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同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七年制的学生赵嫣红,来自上海市崇明县。我是一名在读的医学专业研究生,在上海市同济医院工作和学习。
不知不觉中我的大学生涯已经过去了六年。回想当初自己抱着治病救人的心愿和回报感恩的态度选择了医学这个专业,如今经过了理论学习和科室工作实习以后,我依然坚持着当初的想法和心愿,并要一直坚持下去。
我从小是体弱多病的人,小时候住院挂水打针那是家常便饭,总觉得能把很痛苦的我治得舒舒服服的医生很厉害,对医疗工作者是相当熟悉和敬佩,看到白大褂并不会像一般小孩那样哭闹,反而觉得很亲切。后来慢慢长大,真正让我决定学医,是家里人生病的缘故。我奶奶年纪一大以后就是药罐子,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鼻窦炎、慢性胃肠炎一大堆,不舒服往医院跑,但是我们家里人对那些病一点概念也没有,只能干着急。所以当时高三报志愿的时候一门心思就想学医,想像小时候帮我看病的医生阿姨叔叔们那样治病救人,想学了知识,让家里人更健康。
但学医之路并不轻松,先是繁重的学业,再后来是考验全方面能力的实习,都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还好我一步一步都走下来了。经过实习,结合自己的性格和兴趣,我选择了麻醉学作为专业方向。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在麻醉科工作实习和进行科研活动。
麻醉是一个比较神秘而特殊的专业,没有内科查房管床、没有外科手术换药,有的只是日常手术检查麻醉和院内危重抢救,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管理着每一个患者,从就诊、诊断、治疗到好转出院,有着深深地接触,但麻醉每天面对的都是新患者,接触仅从前一天的术前访视、术中麻醉到术后随访,因此人们往往记得哪位外科医生帮自己做了一台成功的手术,但不会记得哪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确保了其安全、舒适,所以,麻醉是一门默默付出的专业。但也是一门让人自豪的专业!每天看着患者舒适地离开手术室回病房,就会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因为麻醉的工作是保证手术中患者的安全,直接面对生命,是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时刻关注患者实时生命体征,压力不言而喻。一开始去科里的时候,觉得环境压抑、压力太大而适应不了,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后来和辅导员谈心以后,知道不管做什么都是有不适应的一方面,应该努力去克服,而不是逃避,于是我坚持了下来,并努力去充实自己的知识,经过老师们的经验传授,我学会了蛛网膜下腔穿刺、深静脉穿刺置管、神经阻滞等基本操作。遇到术中变化,也可以不慌不忙而有效地进行处理。现在一年多过去,我不再是科里的新生,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也完成了老年危重患者的麻醉,也开始接触复杂的像心外科手术麻醉。麻醉入门不难,但要学习好并做好麻醉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下,我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给更多的患者带去健康。
医生不仅仅需要治病救人,科研求真亦是不可或缺的。去年,我也从本科毕业,成为了一名研究生,科研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从跟着老师做课题开始,慢慢学习自己做课题。今年年初的时候,也顺利地完成了开题,并且在这几个月里按照计划慢慢地完成课题步骤。
现在医患矛盾是社会的热点,关心医学发展并想给社会正能量的我,自然希望医患之间能和平合作地相处,虽然常常有伤医事件发生,在为不幸的前辈惋惜的同时,我始终相信医患关系会有美好发展。虽然的确存在不理智的患者和家属,但是大多数的他们都是信任医生的。每当我术后随访患者,听到患者及家属的感谢时,更是加深了我的信念。
进大学已经是第七年了,这期间我一直接受到了来自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市唯爱天使基金的不少帮助,使我不必为家里贫困的经济状况而为大学的生活费发愁,让我有了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此,我要感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市唯爱天使基金,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关怀和关爱。通过你们我也知道了我要有社会责任感、懂得要感恩,我即将面临毕业工作,等以后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回馈社会,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病人及其家属排忧解难、为社会奉献我的力量。
再次真挚的感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
2016年10月
