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大学本科,全科主治医生,2007年参加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后就职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年来,她立足于社区,在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的赞赏和认可,更得到了社区居民对她的褒奖与信任。
注重学习,精益求精
为了做好一名全科医生,张可和同事一起订阅专业医学杂志,学习最前沿的医学诊疗方案,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她知道自己在科研论文方面薄弱,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网络专业论文研习;她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技能培训班,2012年有幸成为上海第一批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对象,她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新观念,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综合业务水平,用最新、最成熟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服务于患者;她坚持每周二前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跟随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于雪梅主任,努力学习国内先进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对糖尿病社区常见问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深入学习,对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敬业爱岗,关爱患者
张可时时处处注重医德医风,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时刻以病人为核心,视病人如亲人,在岗在位,在位履职,始终对病人耐心细致,态度亲切,赢得了病人的信赖。李阿婆就是张可的忠实粉丝。李阿婆,患糖尿病20余年,双下肢麻木,不爱运动。忽高忽低的血糖,让李阿婆没了耐心,“随它去,反正70多岁了,这药又贵,吃不吃药都一个样。”作为李阿婆的主诊医生,张可注意到她的情绪变化,告诉李阿婆血糖波动跟情绪、饮食、运动等都有关系,对待血糖一定要有耐心,“慢慢来,不能急。”张可知道李阿婆家在农村,这看病吃药的钱都是一分一分掰着花,她陪同李阿婆参加市慈善活动,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了解李阿婆双下肢血管、神经情况,并转诊于主任专家门诊,调整用药……慢慢地,李阿婆的血糖稳定了,双下肢麻木也有所好转,现在李阿婆逢人就夸“看病就要找张医生,处处为我们病人着想,对我们老人特别好!”。
走进社居,亲近百姓
张可是一名家庭医生、全科团队长,在团队各项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定期到居委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 开设健康大讲堂,进行健康宣教和讲解,配合做好65岁居民大肠癌筛查,为慢病人群免费测血压、查心率、测血脂、血糖……张可管辖的解放一居和中街居委,是80年代建的老式小区,没有电梯,楼道又窄,上门全靠两条腿。尽管苦,尽管累,但她心里时刻装着社区居民,不管严寒酷暑,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上门了解结对老人们的病情及身体、生活情况,和老人们聊聊家常,指导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从无怨言。张可知道独居老人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陪伴,于是她带领着她的团队成员,逐个走访独居老人,送去关心与温暖。独居老人顾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个结对对象。顾奶奶,82岁,高血压患者。老人眼睛不好,不爱出门,平时就喜欢听听戏曲。张可了解到顾奶奶的这个爱好,到处收罗经典戏曲卡带给顾奶奶送去,有了张可的陪伴,顾奶奶渐渐愿意走出家门,到小区里和邻居们一起聊聊天、唱唱戏;张可也很乐意带着顾奶奶到处走走看看……顾奶奶有高血压,年龄大了,记性也不好,常常纠结于这药到底吃没吃,张可就给顾奶奶准备了药盒,并将高血压药摆放好,告诉奶奶每天吃一格,这药就不会多吃也不会遗漏。张可带领的团队得到了居民们的赞扬和信任,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连续在全科团队季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张可深知作为一名基层全科医务工作者,要做的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安慰病人。作为一名家庭医生,深入居委宣讲健康知识,走进家庭送上健康指导,实实在在地履行家庭医生职责,“一句简单的谢谢,一张微笑的脸庞,就是对我最好的肯定。”她凭着这样一颗真挚的爱民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居民撑起了一片健康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