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年已经是学医以来第六个年头,从最开始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内心极度矛盾,再到现在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承认我可能变了。时间的齿轮倒回记忆深处,思绪如同画卷慢慢展开。
那是我刚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二个月,因为急诊人手不足,我被指派到泌尿外科急诊,“镇守”那不安宁的地带。从早晨8点开始,匆匆的脚步比时间还快,一边是因为尿潴留疼痛难忍的老年男性,一边是排着长长队伍等待朱大夫诊治的就诊患者;一片是患者家属焦急的情绪——“为什么不收我们入院,我们的患者快要不行了”,一边是治疗室频频打来的电话——患者肚子疼的厉害,你快来看下,患者血糖高了,要不要处理。面对患者焦躁的情绪以及护士的催促,我告诉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给二线打电话”。第一天在各种慌乱的脚步中渡过,等二线来交班时,桌子上的午饭还没有动过。二线跟我说“明天一定把饭吃了”,我轻轻嗯了一声。一天,一位年轻的妇女带着自己的中年母亲来看急诊,999把人放下之后就走了,患者需要完善超声检查明确病因,由于患者体重比较大,家属并不能独自把她推到超声检查室,而我这边又有十几个待诊患者,家属怨恨的看着我,眼里写着“你是不是大夫,怎么不能帮我推一下”,后来叫来师兄一起把患者推到检查室,家属仍旧没有“原谅”我的意思。又是一个慌乱的一天,一位患者经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后证实是肠梗阻,老太太很疼,已经给了消炎药,患者仍就很疼,家属很不理解“快要疼死了,为什么不给止疼的”——“暂时不能给止疼的,这样会掩盖病情,已经输上消炎药了,需要等一等”——“我不管,老太太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要负全部责任”。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你负责的”,大多数患者还是能信任并理解朱大夫的。
在半年多的临床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知识以及交流上的欠缺,自己变得越来越“怂”,对每个患者都高度重视,耐心听他们的不适主诉,生怕遗漏了重要的信息。虽然临床工作中有时会不被理解,但是我努力做好我应该做的,这样我每晚才会踏实的睡觉。以“大医精诚”要求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医者仁心”要求自己的职业素养,并且始终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7年9月
人一定要有梦想—不念过去,不惧未来
马云说过很经典的一段话“人可以10天不喝水,七八天不吃饭,2分钟不呼吸,但不能失去梦想1分钟。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者代表着对未来没有希望。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有梦想就不在乎外人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后才会坚持下去。”有梦想才有方向,执着方能成就梦想。因为迷茫,所以才叫人生。世上没有救世主,能拯救自己只能是自己。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千万不要在该努力的年纪放纵自己,给自己的止步不前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久了,自策自律便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年是接触临床科研的第一年,也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年。科研远超过我本来想法,我原本以为可以把科研当成一项“任务”,只要收集齐需要达成的各项小任务,最后就能完成的大任务。所以最初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需要课题,也就是我要研究什么,那么从目前的临床经验来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是很难达到的,即使达到了也不一定具有可实施性,所以我频繁的找导师交流,表达我的想法,最后获得一个课题。然后在具体开展起来,我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主要是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目前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我可以继续研究什么或者说我可以为其中做出哪些贡献。在通过阅读文献,我需要开始实施,过伦理、建数据库、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形成结果。这上面的每一步进行的都很艰难。当我完成了以上所有步骤后,我终于高高兴兴地投出去了。然而这只是开始,又经历退稿、重投、修回、接收。每一步都很小心翼翼。当完成了一篇SCI后,我连自我反思时间都没有,我知道我应该准备第2篇了。以上所有的过程都是煎熬的,也是磨练心智的。然而回报是丰厚的。当你完成了别人觊觎的成果后,那种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很庆幸我能一直坚持下来。这就结束了吗?不是的,这只是个开始。
这一年我时刻不敢停歇,我不是为了证明我比比别人优秀,我只是为了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我希望多年之后自己仍然记得自己曾写下过这句话。不念过去,不惧未来。
最后,真心感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的各位,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能放下本应承受的经济压力,不断的前进。谢谢你们。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