我是同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七年制的学生赵嫣红,来自上海市崇明县。我现在是一名读完本科的大六医学生,在上海市同济医院工作和学习。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我的大学生涯已经过去了五年。回想当初自己抱着治病救人的心愿和回报感恩的态度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如今五年过去,经历了理论学习和科室轮转实习以后,我依然坚持着当初的想法和心愿,并要一直坚持下去。
我从小是体弱多病的人,小时候住院挂水打针那是家常便饭,总觉得能把很痛苦的我治得舒舒服服的很厉害,对医疗工作者是相当熟悉和敬佩,看到白大褂并不会像一般小孩那样哭闹,反而觉得很亲切。后来慢慢长大,真正让我决定学医,是家里人生病的缘故。我奶奶年纪一大以后就是药罐子,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鼻窦炎、慢性胃肠炎一大堆,不舒服往医院跑,但是我们家里人对那些病一点概念也没有,只能干着急。所以当时高三报志愿的时候一门心思就想学医,想像小时候帮我看病的医生阿姨叔叔们那样治病救人,想学了知识,让家里人更健康。
但学医之路毕竟如大家所说的并不轻松,先是学业的繁重,再后来是考验全方面能力的实习,不过还好一步一步都走下来了。之前一年半是我们实习和强化实习期间,对于我来说,是学习,是考验,也是锻炼。以前一直很喜欢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看着剧里的实习生们由一群刚毕业的医学学生在西雅图圣恩医院进行外科实习从而成为真正的医生,每次都看得很是羡慕并憧憬着自己实习时的情景。虽然刚实习没多久发现事实并非如剧中所演而失望,也发现自己和剧中偶像相差甚远而难过灰心。但实习着慢慢发现即使和一开始想的不同,但实习的的确确是一个让医学生快速成长的过程。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自己管理床位,从接收新病人开始到看着病人康复出院,从了解病人病史到每日查房、了解病情变化,从症状体征到诊断到治疗,每一步都是我们锻炼临床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医患沟通的机会。虽然有时候工作得会很累,但每每看到病人在老师和自己的努力下健健康康地回家,都觉得特别得开心和欣慰,而听到患者和家属对自己的鼓励和感谢总会瞬间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最开心的莫过于遇到了很多无私教导我的老师们,虽然他们每天工作很忙,但也会抓住每个机会给我讲知识点和指导我临床技能,他们总是鼓励我多思考多提问,不会不耐烦或者不屑一顾,也将书上所没有的进展和指南介绍给我去学习。如果不是他们,临床实习的过程不会让我快速地学习到那么多知识,没有他们 的经验,我将多走很多弯路,因此很感谢在临床工作的老师们,当然要感谢的也绝对不能少了我们亲切的辅导员。实习不像坐在教室里读书,总会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扰,而时时刻陪伴着我们的是我们的辅导员,不管生活小事、学习科研发展,事无巨细,辅导员总会关心到我们,而同时也监督着我们好好认真实习。每每逢年过节、天气变化、大小通知,我们都会收到温馨的短信或者班会。遇到这些好老师,是我的幸运。
现在医患矛盾不算轻,实习之前还会担心病人不好相处,但实习以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事实上,只要医生能用心对待家属,病人及家属大部分都是很理解并配合医生的。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在心内科实习,我每天都会早早的到了病房去量血压,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每天早上患者和家属们都会问我很多问题,我都认认真真地回答他们,有一些病情比较重的,家属会很担心焦虑,会一直拉着我问病情,我都耐心地去开解他们来缓解情绪,等相处下来,大家都亲切地小赵医生地叫我,有个患者出院的时候,家属老奶奶很不舍的拉着我邀请我去她家玩,当时觉得真的很有信心和成就感,也为遇到那些很理解我们的患者和家属感到欣慰。
因为实习就有值班,节假日也不能回家见父母长辈,就比如我们刚开始实习时恰巧遇上春节,很多同学因此未能回家过年。虽然家里人也会因为见不到我而思念我,但他们一听是实习,便忍住想念让我自己好好照顾自己,认认真真地实习。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
进大学已经是第六年了,这期间我一直接受到了来自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市唯爱天使基金的不少帮助,使我不必为家里贫困的经济状况而为大学的生活费发愁,让我有了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此,我要感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市唯爱天使基金,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关怀和关爱。通过你们我也知道了我要有社会责任感、懂得要感恩,等以后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回馈社会,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病人及其家属排忧解难、为社会奉献我的力量。
再次真挚的感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