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07级本科生王鑫灵——2012年毕业赴云南大理宾川县中医医院就职

> 白衣天使故事 > 赴西部学生

2017-3-31 16:18

 

 

 

上海中医药大学07级中医学五年制学生——王鑫灵
 

 

我是2007年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资助的云南籍学生,来自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在高中之前没有踏出过我们宾川县一步,早已习惯了四面环山的坎子和椭圆形的天空。我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够冲出宾川坎子冲出滇西,来到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二年以前如果其他地方还有一所我可以上的一本分数线以上的中医药大学我就不会来到上海,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不是一座我所能到的城市。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多读书,家中收入微薄但父母都愿意倾其所有供我和弟弟上学。2007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巨额的学费和高昂的生活费曾一度使家中经济陷入极度困难,就在那一年,我父亲把我送到昆明我一个人上了火车,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火车这么长,我清楚的记得我是怎样在火车上兴奋得一夜未眠,来到大学一切环境都是新的,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全体24小时操普通话不讲一个字的家乡语,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高楼大厦,第一次乘地铁不会用无人售票机求助保安…… 就在经历这一次次的第一次中我觉得我长大了,然而,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唯爱天使基金的资助,同年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两笔款项对我的整个家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2008——2009学年)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积极参加过不少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不是所有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或多或少都能学到不少东西。一直都参加校内勤工俭学工作,并担任针推学院勤工助学队的小队长,管理着20几个不同年级队员。我试着去管理协调这个集体,试着与他们打成一片,最后我成功了,在我的队员中无论是06级的学姐们还是08级的学弟们,他们都能够团结一致的去完成各项任务。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届云南学生之一,我对初入学的无助和迷茫有着深刻的体会。一个从远方来特别是从一个不太发达的地方来到这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面对着陌生的一切其心情可想而知。然而我们已经走过了一年,我们已经度过了这个时期,经过一年的拼博和努力我们已经不再孤独不再迷茫,我们身边也有了一大堆五湖四海的朋友,北京的、天津的、上海的、浙江的、新疆的……,遇到困难都会得到各方面的帮助。但是那些像曾经的我一样从彩云之南来到这的新生们呢?他们像曾经的我一样带着一点点迷茫和孤独,甚至还有点自卑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我觉得我们有这个义务去帮助他们。

基于这个目的,2008年9月新生军训结束不久,在几个同乡的帮肋下我主办了第一届云南老乡会。在会上我们给他们讲了许多我们个人初入大学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当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还有一大批学长学姐们做他们的后盾他们不是孤独的,使他们能感到一种集体的温暧这是最重要的。这次会议很成功,会后他们都很团结,会相互帮助,08的新生有了困难也都习惯向我们07的求助特别是我,我几乎都成了他们在中医大可以求助的第一人,当然我也乐意去帮助他们,因为我知道曾经我也像他们一样需要很多帮助,有时大家还会聚有一起谈谈天,像一家人似的。

当我第二次主办老乡会的时候已经能得到广泛的支持了,有的还把自己的朋友带了过来。看着他们能如此快的适应这个环境,我知道我所要达到的初衷已经达到了。

08级的见了我会亲切的叫一声“学长”,知道我已经不是07年刚入学时那个需要帮助需要支持的小男生了,我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帮助那些曾经像我一样需要帮助需要支持新生们了。这是我应当做的,经历过困难的人应该更能理解别人的困难,

今天我们是初入学的学生,有重重的困难,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明天也许我们能够成为“学长”有了足够的实力去帮助那些曾经像我们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今天我们受到了唯爱的帮助将来有一天我们有了足够的实力了,要回忆一下曾经有重重困难的我们,要去帮助那些曾经像我们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爱心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饮水思源,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2009年10月

 

 

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赴云南大理宾川县中医医院就职

 

 

回到家乡已经快半年了,参加工作也已经快3个月了。回想一下当初从毕业面临就业的选择到现再工作的这一段历程,以及走过的点点滴滴,我会这样对自己说,我不后悔当初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

