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跃峰是曹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今年36岁,个子不高,不善言谈,工作起来严肃认真,但面对病人,却永远是一张盛满真诚与微笑的脸庞。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根社区,谱写了一篇篇医患情深在社区的故事;他虚心学习,甘当传承劳模精神的排头兵;他率先垂范,践行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诺言。多年来,年门诊量平均22000人次;家庭病床年上门次数约288人次;免费测量血压每年约3200人次;每年为独居、90岁以上老人上门访视约100人次等;先后荣获区卫生系统“抗非”先进工作者、获得“静安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区卫生系统党员先进性教育“争做学习模范”积极分子,“静安区优秀共产党员”、“静安区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当选静安区区委第八届党代表,他是第一批上海市青年医师资助培养计划对象等。
医患情深在社区。2000年8月,吕跃峰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只身来到上海静安区曹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或许是由于家庭清贫的原因,他比同龄人更懂得珍惜,他对待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为病人着想,关心病人,用爱心、细心、热心、耐心,及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解除心理和生理的病痛。记得当时在病房中住着一位姓吴的老人,唯一的儿子远在美国某大学任教,每年只能回来看望她几次。当时,这位老人是由于高血压、脑卒中、股骨颈骨折入院的,不能行走,情绪低落,但又及易激动,血压经常不稳定,对于治疗更是心存抵触情绪。看到这个情形,小吕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生了病没有子女陪伴的父母,因此,每次查房的时候他总是主动地和老人拉家常,耐心地开导她,没事的时候也总是到老人的床边,陪老人说说话,沟通拉进了彼此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小吕取得了老人的信任,老人开始积极地配合治疗,病情也趋向稳定。后来,小吕医生因为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没有足够的时间给老人看病,医院就给老人换了床位医生。老人还就是对吕医生念念不忘,总是念叨着小吕医生快点回去做她的床位医生。老人还把儿子从美国带回来孝敬她的巧克力保存着,留给小吕医生吃。有一次老人兴奋地告诉吕医生,说她儿子就要回来探亲了,她想叫儿子把吕医生带出国读书,吕医生以为是开玩笑,就随口答应了老人,不料老人的儿子回国探亲时,还真特地找到吕医生,问他是不是想出国读书,吕医生则告诉他实情,当时只是安慰他母亲,并不是真的。时至今日,吕医生每次回到病房,老人总是亲切地拉着吕医生的手,有说不完的话,总说他不出国读书可惜了。还有一次,病房里来了一位中风后长期卧床而产生的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病房医生请了外科会诊,当吕医生看到病人时着实吃了一惊,他发现病人创面面积达20*20cm2,深度直达骶椎骨和韧带,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腔,创面布满脓性坏死组织,并发出阵阵恶臭,护工们看见了都躲得远远的。吕医生忍着恶臭一点一点清除坏死组织,恶臭透过纱布口罩直窜进鼻腔,吕医生忍住阵阵恶心,认真仔细地清创,直到创面基本干净,等到包好敷料,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此后,吕医生每天细心地给病人更换敷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创面渐渐的长出了新鲜组织,经过2个月的时间,创口竟奇迹般愈合了,病人和家属都感激万分,拉着吕医生的手不放,面对病人的感激,吕医生却腼腆地说了句: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传承劳模精神的排头兵。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宦惠宝医生,心系病人,情洒曹家渡社区,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坚持不懈地为社区老人服务,成为上海市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2002年,吕跃峰和其他7位青年医生共同组成了“宦惠宝青年服务小组”,向身边的宦惠宝同志拜师学习,传承劳模精神。十多年来,他带头“向宦惠宝同志学习,开展温馨服务在社区”活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难事、烦事、苦事,他总是一马当先。2002年开展离休老干部社区保健工作以来,吕医生和2个居委共16位离休老干部签订了协议,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每月免费上门为老干部提供家庭保健服务,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离休干部们,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联系,平均每年为离休干部服务264人次,深受老人们的欢迎。除此,他急病人所急,每遇家属来院或来电告诉吕医生,家里老人长期卧床生了褥疮,需要换药,吕医生总是一口答应,因为他了解病人的痛苦,因为他心里装着病人。每天吕医生都要出诊,多的时候有5、6家,为了不影响门诊工作,出诊经常是中午休息或下班时间,几年来,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大雨滂沱;不论是刚下班,还是休息日,只要病人的一个电话,只要是病人需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夸上那辆已经跑遍整个社区的老坦克,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病人需要的地方……。有这样一位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长期卧床在家,脚趾出现了坏死,去了其他医院都不肯收住院。最后家属来到门诊,找到吕医生,吕医生上门去看了以后才发现,病情远比他想象的严重:病人第2趾末端已经完全变黑,已经可以看到趾骨外露,疮口流脓并有恶臭。由于年纪大,病情重,其他医院告诉家属很可能要截肢。吕医生察看了病情后安慰家属说到:我会竭尽所能,但并没有一定的把握,让我试试看。说完,小吕就立即着手帮老人清除了坏死组织,但几天下来并没有多大的好转,后来,小吕只好帮她剪除了末端趾骨,每天上门换药,慢慢地,病情出现了转机,伤口长出了新鲜肉芽组织,又过了一个月,终于痊愈,病人家属非常感激,非要写表扬信,吕医生还是腼腆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不值得表扬的。
优秀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他是青年积极分子的知心朋友。作为青年党员、团支部委员,他密切联系青年,团结同志,带领青年团员共同进步。在党支部的“心灵相约——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谈心“活动中,他认真做好谈心活动,在他的努力帮助下,已经有一位优秀的青年团员加入了党组织。他是志愿活动的积极分子。他还和团员青年们一起,利用业余时间为党支部与姚西居委结对共建的初中学生陆桑同学辅导功课,从数学、英语到物理等,不厌其烦。作为优秀青年的表率,吕跃峰医生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2001年2月通过考试选拔,被聘为静安区国际交流志愿者,在上海召开APEC会议期间,吕医生积极参加各项APEC志愿者活动,展现了上海青年的良好风貌。2002年响应卫生团工委的号召,参加骨髓捐献活动,积极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更是学习业务的技术能手。在业务技能上,他刻苦钻研,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知识技能培训,开拓创新,与时具进。积极参加了上海市首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结业证书,撰写的毕业论文《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评为优秀论文。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查阅各种期刊杂志,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更新医学知识,始终跟踪医学科学的发展,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时总结经验,已先后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如何加快我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胃电图在糖尿病胃病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积极参加单位第二周期《脑卒中肢体残疾社区康复研究》课题工作,2000年10月,医院选派他去北京参加第十九届康复技术培训班,回院后,他就积极投入到康复课题研究工作中,担任了项目负责人,召集了近10位青年同志,来共同完成课题建设,利用所学的技术,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活动,并参与“脑卒中肢体康复体操”的拍摄,该课题已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