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春,是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医生,长期以来,扎根社区,为社区居民防病治病,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为社区居民的健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已成为深受书院棉场村老百姓真正需要的贴心家庭医生。
王爱春是我们中心引进的第一位外地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勤奋好学,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因表现优秀2006年4月-2009年8月,单位派遣她参加了上海市第二批临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学习期间获得三等奖学金。2012年参加东方医院为期3个月的家庭医生管理技能培训。2013年赶上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她毅然首先担任起家庭医生工作。刚开始推广该项工作非常的困难,但是她用一颗真诚的心打动每一位患者和居民。王爱春常说:真正做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并非易事,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用你对居民的关心来换取他们对你的信任,只有他们对你产生了信任,才会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你。
在王医生负责的棉场村,有一位病人在肿瘤病痛折磨下,情绪消极,对生活绝望,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当她了解情况后,就利用工作之余,不定期的上门服务,每次帮老人检查身体,指导用药,陪老人谈谈心,鼓励多进食,多下床活动,成为老人精神的支柱。
在签约的对象中,有一位沈奶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在体检时发现血压较高,王医生为她提供了预约门诊服务。老人说:“这几天头晕明显,以为是没有休息好引起的,总不想来医院看病,这次签约后,王医生给我打了电话才到医院的。”测量血压之后发现为185/100mmHg,考虑老人头晕是高血压控制不良引起的,立刻调整治疗方案与健康指导,2天后上门随访时,老人说头晕得到了明显改善;一周后上门随访复查血压正常。老人平时子女不在身边,来医院配药都不方便,为此王医生主动承担起帮她代配药,送药上门的服务。老人高兴的逢人就说,“我的药是家庭医生送来的,是国家的政策好呀,给我们安排了这么贴心的医生呀”听了老人的话,王医生更加坚定了做好家庭医生的信念,也更加明白了家庭医生的责任。
“王医生,感谢你救了我的命呀!”2013年的一天,一位居民在村委书记的陪同下送锦旗到中心。这位居民反复胸闷、胸痛3年,多次就诊,数位医生建议她去做冠脉造影,可是她本人有太多的顾虑,害怕手术的风险,担心大医院住院困难。后来王医生给她分析了病情,鼓励她早日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并陪她一起到中山医院办理住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有一支冠脉血管已狭窄80%,予以放置支架后胸闷、胸痛症状消失。现在王医生还常收到她的电话,她们成了知心朋友。
时间久了,王医生渐渐成为了辖区居民的熟人,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童,都成了她的粉丝。一提起她,居民总是说:“王医生啊,就是那个很会笑的女医生。她很好的,有什么问题问她,她总是很耐心地跟你解释,”;“遇到这样的医生,心情也会好起来,毛病也好了一半了。”;“我就喜欢听王医生的讲课,对我健康很有帮助”;每次走过农田,劳作的村民就会抬头招呼声“王医生,你好呀,你又来啦”。
王医生很忙,科室里总有她忙碌的身影,社区里也常能听见她的欢声笑语。王医生就是这样用她一片真挚之情辛勤耕耘在农村社区,用她无私之心关爱着农村居民的健康领域。12年来,我们读懂了她的坚持,她正是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实现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尽我所能,做社区居民信得过的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