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向申城,一个普通全科医师忙碌的一天则已拉开了序幕。她一骨碌爬起床,简单洗漱后挎上包拿上诊疗资料,便匆匆地出了门。一条长长的10号线穿过市中心连接着杨浦和长宁,也连接着她心爱的家和热爱的工作单位——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她,就是那里年轻的中医全科医师——陈晓妍。
中医全科的梦想
她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知识,于是在高考神圣的志愿书上,她毫不犹豫地把上海中医药大学放在了第一志愿,并成功考取了这所她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经过5五年医学院的专业学习,她品学兼优,不但完成了本专业——中医学的课程,还辅修了针灸推拿证书。
毕业的那年,也是收获的季节,身边大部分同学都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然而,此时的她却注意到了一个新的职业名词:全科医师——在当时社会还普遍对它存在着偏见,认为全科医生就是‘万金油’,是学历低、职称低、技能低的代名词。但在深究后发现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专业医师,是我国目前紧缺的医学人才,更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刚刚踏入社会的她便给自己小小的人生做了一个大大的决定:全身心投入祖国的全科事业,当一位合格的中医全科医师!
于是她放弃了直接工作的机会,选择继续深造——参加上海市卫生局举办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瑞金基地规范化培训的三年里,她不仅树立了自己的全科理念,扎实了临床技能,还开拓了眼界和思维。
“我是中医全科医师”
在瑞金3年培训后,她以“优秀学员”的称号顺利毕业,在中心扬帆起航。“我是中医全科医师陈晓妍”,她总是喜欢这么称呼自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她工作的战场是在社区医院。门诊时,她手脚利索,开药疗效好,对待患者则是多一份倾听,多一份叮咛。渐渐地,每天还没上班,陈医生的诊室门口就已等待着一群“粉丝”。因为大家都听说这名全科中医医生不仅专业过硬而且态度又好,关键还开的一手好中药。患者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小陈。陈医生说,老小区居民明显的老龄化,大伯大妈的记性都不太好,同样一件事要问好几遍,我不能嫌烦,要始终保持笑容和耐心,这样患者们心情好了,对治疗自然也很有好处。渐渐的,她开始收到患者送给她的表扬信、锦旗,这是社区居民对她工作的肯定。年轻的陈医生总是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
邂逅“大人物”
陈晓妍医师不仅要负责门诊工作,在辖区内还是虹储小区的家庭医生,目前管理高血压病人512人,糖尿病病人206人。在虹储小区内,她对在册患者进行随访、建立家庭病床,同时,为他们进行慢性病的管理、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同时,积极参与65岁以上的老人、中小学生体检。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她每周三坐诊于站点门诊,方便患者在居民区内更为便捷地就医。坐诊时间长了,她对小区很多老人的病情都有所了解,也经常给予特别的问候和关怀。
这天陈晓妍医师像往常一样在虹储小区走访家床,却遇见了一个似乎不太“寻常”的居民,只见她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居民楼之间,路过的其他居民总是停下来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显得分外亲切——原来她就是有着“小巷总理”之称的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人大代表朱国萍。能够在这样一个小区里邂逅这样一位大人物,着实让陈医生兴奋之余又感慨万千,因为她亲眼目睹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位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劳动模范是怎样为老百姓尽心尽责、倾力而为的,难怪她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居民的贴心人"!她到现在还忘不了朱国萍书记认真教导她的话:“居民需求什么就做什么”,这句话也成了她的工作理念。最近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成了每年夏天的固定“节目”。看着大家做敷贴的热情很高,陈医生主动放弃中午休息、甚至加班加点,仔细为病人做治疗。深知穴位敷贴的时候是不能有寒气入侵的,所以房间里不能开空调——这对于炎炎夏日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只见不一会的功夫,陈医生已经汗流浃背,汗珠子顺着下巴就往下滴,但是为了病人的治疗效果,陈医生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要说陈晓妍医师为什么对全科事业有这样的决心和意志,还不得不说说她的父亲。陈晓妍的父亲是一位上海市劳动模范,同样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她年幼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很忙,总是很晚下班。那时年纪尚小的她十分不理解,埋怨父亲为了“大家”,忘了“小家”。后来她明白了,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父亲是党员,又是公司的骨干,他日夜辛苦地坚守在岗位的第一线,发扬着模范精神,是为国家这个大家艰苦奋斗,更是为了像千千万万他们这样的小家努力拼搏。可以说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和这份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深刻地影响到她,为她现在乃至将来的工作之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点亮了前进的道路。
付出总是伴随着收获,家庭美满的她在2015年还荣获了长宁区卫计委“最美医生家庭”称号。这个收获让她倍感欣慰和幸福,因为有了家庭这块坚强的后盾,她这艘满载着梦想的小船,将更加坚定地在祖国中医全科事业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