2012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一个选择就已经摆在了我的面前,身边许许多多同学已经开始准备了,该考研的考研,该考基地的考基地。我又站在了人生的另一个十字路口,我知道这时的决定直接会影响我以后的人生轨迹,也直接影响我以后的生活方式。五年匆匆的过去了,但是当年我独自一个人背着行李走出四面环山的大理宾川,踏上从来没有见过的火车,来到两千多公里外的上海时的心情还在我脑海里不断的回荡。那时我的梦想就是努力的学好过硬的知识,回到故乡去在中医方面做一番事业出来。因为我热爱着故乡和中医。如今五年过去了,到了该兑现当初梦想的时候了,前面就是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呢?近五年来,繁华的上海的确给了我不少的诱惑,繁华的都市、现代化的气息、便利的交通、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美丽的城市风景、以及将来你可以在这座城市得到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些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也曾一次次的冲击着我,也使我有过留下的冲动。但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还是这样告诉我,这座城市不缺少像我这样的人才,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都会来建设这座城市,而家乡的人民却急需要一大批像我这样的人回去为她的发展奉献应有的力量。我深知我是从什么地方走出来的,是那一方水土养育了我,虽然故乡给不了我像上海那样丰厚的待遇和难得的机会,但我相信家乡的人民一定会回报我一个更大的舞台。

回家的工作很忙,一周只可以休息一天,几乎每天都会加班,有时加到晚上11点多。基层的医院极度缺乏人才,特别是高年资的医生,有的科室50余个床位的一个病区职称最高的只是主治,有医师证的高年资医师只有三四个,而病人又出奇的多,经常加床,只有50个床位的病区经常住到60几个人。而基层的医院又不可能像大医院那样精细的分科,内科系统只有两个科,都是大内科几乎什么病都会遇到,工作的需要逼迫我们必需成为一个全科医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我才知道我们的知识储备跟本不足,其实基层更需要优秀的医生。我们在工作之余还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查资料以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这样,但是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病人需要你,家乡的人民需要你,需要你去为他们服务,需要你为他们去不断的提高自己,也需要你召唤更多的人才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困难。

 

20131

 

 

 

在基层工作有挑战性,更有成就感

 

 

不知不觉中工作已经整整两年了,渐渐的习惯和爱上了了基层的医疗环境。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高技术的医务人员的缺乏,在短短两年的时间了,我成长了很多同,历练了很多,这样的平台和上手机会不是我在大医院能够有,特别是在这个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在基层工作专科性不是太强,什么病都要看,什么问题都得处理,而且很多时候得独立处理,遇到难题不清楚的地方并不是都会有上级医师在,得自己查资料找办法处理各种情况。得独立值夜班独立上白班,还要带比自己年资稍低的同事,把自己的经验理念、在学校学的理论讲给他们。在这些历练中渐渐的成熟,渐渐的适宜了基层的医疗环境,变得喜欢上基层的工作,也渐渐的接近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

回家工作两年,有苦,有累,有快乐,有感动,虽然各种坚难,各种辛苦但总归没有后悔过。基层的工作十分忙,有时候一个夜班不能睡一分钟,熬一个通宵补各种病程,有时候三餐都在医院解决晚上还要加班到十一点左右,从早上七点半出门晚上十二点才回到住处。还记得去年过年一个人值班,大年初二一个人处理了十几个病人,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没有实习生帮我们写病史,没有上级医师帮你查看病人,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者是自己一个人从头管到尾,化验单者要自己标自己贴。但是看到自己的治疗方案能够显效,在自己的努力和辛苦下,病人的病情渐渐好转还是十分开心的。有时遇到难处理的病人,就到处查资料,向年资稍长一点的同事请教,一边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一不边临床实践。这两年就这样匆匆的忙过来了,当我回首往事,再回记忆起刚工作的时候,真的不敢相信自己通过两年的不断实践和努力可以到达现再的水平,可以独立处理很多临床问题,这是基层的工作环境要求我们必需要达到的,也正是在基层我们才拥有了历练的机会,所以我比较喜欢基层的工作环境。基层更需要高水平的医生,更需要知识全面的医生,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因为在基层意味着你什么病人都得处理,什么年龄的病人者要看大人小孩都年人,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各种基础疾病复杂的病人,在基层工作知识不可以不扎实,思考不可以不全面,为了看好病人,不出医疗事故,必需不断增长知识,不断去学习,不断思考各种问题。在基层工作有挑战性,更有成就感。

阔别上海已经两年多,跟以前的同学联系得渐渐少了,离开了那座曾经呆了五年熟悉的城市。我对上海的熟悉程度超过了昆明,在昆明很多地方我还没有去过,而在上海手上有一张地图无论在那个角落我都找得到路,但我一开始就知道那不是我归宿,也不是我的家。我习惯了家乡的味道,习惯了操着乡音朴实的乡民,习惯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略显闭塞的小盆地,我曾经跳出了这个四面环山小世界,去看了看外面精彩的大世界,现在我又回到这里,用我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在这里耕耘属于自己的土地,我正是我所需要的生活。
 

