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巫凯敏,就读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现在是一名大六的心内科研究生。今年是我第一次申请唯爱天使助学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么一个贴心的基金。唯爱天使基金的理念让我深受鼓舞,它对于我就是沙漠中的甘霖,不仅在经济上予我以支持,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极大地鼓舞了我。
当今的社会,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要求医生要有医德,要有爱心,要对病人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诚然,这些都是一个医生必备的天赋技能。但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我们的辛酸。我们本也是春花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年,自从踏上医学的道路,多少辛酸与泪水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我们也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我们更明白自己肩上的重担,明白自己背负着病人的生命。第一次了解唯爱天使基金,我就有种被触到心弦的感觉。那种意识到原来有人这么关心我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你说“医护人才危机是全球公共卫生与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的,你看到了医学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医学生不是一群为了钱而学医的家伙,我们是捍卫人民健康的使者;你说“在改变贫困大学生命运的同时,改变中国“医护人才危机”的命运”,是的,你的帮助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极大鼓舞了我们这些贫困的医学生,让我们能够更加顺利地成长为出色的医生;你说,“唯有爱,才能让世界更美好”,是的,医学,本就是一个有爱的地方,直面生死让我们更加懂得爱的真谛。我们感受到被爱,然后我们会更加用心地去爱别人。
因为有你,爱在传递!唯爱天使基金每一笔善款帮助到的不只是一个贫苦的医学生,在未来,每一位受资助的医学生都将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把“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而这一次次传递,将让医学充满爱的身影。有爱的医生、有爱的病人,这将是一幅多美的画面!
当今医学环境恶劣,作为医学生,难免会受到各种负面消息的影响,从而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感到迷茫和彷徨。而唯爱天使基金为我们设立的助学项目,是对我们学习的肯定,是对我们职业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深爱。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好医学本领,在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为我的病人们带去关心和爱,把今天这份爱传承下去。
2016年9月
以天使之名伴我成长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夏日清晨,天才蒙蒙亮,草岚子宿舍北楼108宿舍就响起了起床声。匆匆洗漱过后,小巫骑上现在很流行的摩拜共享单车往医院赶去。自从正式成为一个内科住院医师后,这样早起的日子,小巫已经经历过了100多次,早已习以为常了。
现在小巫正在呼吸内科轮转,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在国内是处于顶尖的水平,科室对于轮转的住院医也有很高的要求,通常要求住院医每天7点半前就必须来到科室。经过20多分钟骑行,小巫来到呼吸内科门口,抬起手看看表,分针正好指向7点20分钟,还是一如既往的准时。“小巫大夫这么早就来了,还没吃早饭呢吧,年轻人也要多注意身体啊”“老王,你又下楼锻炼啦。一会就去吃早饭哈。”礼貌性地和病人打过招呼,小巫就进了科室。刚刚打招呼的是呼吸内科的老病人了,说来也是辛酸,老人刚退休不久,还没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就被查出肺癌晚期,没有手术的机会,只能靠化疗来控制病情,争取延长生存期。老人自己挺乐观的,常说剩下的时间就都靠医生了,能多活一天都是医生的功劳。每次面对像老王这样的病人,小巫都会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与神圣性,所谓性命相托,大抵不过如此。你把性命交给我,我竭尽全力为你争取每一分每一秒,你我共同与死神赛跑,这就是最理想的医患关系。
8点钟,科室准时在示教室进行交班。还是一如既往的工作流程,护士和值班大夫交接了昨天夜班的病情变化,大家就这些病情变化进行了一下讨论。最后科室主任说了一下关于科室发展的事项。大致的意思就是,医院给科室定了周转的指标,每个月的病人数、住院天数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就会影响科里的奖金。如此云云,听得科室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都是直皱眉头。作为国内顶级的呼吸诊疗中心,来这里就诊的病人很多都是因为疑难杂症在外地求医无门才过来的,这样的病例很是棘手,除了需要充分的研究讨论,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时间。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的医疗环境限制,从上级卫生管理部门到各层次的医院都对科室的接诊量提出了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过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大医院既要接受疑难病例,又要保证接诊量的矛盾局面。这样的后果就是科里的大夫和住院医每天都忙忙碌碌,甚至是疲于奔命了。刚结婚生子的主治大夫天天熬夜管病房,没时间照顾家里的老婆孩子;而像小巫这样的单身男青年,感觉就要注孤生了。不过话虽如此,但每天的工作能给病人减轻痛苦,带来希望,大家都还是挺乐意的。从当初高考填报医学的那一刻起,每一个医生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只要能帮助到病人,多加点班,多吃点苦,这些都无所谓的。医院里这种舍己为人的氛围,是小巫最为喜欢的。
