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11级本博连读生——沈胜利

> 白衣天使故事 > 医学硕博生

2018-12-20 10:45

 

 

我叫沈胜利,是河南驻马店人,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201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大六, 大六是我住院医生涯的第一年,是我真正从医生涯的开始,是从学生到医生身份、从求学到工作生活的过渡。所以,我觉得相比于学生阶段,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但是取得的收获很难用分数等指标去量化,更多的是隐性的成长。

关于学习 虽然北大医院属于教学医院,但临床工作已经太多,我选的二级学科是外科。在外科,几乎没有老师再进行系统的授课了,基本所有的知识都靠自学,边实践边学习。这样其实也有好处,能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因为忙碌的临床工作很容易让我们疲于应对,空闲时间只想放松休息。在上一学年里,我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学到了很多临床知识。但是,在论文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这是我第二学年需要重点关注的。

关于工作 尽管一开始很不愿意把自己当做职场人士来看,但所有的事情都在告诉自己已经不是学生身份了。患者会把我们当成货真价实、值得信赖、懂得治病救人的医生;上级医师会尽情地吩咐或指导我们去处理各种临床工作;我们自己也不自主地会生出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医生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本质的问题,或悲伤,或无奈,或震惊,或自责,渐渐地,似乎自己的心会变得麻木,但我希望自己能尽量保持起初对病人的爱心。此外,临床太多的琐事会消耗我们的心志和热情,我正在学习如何智慧地去处理这些事情。我仍希望不单单把医生看做一种谋生的职业,尽管它并不比其他职业高尚,但它比其他职业有明显的特殊性,它提供给我们谋生的手段的同时,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病人身上,这需要上帝给予的爱心和责任心。

关于生活 不知各位长辈对我们的住院医生活是否了解。单说经济方面,在成为住院医后,其实我们每月会得到来自医院和学校的小部分的补助和工资,但在大陆即使是北京,这个数额也是很低的,但对实现我们经济独立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实现经济独立对于我们来说是长期以来的愿望,因为作为并不富裕的家庭培养出的学生,很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借着各位长辈的帮助,同时加上我们自己兼职等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在在朝着这个目标的实现一直努力着。所以,我们从内心深处感谢各位长辈,您们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

 

2017年9月

 

 

 

我是沈胜利,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级八年制,现在已经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攻读外科学博士学位,同时进行规培,二级学科为神经外科。我已经有幸连续2年接受唯爱天使的资助,对此向您们献上深深的感谢。

其实每年向您们写感谢信的心情和心境都是不一样的,我想这可能是成长使然吧。作为一名奔跑在学医道路上的医学生,每年都在以充实的节奏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以加速度的节奏在各个方面得到磨炼和改变。即使能美其名曰成长,那我相信我的成长也不完全是向着阳光面。但是眼界是逐渐开阔的,思考是必然逐渐增多的,心境是必然逐渐沉实的,本质是但求初心的。我们希望我们身边能有圣洁的天使,我们更希望我们也成为自己和别人的天使。谢谢唯爱的各位天使们。

其实作为一名八年制学生,曾经以为八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转眼七年已逝。在北大本部通识教育的大一渴望接触医学知识,在北医医学知识灌输的两年又希望接触临床,在人民医院见习实习的阶段向往真正的医生,现在,成为真正的住院医又已两年。虽然总是贪望将来,错失现在,但我想一些本质是坚守始终的,各阶段的本分也是努力尽到了的。无论阻力多大,我希望能纵使不求有动情的爱心,但能尽量对病人付出耐心,不求会当绝顶的医术,但要尽力尽到基本的责任,不求妙手回春,但愿不至疏漏。

第八年已经开始,也意味着八年就要结束。毕业和找工作的氛围已渐渐氤氲、弥漫、及至慢慢将人窒息。现在除了临床的轮转工作,毕业论文也被提上了日常。各种事情蜂拥而来,让人不免有些手足无措。谢谢您们聆听我的这些话语,也谢谢您们能言传身教给我们适时的正确指引,也希望能在您们的祝福和关注中度过各个必须经历又各有不同的阶段。

最后也希望您们能在劳累的工作之余保重身体,希望您们在您们经历的各个阶段也能得着力量,我们的经历您们早已经过,但仍祝愿我们能在不同的事情上共同成长。再次感谢您们对我们的帮助!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