 

201412

 

 

2017年3月荣获唯爱天使基金成长奖——成长事迹

 

 

王鑫灵,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007年盛夏的一天一张录取通知书寄到了他的家里,他满收欢喜的打开通知书一看:上海中医药大学,他激动得跳了起来,这是他梦寐已求的学校阿,终于通过努力考上拉。

但是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他的喜悦就化为了淡淡的忧伤,光学费就要6500元阿,还不算各种杂费住宿费,生活费,而且他还听人家说大城市里消费贵得很,一条香皂者要10多块,家里种田的收入总共加起来一年差不多也就能有个五六千块钱,家里需要各种开支还要供弟弟上高中,这些年本就没有什么结余,一下子那里凑这么多钱呢?他开始的点后悔了,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报这么好的学校呢,后悔自己太任性了,不顾家庭现状,当初就应该报云南中医学院嘛,不但学费低而且离家近消费也低。他一遍遍的责怪着自已。

父亲看出了他的优伤,鼓励他说:“只愁考不上的,那里还愁考上读不起的,你放心好了,家里会想办法的。”他知道这是父亲宽他的心,家里就这个经济条件,供两个孩子读书已是不易,还要供个大学生在大城市读书,已是完全没有能力了,但是作为父亲又怎会在孩面前表现出自已的无助呢?

接下来十几天的日子里父亲开始向各种亲朋好友借钱,终于凑了5000块钱,他知道这是父亲最大的能力了,他对父亲说道:“爸,学费我会想办法代款的,等工作了再还,这5000块够我交全部杂费,而且还够半年生活费拉。”

为了省300多块的火车费钱他拒绝了父亲要送他到学校的要求,独自一个人提着行李踏上了开赴上海的火车。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走出过宾川县一步,连大理州州府下关市都没有去过,早已经习惯了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从来者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上海对于他来说那只是一座传说中的城市。

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是那么新奇,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省城昆明(虽然只是路过),第一次见到那么高的楼,每一次坐地铁在自动售票机前不知所措,后面的大叔嫌弃的看着他,第一次用自动取款机把卡插反了,后面的大婶好心的提醒说:“反了、反了!”,他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情况,甚至他是第一次坐电梯(县城的楼太低了完全没必要装电梯),第一次在学校报社团要填手机号码,他说:“我没有手机,我爸爸都没有,填宿舍电话行吗?”,别人一阵哄笑。他第一次意识到他所在的家乡是多么落后。

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他成功的申请了助学代款,但是助学代款只能每年代5000元,学费是6500元,还要补足1500元,加上住宿费、杂费、各种费用还是让他感觉压力很大。他开始在学校做兼职、在校外做家教以挣取点生活费。虽然干得比较辛苦但是他是开心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成长了,也坚强了,而且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他尽量省钱,能少花一分钱就少花一分,也很少买衣服。班上的同学经常说:“这么帅的小伙,你应该穿得倩一点。”,“你这身衣服真的有点不配”,他只是笑笑说:“穿什么衣服不还是这样一个我吗?”。

这个时候是唯爱天使基金帮助了,在辅导员洪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了唯爱天使基金的资助。对于省吃俭用的他来说,这笔资助如同雪中送碳,有了这笔资助再加上他校内外各种兼职他几乎不用家里负担什么了,父亲也不用到处借钱了,家里的收入可以用来供弟弟读书。至今他者非感激辅导员洪老师的帮助,感激唯爱天使基金帮助,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在唯爱天使基金的资助下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许多同学已经做好了各种留上海的准备,有的同学甚至已经着手练习说上海话了。但他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使命,他明白自己一定要回到家乡去,甚至回到基层去,因为那颗善良的种子已经发芽,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恩情深深的印在他的心里。只有走到基层去,只有不忘本,只有把爱传递下去才是对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最好的报答。所以他做了一个许多同学的无法理解的决定:回到家乡去!

如今他在家乡以自己所学的医术为家乡人民谋福利,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在基层奉献着他的青春。他的家乡发展得很快,终于也树起了30多层的高楼,连许多高中的学生都用起了智能手机,他开心的笑了。工作之余也有同事问他,从那么发达的大城市回来后悔吗?他还是笑笑说,无愧我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