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陈鹏,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来自福建仙游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的生活只能算勉强温饱,曾经有一段时间,连干饭都吃不起,我清楚记得我爸爸把稀饭的米汤舀出来自己喝,拿着剩下的稠粥跟我说:吃吧,这也算是干饭了。上了大学之后,各种周围人的生活一直冲击着我,偶尔因为一双喜欢的鞋太贵而久久地看着手机淘宝。好在北大对学生特别照顾,每年都有很多奖学金、助学金可以申请,我的窘迫生活也因为有了助学金的帮助而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每年5000助学金,对我周围有些同学可能只是一个月生活费,对我而言却是一种生活的底气:至少我不用担心买了一双鞋之后下一顿饭就得饿着。
今后,我会像你们关心我一样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让他们知道,其实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背后有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学校这次给我们提供助学金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来学习,学好知识以后能贡献于社会,做有用的人。我认为我们应先学会感激,只有先拥有感激的心才会有回报的行动。其实很多时候,感恩也并不在于回报什么,而是在自己与社会、他人之间创造一种互相影响的友善的氛围。老师和同学在帮助我们时,并不是希望我们以后能回报他们什么,他们只想将心中的那份关爱传递给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将这份爱继续传递给别人。所以在我大学生涯的这两年,我也在社会中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我是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每年都有很多儿童患头颈部肿瘤,他们往往要承担高额的放化疗费用。我的导师牵头成立了一项基金,我帮助这些孩子的家长提交申请材料,申请基金资助。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关爱的传递吧。
我是口腔颌面外科肿瘤专业,过去一年主要是在外科各科室间轮转。轮转期间,我在每个科室都坚持做到按时上班,认真学习,掌握了麻醉插管、拔复杂牙等多项技能,并获得了科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进展方面却不太理想。去年年底我就已经完成课程的初步构想,并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大会,但是今年的工作却没什么进展,基本停留在去年的进度,这一点让我自己觉得自己很废。因此这学期开始,我就抓紧时间做课题,熬夜赶进度,希望明年毕业时会有一个满意的成果,并且不会因为自己过去一年的不作为而后悔。
进入二级学科之后我跟班级同学都很少见面了,跟科室的老师、同事相处最多,相处十分融洽。工作之余,我们会一起出去聚餐、玩耍,参加社会实践。去年我们一起去过五台山感受佛教文化,也一起去过延庆进行口腔义诊。在科里的生活还是十分愉快的。
现在是大学八年生涯最后一年了,希望自己能更努力些吧!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