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学院14级硕士生——郭亚兰

> 白衣天使故事 > 医学硕博生

2016-4-25 11:24

 

 


 

 

开始写年度个人小结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过去的一个学年竟然过得如此充实,充实到几乎都没有让本来性格有时候有些多愁善感的我去回忆过去的时间,这超出我预期太多。感觉研究生生活和本科生生活差别非常之大。如果说本科生活是让你将大块大块酣畅淋漓地将人生的画布涂成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过程,那么研究生生活就是你找准你人生画布上最喜欢的那一小块,用极细的笔触,用尽你的细心和耐心,去潜心细化,进一步增加颜色厚重感的过程。

首先,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因为几乎都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领域的课程,并且内容上与本科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难度区别,而我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又恰好是一个乐于钻研,乐于思考的人,所以学习热情高涨,学起来特别得心应手。很多人说研究生生活是非常辛苦、甚至是痛苦的,但我觉得,如果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学的方向,研究生生活简直是如鱼得水。这一年的努力没有荒废,我修完15门课程,计30学分,基本完成研究生课程,并且取得了3.61/4.00的绩点,也算是给自己的课堂生活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药物化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实验科学,这一学年除了上课期间,我基本上都泡在实验室,专心进行自己的课题相关实验。这一学年我参与发表了药物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以及Steroids上文章各一篇,但是坦白地来讲,实际上我在这两篇文章中的贡献其实并不多,所做的基本上是一些备料的工作。关键是要看我单凭自己做了什么工作,我现在做了什么工作,也就是要看完全属于我自己的课题的相关进展。我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Seco-DSP衍生物的涉及合成及其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研究”,此课题的目的主要是以DSP系列化合物为出发点,期望找到高校、低毒的Seco-DSP类P-gp抑制剂,用以改善临床肿瘤治疗环节中产生的多药耐药现象,目前已经成功合成三十余个化合物,已送往活性检测。我的第二个正在进行中的课题是“香豆素-呋咱偶联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实验室前期合成了一个具有一氧化氮释放以及MEK1激酶抑制作用的新型协同抗肿瘤化合物,我的工作是针对其结构上的缺点,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高其活性,改善其药代动力学性质,使其能够有机会应用于临床。其实将两个课题结合起来看,我又产生了新的设想:基于Seco-DSP类化合物的多药耐药逆转活性,以及香豆素-呋咱偶联化合物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加之这两个系列化合物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果我把这二者进行结构上的融合,是否可以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多药耐药肿瘤抑制活性的新型抗肿瘤候选药物呢?但是由于化合物骨架融合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太多太复杂,目前这个课题方向我仍在设计当中。希望自己能够早日设计出能够应用于临床的针对多药耐药现象的新型抗肿瘤候选药物。

近日,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屠呦呦女士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完全属于自己本土的诺贝尔奖!谁说国内药物化学研究一片阴暗,没有前景?屠呦呦女士的成功就是证明!药物化学是整个新药开发的最前沿,所以理所应当给人带来的迷茫也会是最多的。加之新药开发投资巨大,耗时非常长,以目前国内的研发节奏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标转向了别的专业,拿我的本科班级举个例子,2010级复旦大学药学班本来是有近80位同学的,但是陆续有人转了专业,到了大四时候基本上只剩下50位同学了。即便是一直处在国内新药开发前沿的学者、工作者们,也不自觉会感到些许迷茫,国内新药开发市场真的有前景吗?但是正是在这个时候,屠呦呦女士的获奖仿佛是给整个中国的药物化学、其它药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注入了希望与活力。新药开发之路漫漫其修远,但是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本学年在学生工作方面我也有很多贡献。我一直认为,回报社会不一定仅仅是自己以后工作有成时候的事情,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一直活跃在各种学生社团、组织中。研一这学年我担任班级团支书,除了负责完成团委下达的各项日常事务以外,还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筹备,比如我筹备了班级秋游,有意识地想要增进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看到大家一起出游时欢乐的样子,刚来到药学院时那种彼此间的隔阂被打破,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我还和大家一起参加了复旦大学一二·九合唱比赛,经过几个月的排练,最终我们药学院获得了优秀奖,这也是着实令人高兴的收获。此外,考虑到药学院研究生会里能够熟练运用PS设计海报的人不多,我便加入了宣传组,负责一些宣传品的设计,如海报、易拉宝等。其中我设计的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医科大学校友返校日宣传海报得到了主席的赞赏。能够为药学院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收获了发自内心的喜悦。除此之外,我还努力提升自身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今年已顺利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党支部的一些活动、答辩的宣传海报也是我设计制作的。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党组织做一些实事,我自己也很开心。

去年十月份,我参加了复旦、北大、交大、兰大、苏大、国立清华六校合办的?政-望道年会,在年会上展出了自己的成果海报。其实海报上的成果已经成为过去,作为一名已经毕业的复旦大学?政学者,我由衷地感谢那些在我还什么都不懂的年纪里,一直给予我关心、帮助以及耐心指导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们,这种帮助对一个刚刚进入专业学习的大二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我也希望能把这种关心和帮助传递下去,于是我每学期都积极支持学弟学妹的科创活动,多次回本部担任?政-望道中期预答辩的评委,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及建议。不知道这份心情能不能传递到。如果能传递到就太好了。

我于近日完成了2015年的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答辩,成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我兴奋不已,这或许也是对我这一年里所有努力的一个回报吧,只要自己功夫下得足够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的!