交接班结束后,病房的主治大夫就带着住院医们开始查房了。查房是住院医们每天又爱又恨的必备节目。一方面查房,上级医师会讲解很多临床知识,可以让住院医们收益颇多。另一方面查房,上级医师又会各种提问,这让菜鸟住院医们着实有些招架不住。“小巫,你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英文全拼吗?”“知道,老师,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不错,那你知道GOLD分级吗?”“知道,GOLD分级主要依据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为0-4共5级。”“那你知道2017年最新GOLD指南对分级分组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这个真不知道,还没来得及学习最新的指南。”“嗯,可以理解,不过到了临床,就需要学习一些最新的指南,这样对日常的临床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听到这,住院医们都一脸的敬服。要知道病房主治医师的工作可比住院医们忙多了,不仅要兼顾临床,还有科研任务,但是他们总能把国际上最新的知识都学到手,包括指南的更新、科研的进展,简直不能更厉害。所以,在菜鸟住院医心中,他们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唯有膜拜,不可超越啊。
下午的时间一般都是接收新病人还有整理病历。今天科里来了几个实习的小同学,说是小同学其实也就比住院医们小上一个年级。看着他们一脸的青涩,想想进科的这半年多时间,真的收获了很多。短短的半年时间,从一开始羞羞答答,笨手笨脚,到现在能从容地和各色各样的病人打交道,能胜任大部分基础的操作,收获真不可谓不大。每天都能提升一点点,这种感觉真的很好。都说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其实真的是这样,单靠纸上谈兵,永远学不到医学的精髓。医生真正的本事都是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出来的。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填饱了临床医学。那时候只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想着学好医学能更好地照顾母亲。到今年已经是学医的第七个年头了,现在学医的初衷也变了。现在不仅仅只顾小家,还想着成为一个好医生,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还想着能成为一个顶尖的医生,在临床和科研都有所建树,提升中国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希望总有一日,中国的医学能够被全世界所称道。虽然路途很遥远,但小巫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
一直很喜欢唯爱天使的名字,很唯美,很有诗意。天使有爱,普惠众生;众生有爱,天下太平——唯爱天使,唯爱与幸福永存。能感受到被爱的感觉真的很好,感谢唯爱天使基金。感谢你们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有你,真好。
2017年9月
这是学医生涯的第7个年头,也是成为住院医师的第2个年头,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执业医师证书。虽然还是一只临床的小菜鸟,但终于有一个得到认可的身份还是让人喜不自禁的。这一年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就像是毛毛虫蜕变成蝶的阶段,是阵痛期,也是成长期。
回想起当年高考完,选择填报临床医学的时候,周围的长辈都在说学医是很辛苦的,那个时候自己还没什么概念。而今真正进入临床的第2年,才明白辛苦二字背后所包含的意义。进入临床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周末和假期的概念了,只有正常上班和值班的区别。朝九晚五是不可能的,朝五晚九倒是家常便饭的事了。不过比起身体的劳累,心理的压力才是最令人无奈的。一方面,知识的储备不充分,每天的临床工作都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方面,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常常让人感到心寒。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问自己:这么累,真的值得吗?真的要坚持下去吗?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学医?想过很多,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家人就医的方便,等等,但是其实最看重的还是那份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成就感。一直觉得,作为北大的学生,不应该整日只是为生活奔波,而是尽量去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荣誉。虽然从医之路很累很崩溃,但是心中牢记着这一点,乌云瞬间就能消散。在医院待了这么久,觉得一个好医生必备的两个特质是:乐观和入睡快。面对各种糟心事,要能最快的脱离负面情绪,还得经常反过来去安慰病人。而睡眠的问题就更重要了,既要能在最短的睡眠时间里得到高效的睡眠,又要能在值班的时候面对夺命连环Call,又能争分夺秒的休息。很庆幸的是,这两个特质都是我所自傲的。。。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马上就要进入最后一个学年了,新学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定下未来的从业方向。身边很多同学都在计划着改行,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也曾徘徊过、迷茫过,也曾羡慕高楼大厦里的白领,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这一身白大褂。决定了,就是它了,不换了,就这样干一辈子吧。好好的当一个好大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回过头来,能够无怨无悔。
这一年里忙忙碌碌,该学的知识学到了,该拿的证书拿到了,该发的文章也发了,也是挺有成就感的一年。感恩过去,展望未来。希望最后一年的学业也能顺顺利利的。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