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期参加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刘忠仁医生来说,由于在规范化培养中表现突出,2011年他作为上海全科医生代表之一赴人民大会堂参加毛泽东同志《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题词发表70周年纪念活动,并和来自全国的全科医生代表一起宣誓:弘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忠诚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扎根基层,精益求精,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自从参加了这次活动后刘医生就将“扎根基层,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一直努力工作,践行着这个誓言。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他通过思考和探索,总结了独特的老刘“3爱(I)”工作法从而更加有效的为居民服务。
首先,精细化服务(Intensive)重建患者健康,对于居住在鲁班路上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的80岁郑老太来说,2年前身患大面积重度褥疮的经历实在是难以忘记,由于家人缺乏足够的医疗知识,未能提供有效的家庭护理,而到三级医院求治时,却被告知无法收治入院,当刘医生上门接诊时,他见到的臀部压疮直径已经20cm,深约10cm,直达骶骨!局部组织坏死,皮肤发黑、流脓。当时正值夏日,天气炎热,老人的身体散发出阵阵恶臭,情况非常糟糕!面对痛苦绝望的病人,愁眉莫展的家属,刘医生果断接手了这一大创面坏死褥疮的治疗,针对病情,从对于患者家属健康知识宣教、到更换气垫床、定时翻身、如何营养配餐、消毒护理用具,最后到日常换药,刘医生制订了一整套细化的治疗方案。初期治疗进展非常缓慢,刘医生每天利用午休时间来到患者弥漫着坏死组织腐臭的居室,开始进行清除局部坏死组织、消毒、换药,这是一个细致而漫长的过程,每次都要耗时一小时,经常一次换药下来,白大褂都被汗水浸透了……历时7个多月不懈的努力,深度大面积压疮痊愈了!刘医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体恤、理解、尊重和关爱,赢得了患者与家属的信任!
其次,个性化服务(Individuation)赢得特殊人群信任,辖区内还有一位82岁高龄的残疾军人,终身未嫁。由于残疾军人医疗条件较好,对于社区医生不信任,因此当刘医生第一次上门访视时,老人淡淡地告诉他:“我看病就到三级医院,给我看病的都是大主任,我不需要象你这么年轻的社区医生!”作为孤老,是社区的关心对象,刘医生选择了坚持,他反复上门和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情况,通过聊天他了解到老人因疾病导致左肺全切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血压控制也很差,作为残疾军人,面对丰富的医疗资源提供,她很犯愁,不知该如何选择。年龄逐渐增长,活动愈发不便,对于健康的前景担忧与焦虑可想而知。刘医生向她保证每周上门一次,帮助她监测血压、心率等体征,指导她合理选择用药,疏导她的心理压力。通过老刘医生的努力,老人的血压明显稳定了,心情开朗了!2012年的一天下午,临近下班时,老人突然打通刘医生手机电话诉说心慌不适,刘医生二话没说立即赶到老人家中,体检中发现心率很快伴有频发早搏,且患者有明显胸闷、气促表现,询问病史后才知道老人自行停药,情况十分危急!刘医生立即将患者从4楼背至1楼,再用轮椅推至附近的综合性医院就诊,并配合着随后赶来的老人侄女将老人的入院手续办好后才离开。经历了类似这些事情,老人很是感激,不仅主动要求签约家庭医生,还在她的老伙伴群里做起了宣传员,宣传社区全科医生的仁心仁术,宣传家庭医生签约真是一件政府实事!在她的宣传动员下辖区内很多老干部都主动找上社区的全科医生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老刘的个性化指导也让老人和他成了忘年交!
最后,整体化服务(Integration)搭建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他带领的新南团队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中一直是中心的领头羊,短短数月签约数已超两千户。“刘医生,签约后我们能享受到啥服务呀?”“刘医生,你要签约这么多家庭,你忙的过来伐?”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增多的需求,老刘感到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应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内涵。于是他和他的团队整合了中心诸多为民服务政策,编写了“小五说政策”的手册发到签约居民的手中,让群众知晓了许多惠民政策。并且利用五里手机生活汇和中心的公众微信号平台,制作了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和心肺复苏的现场救治等视频开展健康宣教,获得了居民的青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健康宣教的覆盖面,为社区居民慢病建立了健康自我测试、慢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新模式,居民对此竖起拇指夸赞道:名医真正进入我们社区,健康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有一种职业是将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当亲人一样关心,有一种使命是无论贫富贵贱、美丑善恶,生而救之。如今刘医生正用他的“三爱”工作法身体力行践行着自己庄重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