学毕业生正在忍受着找工作的煎熬,而我与他们不一样,我已经早早确定了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西部计划,去云南支边,长长见识,当时与我一起的还有莫家冀、廖程远等几个人,我们暂时不用去每天投简历等offer。有一天徐欧平书记找到我,他告诉我考虑到我的家庭情况,现在有一个新的基金会要赞助我。当时也没多在意,大学生受赞助的事情还是蛮多的,大都是一次给你多少钱然后就不了了之了。但紧接着徐书记告诉我,基金会需要和我们见个面,考察一下我们,这个倒是蛮新奇的,也没怎么打扮,邋里邋遢的就去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唯爱天使基金杜老师,当时杜老师问了我许多,家庭情况啊,学习情况,将来打算啊,我记忆犹新的一句是:你从西部回来还会坚持医生这个行业么,我当时给了杜老师肯定的回答,是的。于是我有幸成为了2007年唯爱天使基金成立第一批受资助学员。
2007年8月我大部队到了云南文山富宁县人民医院,开始了我半天清创,半天打钢钉的医学生涯。生活两点一线,平静如水,每天上午清创缝合,下午就上手术打钢钉。07年9月份收到唯爱天使基金杜老师的电话,问我在那边过得好不好,我把情况如实向杜老师汇报了,吃住还行,就是不习惯每天穿着被洗掉色而且还有破洞的手术衣做手术。杜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给我寄过去50套最好的手术衣,前阵子跟云南的同事聊天,他们到现在还在用呢。2008年汶川地震,8月份我回到上海,参加了当时的唯爱天使基金资助活动仪式,并与汶川抗震归来的英雄一起上台,把我在云南一年的生活经历向基金会做了汇报。
当时回来晚了,错过了找工作的时间,上海市教委安排的招聘会又没有适合的工作,于是一直就宅着,差点就进了雷允上做店员去了。杜老师知道这件事之后,主动帮我联系了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钟彦老师,于是我就上了上海市人才网,没过多久我就到了现在的单位(闸北精神卫生中心)上班,这几年来,杜老师仍然在关心我,百忙之中还总抽空给我打电话,问问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向我传达唯爱的关心。2011年,我受邀并代表唯爱参加上海慈善基金会蓝天下的至爱大型慈善晚会,这是我这几年来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时光飞逝,转眼7年过去了,7年里我成长了,唯爱也成长了,我从一个刚刚步出校园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精神科医生,而唯爱,它早已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它已经是一个涉及国家重点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本科毕业继续升研升博、到西部、到上海市郊基层、到护理岗位的学生,以及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学员的完全值得信赖的基金。前几天刚刚过完感恩节,我在这里感谢唯爱,感谢它一路关注、一路提携,医之成长,唯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