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女,出生于1979年。1998年9月至2003年7 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投身基层卫生工作。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至中山医院全科规范化培训后从事全科工作至今,2012年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青年医师培训项目,2012年发表论文《浅谈高血压的社区干预》,2012至2013年参与课题《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糖尿病患者肺换气功能及其肺动脉压变化的研究》,13年10月赴英国布莱顿大学接受健康管理课程。十余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挽救了生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爱戴。
她始终坚信做好这份工作首先要敬业奉献,才能得到病人的认可才能更好的投入这项事业。工作中连续2年获得闵行区星级医生,作为团队长协调管理平南团队5个居委辖区内2万多居民的基础健康工作。其次,技术是医生的生命。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光有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为病人服务的本领,参加工作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刻苦学习,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先后取得全科中级职称和内科中级职称。积极参加院内外市区级及国外技术培训,关心新的诊疗技术发展和关注各项慢病治疗指南的更新。
在工作中始终信奉的座右铭“以父母之心事医,以儿女之情侍患”。老小区居民老龄化,大伯大妈记性都不太好,同样一件事要问好几遍,社区的工作性质需要医生付出加倍的耐心细心和加倍的工作热情。小区里有一对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国外,家里只有保姆照顾两位老人,老太太瘫痪在床,她每个礼拜都会上门为两位老人量血压,看看老人有什么需求,留下自己电话号码,每次临出门都要关照保姆两位老人只要有需要随时打电话给她。有一次她休息在家这位老太太突然出现发热,因为年纪大了小孩不在身边她坚持不去大医院看病,魏医生冒着大雨从家里来到病人家里,耐心的劝病人去大医院做检查,一直等到病人被送往医院才离开。对一些老病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病情时有波动,她都家属留了电话,有一次晚上十点多一位病人突然咳嗽、发热,下肢出现浮肿,家人一时束手无策,电话求助,在详尽询问了发病起因和经过后,小魏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虽然一天辛苦工作之余,已经上床休息,可是电话就是急诊,刻不容缓,立即起身,赶到病人家里,耐心做病人工作,一直等到病人被送往医院。第二天,家属来电感谢,明确是肺炎需要抗炎治疗,由于三级医院距离较远,病人拥挤,人满为患,也不利于老人病体及早恢复。魏医生建议续后治疗可以社区进行,不但免于老人路途劳顿,也节省医疗支出,这使老人和家属都十分感动。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很琐碎,除了给病人看病配药还要建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肿瘤、残疾人、精神病人的随访,进行健康教育,校园医生管理等等,除每月1000余人次门诊工作以外,每周在居委会为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量血压,医疗咨询,开药拿药,还有许多的电脑文书工作以及电话或者上门随访的工作,目前她管理居委辖3个小区,自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开展以来,虽然有不少困难,但她坚持不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签约工作,目前已有6600多人与她建立了家庭医生服务协作,签约家庭2000余户,家庭病床20多张,每月随访高血压和糖尿病人1100余人次,随访精神病人残疾人数百人,学校疾病随访百余人次,每月学校及居委健康宣教3到4次,每年完成居民肿瘤筛查200多份,发放全国健康卡1500多份,这些工作她都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努力配合好科领导,为科室的发展进步尽心尽力,对于医院领导分配的任务也都能圆满完成,并能积极参加比赛为集体争荣誉。
她坚信“治未病”的理念,所以会不厌其烦的教育病人,给病人讲养生法则,慢性病的自我保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养生,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好让疾病远离生活。那才是她选择基层医生这一职业的初衷。基层卫生工作就这么周而复始,琐碎,忙碌,也很平淡,但一点一滴都渗透着她的梦想,她要做一名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