过去的一年已经成为过去,不论汗水,辉煌,喜悦还是感伤。未来的一年里,首先作为班委以及研究生会成员,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建设当中去,我不想把这句话当成一句空话,我想为班级、为院系、甚至为学校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情。我认真思考过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做到这点。比如说,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帮助班级、院系设计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班衫、院系衫,可以帮助毕业班级设计毕业纪念品,如纪念徽章等。这些都是我在本科阶段就做过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做下去。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科研方面。从我还什么都不懂的大二开始,转眼间已经进入到能够独立设计并开展自己课题的研二,我衷心感谢复旦大学,感谢复旦大学药学院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感谢所有老师们多年来对我的关心以及悉心指导,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会继续发扬自己对药学、对药物化学的热爱,进一步完善课题,快乐学习、快乐实验、快乐成长,让我的导师能够每天都更加开心,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能够每天都更加顺心、开心。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的,就是唯爱天使基金会,感谢各位资助者的慷慨,感谢各位基金会老师的耐心解惑。可能身边有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大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状态,以为高考完后上大学本来就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山里的孩子真的会因为负担不起学费和生活费而只能捏着通知书望着远方叹气。真的很感谢国家,很感谢基金会从大一开始就对我的资助,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很重要的经费,给了我一个平台,同时也给了我无限的机会。这次拿到超过我父母一整年收入的国家奖学金就是我梦想的开始,我会继续坚持,一直努力下去,希望能在新药开发的最源头,为临床肿瘤治疗出现的多药耐药现象的合理、高效解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愧于国家、母校、众位老师们对我多年来的培养,不愧于基金会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资助!

研究生阶段课堂上的学习已经过去,接下来的一年将会是将理论投入到实际应用的“炼狱”般高强度的实验阶段。怀着满腔的热情,我已做好迎接未来实验生活的准备。每次看药物化学前沿文献,我都常能产生新的、有助于自己课题的想法,甚至在最近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的一些热门的青蒿素类化合物相关文章中,我也能找到新的能够优化自己课题的点子。如何把这些从前沿研究而来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课题,运用到实际的药物结构设计、合成实验方法中去,则是我未来几年将要努力的方向。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以犹欢,新型候选药物设计的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错综复杂,瞬息万变,虽然目前课题仍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因素,但我会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修正,逆风起航,为临床新型候选药物的开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10月



 

这样的大三,这样的我

 

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一个初入大学的青涩小毛头成长为一名大四学姐了。如果说大一大二是一个一路追寻一路探索的过程,那么大三这一学年就是我最终明确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信念的过程。

众所周知,药学院本科的课程设置比较宽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必修课程的涉及面很广,除了医药类课程,还开设了很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课程;二是选修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大,并且可供选择范围很广。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对前路还比较迷茫,选修的课程也比较杂乱;而自从进入实验室以来,我便迅速地对科研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我发现实验室研究是一项虽然很辛苦但是却非常有趣的工作,自此坚定了自己本科毕业后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的信念。

此后我一直活跃在药物化学教研室、临床药学教研室以及复旦大学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等处,成功申请药学院科创一项以及复旦大学莙政基金科创项目一项。我对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学科有着执着的热爱,对科学探索也有着强烈的热情。我觉得,将自己喜欢的探索研究作为日常生活的这样一种未来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当然我也明白,研究过程或许会非常艰苦、非常漫长;或许偶尔自己会丧失信心、丧失动力;有时候也可能会卡在一个地方完全停住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我相信,只要稍微暂停一段时间,对结果保持高度的容忍,对经验进行充分的总结,肯定就能够找回实验一帆风顺时候的那种状态。毕竟,没有失败就不是科学研究了;而比起与生俱来,研究能力更是一种通过学习而得的技能。这是我两年实验室经历的心得,或许只有一段话,但是却饱含着自己这两年的汗水、泪水与欢笑。

实验室师兄说,现在愿意在药化科研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人越来越少了,做药物化学又累又没有钱赚又容易伤害身体,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能力非常薄弱。但是我觉得,正是因为薄弱,才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的兴趣,能够把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工作统一起来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或许在很多时间,研究是枯燥痛苦的;但是更多的时候,研究是充满乐趣的。我期待着自己能够将整个研究生生活甚至是以后的工作生涯都变成一种享受。

明确了今后的方向,我的日常生活也更加明朗充实了。我每天很开心地上课、自习;参与组织班级活动,并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作为班级团支书,今年最大的一项任务就是复旦大学班团文化展了。顶着自2008年以来药学院四连冠的压力,我们从什么都不懂开始做起。从最初的确定主题,拟定申请书,到网络宣传,漫画大赛,再到最后的现场展示以及最终答辩,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我们大量的心血。最后,我们再次荣获金奖,实现了自2008年以来的五连冠!在校领导们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兴奋得都哭了,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全部在那一刻得到了回报。

站在大四的起始点,回顾自己三年以来的大学生活,感慨良多。我衷心感谢上海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感谢那些关心着我们的爱心人士,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这个山里来的孩子不可能在上海这个高消费的大城市中过上这么色彩缤纷,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复旦是一个很有魔力的地方,是一个很能展现自我、发掘自我的平台。这三年以来,我在学习及科研、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及志愿者工作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和尝试,有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回忆。我自己努力打开了通往复旦的门,却是你们为我充实的大学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回顾过去,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有着你们的关爱;展望未来,我将用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作为一名未来的药学科研人员,我或许不能像临床专业的学生一样在一线直接与病人接触,为病人服务;但是,我会牢牢扎根在基础研究领域,服务于新药研发的最基层,从最源头上为医药事业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薪火燃兮,光华共继;燕曦寻径 ,卿云启航。我的热情不会被消磨,我的方向也不会迷茫。以此文为誓,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向社会回报,向医药科研领域献上我最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最崇高的信仰!

2014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