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爱心人士,各位同道们:大家下午好!在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首先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心想事成!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产科的住院医生,我叫邢玲溪,即将完成为期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非常荣幸能获得“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的荣誉称号,更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规培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2017年我从交大医学院毕业时,怀揣梦想,怀着对医生生涯的无限憧憬,进入了新华医院妇产科规培基地,从此开始了医学生向医生的蜕变,没有了老师和同学,也没有了考试和实验,我们开始了与上级医生、护士、手术室相处的日子,接触不同病情、不同家庭背景、有着各种各样故事的患者,此后的日日夜夜,有在产科通宵达旦的抢救危重产妇;也有在妇科争分夺秒地抢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甚至术后患者腹腔内出血再次剖腹探查;这一个个危急的时刻,不仅锤炼了我们快速高效处理危重患者的技能,更让我们养成了沉着冷静、遇事不慌的处事态度;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病人病人,不仅要治疗他的疾病,更要关心他的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真正站在病人的角度替他考虑,而不是机械地签下一个个谈话。产科轮转时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例,患者原发不孕,试管受孕的高龄初产妇,自成功受孕以来就非常珍视这个胎儿,无奈孕19周就发生胎膜早破,患者凭借惊人的毅力硬是在床上躺到了28周,这期间经历了各种保胎、抑制宫缩、预防感染的治疗,无论如何劝说,告知严重宫内感染风险、胎儿畸形风险,患者仍然不肯终止妊娠,即使危及生命患者仍然有一种执念,只要保到28周,她的孩子就有救,作为医生,我们也是既心疼又无奈,只能反复谈话告知、苦口婆心的劝,始终不管用,患者无论如何都要生下这个孩子,就像“人间世”中的吴莹那样,生一个孩子是她的执念和信仰。故事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位患者终于挺到28周剖宫产,但是新生儿在NICU只存活了三天就离开了,但是产妇的家人并没有告诉她这个致命的消息,她本人一直以为她的孩子活下来了,她还在拼命的挤奶,每天让家属从产科病房送到NICU,她的家属包括我们医务人员也都在配合,虽然产妇本身也在剖宫产后一周发生了下肢深静脉栓塞,经过及时抢救没有发展成肺栓,但这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只要她坚信她的孩子活着,她的眼睛里就充满的希望。终于,她康复出院了,出院的那一天,她仍旧在挤奶。很难想象,不久之后她知道真相将会是怎样的打击,也许她真的会精神崩溃。作为医生,我们真的不忍心看到这一幕,所谓医者父母心,我们不仅关心患者身体的病痛,更要抚慰患者心灵的创伤。有时安慰甚至比治病更重要。因此,作为医生,仁心仁术一样不可缺,心怀善念、心怀慈悲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我想,这也是唯爱天使基金的精神所在,把爱传承下去,把善良和慈悲传承下去。
大家都说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妇产科的活儿,又脏又累,还容易引发隐患纠纷,我想说这话不假,但同时妇产科也是一个成就感极强、容易得到患者认可的科室。曾经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患者,是一位34岁外地的女性患者,因为5岁的儿子患肝母细胞瘤在我院化疗,一次陪儿子就诊的过程中突发下腹痛,很快发生晕厥,意识模糊,休克面容,接诊后我们即刻导尿,发现尿妊娠试验阳性,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立即开放静脉走绿色通道至手术室,此时患者已经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术中探查患者左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腹腔内积血2000ml,我们从接诊至手术开始不到10分钟,最终患者抢救成功。所以妇产科的工作非常急,也就此教会了我快速判断、遇事不慌、冷静高效的处理思路。对于这个患者,还有一个暖心的故事,当时接诊时陪伴她的是她儿子病友的妈妈,两位妈妈因为孩子的病情经常接触,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这位患者当时除了儿子,没有一个亲人在旁边,家庭经济也比较拮据,是这位病友帮她办理住院交押金并帮她手术签字。虽然医院里每天都会上演各种各样生离死别的场面,但仍然是有温情在的,仍然会有人帮助那些非亲非故的陌生人。就像唯爱天使基金,帮助了一个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作为唯爱跟踪10年的医学生,我切身感受到这种人间大爱,是抵抗病魔最坚强的力量,是促使医学进步最有力的源泉。
如果说精湛的医学技术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技能,那么一种心怀感恩、悲天悯人的情怀则是一名好医生的普遍特质。大家都知道,医生的标配是博士,那么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出来再规培专培数年不等,这么一算,真正医生出师都要三十好几甚至小四十了,更别提工资待遇远不如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当你专培结束,那些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大多已成为其他行业的中层甚至高层,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我们穿着洞洞鞋值着夜班还要时不时去实验室看看细胞长得怎么样了这种生活状态可能完全不一样。那么,是什么让这批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如此执着地追求着医学事业,我想,一定不是地位和年薪,而是如同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所说,是为了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了千千万万个患者以及他们背后的一个个小家,为了减少ICU门外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面,为了拯救一个个支离破碎风雨飘摇的家庭,为了患者出院康复时的一个笑脸和一句感谢。为了这些,我们愿意奋战在临床一线、值着一个又一个通宵的夜班,看着自己逐渐下垂的眼袋和越来越少的头发独自伤感,但接到急诊电话是时一秒钟满血复活。为了患者,我们一次次和家人爽约、一次次和自己年幼的孩子爽约,一边是病床上需要加班处理的患者,一边是正在启蒙阶段急需陪伴引导的孩子,我们也曾经犹豫过,如何兼得事业和家庭是每一位医生特别是每一位女医生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所以医生的孩子都特别独立,也许正是这种教育方法,许多医生的孩子都特别优秀。
规培期间,经历过患者的感恩,也经历过患者的不解,有成功救治的喜悦,也有无力回天的遗憾,见识了医术精湛的前辈,也接触过仁心慈爱的老师,这些都让我受益良多,更加感慨医路漫漫,我们需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和慈悲的心继续前行,用毕生的精力帮助患者,把唯爱天使基金的大爱精神传承下去。再次感谢唯爱天使基金十年来的不离不弃,同时祝大家中秋快乐,谢谢!
2019年9年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