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第一届全科医师“基层服务卓越奖”提名奖--松江小昆山章勉

> 白衣天使故事 > 全科医师

2015-1-4 17:38

 

 

 

 

   章勉医师是2011年9月经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培训合格并分配到我院参加工作的。刚到我中心报到时,我们就发现这个年轻医师待人总是笑眯眯的,话不是很多,举手投足比较沉稳。切合医疗需要,我们把安排她到医院的综合病房工作,并由医院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带领熟悉本中心的医疗业务情况。她对业务很快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跟随高年资医师夜班熟悉1个月后,就已经独立值班,可以很好地处理夜间普通急诊病人病情了。

    由于章勉医师是江苏籍人士,刚参加工作时对于松江话并不是特别能听懂、理解,而社区中的病人多半是老年人,郊区的大部分土生土长的老年人听不懂普通话或者对普通话不十分理解,和讲普通话的医生交流起来很有障碍。她结合自己3年来参加培训时对沪语的熟悉,从听开始,慢慢理解松江话,有听不懂的地方就问病房的本地医生或者看一些本地的谈话类节目,在查房时经常是普通话混合沪语一起使用,却又时不时地蹦出两句松江话来。慢慢地,她从一开始对松江话一知半解,只能通过病人家属的“翻译”理解和病人沟通病情,逐渐的自己主动学习松江话,开始使用带“洋泾浜”腔调的沪语口音的松江话和病人沟通,到现在已经可以自己用逼真的本地口音的“土话”直接和病人交流病情,对工作的帮助很大。

    基层社区的普通病房接诊的病人多是长期慢性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长期胆石症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等的常见病,同时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现在也有许多恶性肿瘤晚期的病人选择入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度过临终阶段。病人、病情的多样性对全科医师的专业技能、人文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章勉医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应用自身学习积累的临床知识、结合病房病人的病情,认真细心对待每一位接诊的病人。

    对慢阻肺的住院患者,很多老人不理解家庭氧疗、低流量氧疗,认为只要一吸氧,毛病就重的无法挽回,心理上很是抵触,她就耐心为他们讲解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动员家属一起进行健康教育,劝解患者接受氧疗,结合药物辅助治疗,达到病情的缓解、平稳。

    对冠心病的老人而言,长期服药的依从性相对欠缺,很多人症状一旦缓解就自行停药,停药后再次发病则再次跑来住院,她就细心询问病人停药的原因,教育病人慢性病要长期服药才能维护心脏健康;若患者因为经济原因停药,则为患者选择一些对症治疗的几个便宜的基本药物,打消患者经济方面的顾虑,鼓励患者长期服用,控制病情的稳定。

    对现在越来越多的肿瘤晚期病人而言,在大型综合医院宣告治疗无效,求治无门,最终接受无奈回到社区,无论患者自身还是家属,心理、生理的负担都很沉重。而我中心并未设置专业的临终关怀病床,对医师的个人素质就有更高的要求了。有的患者知晓自身病情,情绪相对低落,容易处于抑郁状态,章勉医师会和患者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支持,劝慰家属协助疏导患者情绪,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积极运用社区内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患者缓解疾病造成的痛苦;有些并不知晓自身病情的患者,她则会在尊重家属意见的前提下,对患者的不安予以安抚,并在患者可理解的范围内给予心理、情绪的支持,陪伴病人尽可能没有负担地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综上,章勉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锻炼出了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基层社区的病情处置掌握熟练,与病人的沟通卓有成效,对本中心辖区的基本医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在我中心工作期间,她在区内组织的各种专业竞赛、考核中,均有不错的表现,并在区“脑卒中”知识竞赛中与同事配合默契,获得团体第一名的成绩并代表区参加了市内竞赛。

    除了业务技术,思想素质方面,章勉医师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恪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和思想品德学习活动,被评选为中心年度优秀个人,并于今年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在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中以优秀成绩结业。

    在社区这三年的工作中,章勉医师扎根社区,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对待病患细致、尽责,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业务上努力进取,不断学习,精益求精,达到了一个优秀的全科医师的要求,获得了身边同事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2014年12月

