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一时就有学长和老师跟我提到“舍得”的道理,即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取舍,放弃了一些事,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可大概我还是经历得太少,对自己充满信心,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于是贪心的我给自己树立了很多学习目标,比如曾经一心想报名生理竞赛;又想在科研上有所突破,所以没日没夜地看文献只为完成第一篇SCI综述;同时还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这样,我的大二大三时光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而实际上却又不知到底在忙什么,因此,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做好。我本以为可以通过紧凑的时间表来激励自己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但最后还是没学会。现在回想起来,我会经常反思,其实,我最大的问题就是虽然安排了满满的行程,但却没有把计划精确到每一项日程中,也就是说真正的原因是效率太低。
于是,大三时,我暂时搁置了科研论文写作的学习,没能通过生理竞赛的面试,我就一门心思专注于学习和手头上的科研项目,坚持参加每一次实验室的组会,勤去实验室,和学长们讨论实验原理和方法。令人欣慰的是,项目最终得以顺利完成,自己也获得了实验室老师和学长们的一致肯定。我很感激学校为我们提供的科研学习的机会,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疾病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上陈旧的知识。然而,大三上学期,我的学习成绩却并不令人满意,有的科目即便自己真的用心去学了,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不理想,那个寒假,在得知成绩以后,我久久不能接受,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但想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想到还有家人、唯爱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关爱,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其实,考试成绩并不是只靠平时课上的用心就能好,而更重要的是课下的复习以及考试前的备考工作,我没能考好,最大的原因便是对于备考方法掌握得不够好。所以,大三下学期,在改进了方法以后,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改善。还好没有放弃,还好在寒假时冷静下来仔细地分析了原因,才能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大三应是我成长最多的一年了,这一年,我放弃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但在这么多的支持之下,也学会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人生的哲学。即便没有获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很多事情看似付出与收获不成正相关,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激励以及锲而不舍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大学存在的意义也不外乎如此吧。
学习之余,我也会积极参加唯爱的志愿者活动。比如,去五角场社区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短暂却温暖的陪伴;也去过星堡敬老院进行阿尔兹海默病的宣讲,以一位医学生的身份向老人普及一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生活小常识。我们做的不多,但每一次去,我们都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老人,而这,对我而言,也算是一种对社会的小小回馈吧。
大三的暑假,我也顺利申请到了去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实验室交流学习的机会。在那里,你会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会感受到人们科研思维的严谨以及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的科研素质。在美国交流学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人源干细胞的培养技术,了解了干细胞疗法,如我们的项目课题是利用干细胞治疗唐氏综合征。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科研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其实,科研没有那么难,只要善于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实践操作中不断思索,渐渐地,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很多,并且越来越喜欢科研!与此同时,我还参与了一篇与我们课题相关的综述的编撰,我主要负责图表部分,一开始我以为这个任务再简单不过了,但其实,真正去做的时候才知道,这需要更广更深的阅读才能完成得好啊。后来,我很好地完成了我的部分,导师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满意,并提出欢迎我日后到他的实验室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学习时光,收获了太多太多!
大四已经开始,承载着家庭与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坚定着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理想,我已准备好迎接未知的挑战!
柳定凤
2016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