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医院08级全科学员——敖翔

> 白衣天使故事 > 全科医师

2009-9-30 18:04

 

 

 

 

  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毕业于贵阳医学院。毕业后就 来到上海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初来上海,在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唯爱天使基金的帮助与支持下,一年转眼就过去了,感觉自己过去的一年还真的比 较充实。 首先是在同济和仁济学习了些全科医师的相关基础知识,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在之后整整10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在做一名专科医师,但之前的学习还是对我在临床工 作中有帮助的。 仁济学习时有一名老师曾经希望我们在临床学习中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专科医师,希望我们可以很快融入临床科室,就后来的学习中还是能够看出,我们都很完美地 融入了科室里,和科室里的老师们打成了一片。

  临床工作学习时经常会被问到“什么是全科医师?” 目前我国人民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还只是以为:全科医师就是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当有人向我这样说明全科医师时,我心里还真的不是个滋味,总可以回想 起自己在同济学习之前也是什么全科医师的概念都没有。想我国建国今年已经60周年了,若是一个人,已经是花甲之年了,但我们国家却还是一个“孩子”,还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科医师概念在我国的兴起与传播的时间更是短的可怜,我们的路还长得很,希望早日让全民认识全科医师、相信全科医师、尊敬全科医师。

  临床工作中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和他们聊起社 区卫生这块时,他们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个病人说她还是喜欢来长征医院看病,她说小医院什么都看不好,还是相信这边的专家、教授。有好多病人都是有这 样的想法,我想,如果是化疗啊、介入啊这类比较高精尖的医疗知识,社区卫生是无法实现的,实现了也就不是社区卫生了,但像上感、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常见 病、多发病,社区里就可以解决,而且更贴近患者的生活。比如高血压的控制,医院里住院完全是一个非正常的生活状态,调整好血压后再回家以后,患者往往血压 仍旧不能稳定,这时明明该是社区医生出来帮忙的了,但患者仍旧选择三甲医院就诊。前天刚刚又收了一个病人,他跟我说他半年前开始吃倍他乐克,我问了句“哪 里医生给你开的啊”,他竟跟我说是他一个同事让他吃,他就到社区去开药,还说了句“社区医生什么都不管的,你跟他说开什么药他就开。”也有人说“社区医生 就是开药的医生。”我听了总是心里不是个滋味。

  从患者那里听来的也不都是贬的,也有褒的。一天值 班时一个患者来抄一下她的B超结果,和我攀谈起来后得知我是个全科医师,告诉了我她对社区医师的看法。她说,社区工作的医生很忙,早上有很多人看病,排得 长长的,一个一个来开药,早上开始就一直不停地写,然后下午就要骑上小自行车走街串巷,走访家庭病房。想想现在的社区医生虽然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但也是 在一点一点努力的,国家也在努力,推行新的医改政策,大力扶持社区医疗和培养全科医师,但真正深入民心,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啊。俗语讲“不能一口吃成个 胖子”。

  在10个月的临床学习中,每天都在想办法充实自 己,自己本来底子差,但也使我有很高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记得同济上课时有位老师在课件里描述全科医师是这样的:内外妇儿各有一个小框框,而后画了一个 大框框,包含了上面四个小框的一部分,而在外面是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每当想起这个框框,我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