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成长—医者仁心
2016年初我们告别了学生时代进入临床实习生的“角色转换”阶段。通过近距离接触临床医生长辈,患者,患者家属,对于自己未来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次看到死亡是在胸外科的一位89岁的老人,老人的女儿已经因为其父的病已经好几天没合眼了,内心期盼着老父亲能够好转过来。但是由于患者病情已经累及多个脏器,已无力回天,不得不在知情同意书里面签下了放弃一切治疗。生而为子女,这样的的一个签字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而家人心中的痛又是几人能懂。同时生命又是脆弱的,你无法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父母的白发已经慢慢变多,面容也慢慢失去当年的意气风发,好好对待自己所珍视的一切,感恩他们还在你身边的日子。
疾病来临,患者均为弱者,谁都不曾想也不愿这个病这么会落在了自己身上,他们所能寄希望的就是我们医生了。也许他们至于我们只是千千万万患者中的一员,但至于他们,我们是给他们带来希望,消除苦难的人。社会有冠予医生“白衣天使”的称号,然而医生说到底也终究是普通人,无掌控生死之超能力,无超脱世俗的崇高精神,我们也有亲友父母,也有喜怒哀乐,而不应予以太多的道德绑架。有时期盼与现实的不对等,就是医患矛盾的起源。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的努力,与死神对弈,把更多的病人从死神那边拉回来。我曾与一位老师谈过,他说为医者最痛苦的是,遇到明明可以抢救回来的病人,却因各种个人原因导致的专业知识缺乏而无能为力,看着病人逝去,这种悔恨,是多么的沉重。希波克拉底誓言每个医学生,每个医生都铭记着,但是要做到里面所说的一切的确需要圣人般的情怀,我们做不到那么多,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完成自己的责任。每一个病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牵涉这几代人的幸福。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出于信任患者把自己的生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不应该辜负这一份信任。
如今的医患矛盾紧张,在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的煽风点火下愈演愈烈,每一次看到医护人员身心受到伤害的时候,总是更让我们心寒。只能说我们不是商人,不懂得权益的最大化而选择一条对自己最有益的出路,我们是医生,这个社会很多事情需要有些人站起来扛。医者仁心,是一种习惯了发自内心希望患者安好的心情。
最后感谢唯爱天使,有你们的帮助,让我的家庭负担可以减轻一些,以后定会尽可能帮到更多的人,来报答这一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