 

                           

             华东医院08级全科学员——章勉

 

 

 

  我来自江苏徐州,毕业于徐州医学院。随着2010年立秋来临,我来到华东医院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正式迈进了第三年。从初到医院接触临床时的既忐忑不安,又跃跃欲试,到今天的平静应对,我觉得自己在这两年里获得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说,大内科的轮转锻炼了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那么之后的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急诊科、康复科、皮肤科等等其他科室的轮转,则更加让我们意识到,病 人首先是一个整体的人,然后才是他们的器官、组织的病变,无论何种专科的疾病,我们都应该进行综合系统的思考。

    记得轮妇科时,跟着老师值班,晚上十点多,一个孕妇因引导出血来急诊,已经休息的老师立即起床,给病人做妇检,又详细地询问怀孕史,给病人开检查,等病人 再做好检查,拿着检查单回来时,耐心地给病人讲解出血的原因,对病人说明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并建议孕妇进行相关的检查,方方面面都要考 虑到,因为不能放过任何错漏的可能性。

    轮急诊的时候,正值冬天,每次跟着带教老师值班时,最经常接触的就是呼吸困难、心衰发作、消化道出血的病患,而且患者经常都是老年人,数九寒天的被120 送来,手臂上接着输液器,插着氧气导管。常常很多病人就诊的时段很集中,连检查室的检查床上都躺满了病人,医生往往是正处理着一个病人,而外面又来了一 拨。这时,急诊护士们忙着先把病人的血压、体温、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采集来,医生这边处理完上一批病人,立刻又得继续处理接下来的病人。于是,在急诊,你 常常能听见护士和医生们的隔空呐喊式的问答,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来处理眼前的病患。

    急诊本身因为其特殊性,也常常有纠纷发生,家属们会因医务人员的没及时换药水或者答话急促而心生不满。这种情况时,我们虽然心中自觉委屈,却也没有时间辩解,而得继续帮病人调解好,真是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了。

    外科是手术科室,我们在外科的轮转一向很是辛苦。每天早晨到了科室,先推着病例车到办公室,查看前一天病人们的化验检查的报告,着手处理。8点一到,立 刻交班,之后查房,观察手术病人情况,给拟手术病人做好术前检查、谈话、签字等等工作。上级医师常常待不到很久就被手术室的电话催去上手术了,我们在病房 里就继续处理医嘱,开单据,给病人换药,答疑解惑等等。忙完这些,新病人也就陆陆续续的来了,这时又立刻马不停蹄地去给新病人问病史,写首程、大病历。等 忙清了这一系列的文字工作,基本上就到午饭时间了,如果有很典型的手术病人,我们还要去手术室观看手术操作,不想错过学习机会,因为,这样的病人,也许以 后都不会再碰到了。

    手术后的病人,我们须要关心术后的监护情况,呼吸、心跳、血压、脉搏、尿量、大小便情况都要询问,大手术的病人更加不容有一点差错。外科术后病人常常手术 的很好,却容易因为长期卧床引起褥疮、肺炎等情况,我们必须的严防死守,不仅自己做好医护工作,还要教育好病人家属帮助病人翻身、拍背,杜绝院内感染发 生。

    到了眼科、耳鼻喉这些科室,很容易认为小科室的病只要看看就好了。但其实,即使是小科室、小毛病,我们也要当作大问题来考虑,眼睛模糊看不清有可能不单 纯是白内障,也会是糖尿病、高血压眼底病变导致,小小的中耳炎不好好处理却会导致感染扩散、鼓膜穿孔、失聪。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医生们总是带着万分的小 心来处理病人,这样才能避免任何不良结果的出现。

    可以说,在这一年度的轮转中,我们对临床知识、思维的认识是再一次加深了,也更加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充实自己,完善临床知识和学习方法,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我们不断努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基地老师们的关心,让我们在生活上没有负担,在学习中能够全力以赴。期间,我们还参加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和其他基地组织的很多学习活动,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今后当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你们对我们的付出。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