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强,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是一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生。现在已经是博士最后一年了。我已经连续3年受到唯爱基金会的资助了。作为一名家境贫苦的医学生,这一笔资助对我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十分感谢唯爱天使基金会对我的资助和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谢谢!
刚认识唯爱的时候我还坐在医学课堂里上课,而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住院医了。二级学科我选择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胃肠肿瘤外科,不过住院医第一年轮转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过去的一年,我轮转完了普通外科,而现在正在急诊外科继续学习。住院医的生活算是正式接触患者了,尤其是在外科,除了管理病人,还要参与患者的手术。而术后并发症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事,每次看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心里就仿佛有块石头落了地,而这一年,我管理过的大小手术的病人有一百多个,这才终于体会到了医患之间那层微妙的关系,还有医患沟通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想简单分享两个我遇到的医疗纠纷案例。第一个是个胃间质瘤的患者,65岁,平时身体很好,术后第1天却出现了心梗,因术后时间太短,如果抗凝,出血风险太大,家属选择了保守治疗,然而患者心梗后不到48h就去世了。家属无法接受,一口咬定是医生抢救不及时,并且在病房里大吵大闹,而主刀大夫调节未果之后,选择躲到办公室里不出来,于是家属矛头直指向我。当时的我刚入科不久,在家属的指责面前辩解无力,还好保卫科及时到场,才不至场面失控。我事后回想,除了觉得自己临床经验太少,应变不足外,很重要的是自己平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当,没有全面的评估手术风险并告知家属,而出现术后并发症时与家属交代病情危重情况也不充分,以致患者一旦去世家属心理难以承受。还有一个是结肠癌术后复发,二次手术时损伤了股神经,患者术后出现一侧小腿无力,而患者才40多岁,家属还是一名妇产科大夫。而术前我们并没有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损伤神经的风险,于是家属认定是手术的过错,要求追责赔偿。而主刀大夫却矢口否认,认为手术没有问题,并为此请了多学科专家会诊,并提请医患协调办公室协调。最终结论认为手术没有问题,但医院赔偿了部分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最终也接受了调解,拄着拐杖出院了。这一例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冲突,却引起我更多的思考。手术风险到底该谁来承担?患者吗?可不管手术出了什么意外,最大受害者总是患者及家属。医生吗?可医生也不希望发生意外,并都在努力减少意外的发生。因为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意外,家属与医生便势不两立,可两者明明都是受害者。我们需要更完善的医疗保险机制,而且术前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要耐心而充分,因为他们大多没有医学背景,短时间内很难理解手术及相关风险,因而至少在一开始,患方是处于劣势的。
现在我在急诊,见到了更多病人在疾病折磨之下的痛苦,以及每个病人身后一个家庭的艰辛。尽管医患关系仍无改善,但我想,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病情,让他们在疾病面前少一点迷惑,让他们明白医生是患者身后最强大的依靠,疾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原本以为越深入临床,自己越容易麻木,但我很庆幸,现在的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信念,让世间少点病痛,多点快乐!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