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第二届全科医师“基层服务卓越奖”提名奖--静安彭浦张红波

> 白衣天使故事 > 全科医师

2016-11-3 17:32

 

 

张红波医生,200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毕业之际当身边的同学纷纷竞争三级医院工作之时,她毅然决定投身到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社区健康守门人。她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居民更亲近,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四年来,她立足于社区,先后在病房、门诊、家床、全科团队担任全科医师工作,在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心血,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的赞赏和认可,更得到了社区居民对她的褒奖与信任。2014年她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及中心“青苗计划”培养对象,并获得中心“先进个人”等殊荣。

张红波医生常说“医生的人文关怀胜过一剂良药,对患者的态度好一些,常常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有时一个安慰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令他们的疾病痛苦减轻”。正是秉承着这样一种精神,张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处处关心、关爱着每一位患者。黄老伯是因急性脑梗死治疗稳定后来中心病房继续康复治疗,张医生是他的床位医生,她发现老人的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张医生一有空就给患者做心理疏导,为他播放一些音乐并陪他读一段报纸新闻,还和康复师一起,为他制定康复方案。慢慢地,经过她一年多的悉心治疗和心理疏导,患者病情较之前有了明显好转。

在病房工作期间,张红波医生还承担了癌症晚期患者的舒缓疗护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人文意识,让她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好评。2015年4月,在“台湾舒缓疗护实地参访”近两周的历程中,不仅开阔了她的眼界,也对她回沪后的病房舒缓疗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在舒缓病房中,有的患者知晓自身病情,情绪相对低落,容易处于抑郁状态,张医生会和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支持,劝慰家属协助疏导患者情绪,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积极运用社区内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患者缓解疾病造成额痛苦;有些并不知晓病情的患者,她则会在尊重家属意见的前提下,对患者的不安予以安抚,并在患者可理解的范围内给与心理、情绪的支持,陪伴病人尽可能没有负担地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在社区日常门诊工作中,每天有很多老年人就诊配药,她用一个亲切的笑脸、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从而深受病人和家属的好评。老人爱唠叨,说说家长里短,问问药物的副作用,她总是耐心的倾听,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的解释,问问最近情况如何,叮嘱平时服药及日常生活、饮食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提到张医生,凡是到她那看过病的都会说:“张医生啊,态度好,很为患者着想,有什么问题问她,她总是很耐心地跟你解释,遇到这样的医生,心情也会好起来,毛病也好了一半了”。通过病人们的口口相传,她在门诊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团。

社区居民对张医生的赞扬和喜爱,还源于她那精湛的医术,那份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有一次,一位高血压患者下肢浮肿来就诊,张医生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通过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张医生为病人进行了高血压药物的调整。她告诉病人“考虑是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病人将信将疑地配好药,准备回家,还说:“大医院都住过,查都查不出问题,换个药就有用啊?”大约一周后,患者来复诊时症状明显好转。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张红波医生意识到掌握全科医学,不仅仅是业务知识上的拓展,更重要的是一种医疗服务模式和医学科学理念的全面更新。她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经常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及健康管理师学习培训班,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并通过了营养师中级职称考试。她还经常抓住机会虚心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并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她坚信“治未病”的理念,所以会不厌其烦的教育病人,糅合进自己所学的心理学及营养学知识,为病人讲解健康理念,慢性病的自我保健,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身心健康,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好让疾病远离生活。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张红波医生深知作为一名基层全科医务工作者,要做的不仅仅是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安慰病人。张红波医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全科医生,长期以来扎根于社区,秉承医学人文精神,为社区居民防病治病,播撒爱心,润物细无声地播撒着对社区居民的关爱。她说“病人的一份微笑、一句简单的谢谢,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