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在专业学习方面,我丝毫不敢懈怠,我先后曾得获:2015-2016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2016校综合奖学奖二等奖;同时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目前在研科创课题一项,投稿论文一篇。
我深知中医的性质在多临床,多学习,所以刚进入大学,就在外面到处找老师,跟诊学习,而我也就是在到处奔波学习的路途中逐渐认识了上海。虽然那时还不懂中医究竟为何物,但是偶然老师说一个很微小知识,便很兴奋的记录在册。记得那会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跟诊针灸老师时,她让我去查什么是颈椎性疾病,到现在我也忘不了当时求学的场景。
后来承蒙副校长赏识,引荐我跟随中医名家李其忠教授学习,老师博古通今,临证处方未有一丝犹豫,我常常陶醉其中。老师很关心我的学习,时不时会考我问题,并做些讲解,我随老师出诊学习至今已有一年余,受益匪浅,我很大部分的医学自信即源于老师。老师教育我要博学不拘泥,我时时遵守。
我先后曾经向夏翔教授,黄煌教授,严世芸教授等诸多名老中医询问医者之道,请教学习之法,力争不偏不倚,并从这些中医老前辈身上感悟到医者的仁心仁术,以此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中医这件事,一旦开始便要用尽一生的时光去努力,去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现在都在谈中国梦,而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能治疗病人疾患的中医。
我一直想用我自己的所长来回报社会,在社会公益上,我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其中大部分与中医传播有关,整理过多次上医网的讲座录音,将多位中医师的讲座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
2016年夏,作为学校访美交流团一员赴美游学,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亲口把中医讲给国外的老师和同学,并让他们了解和信任中医。那一刻,我感到了中医于我的责任与使命,我不仅要自己学习,同时还要继承、传播和弘扬。
在做校庆志愿者的时候,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扩大学校声誉,弘扬中医精神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努力用文字表达中医,所撰写《上海中医药大学六十华诞赋》被先后发表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庆专刊(唯一以学生身份与校诸多资深教授同登版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庆网,上海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基础医学院赋》被镌刻于两米见方竹简之上并悬挂于学院墙上。
在班团建设方面,作为班长带领班级荣获“优秀班集体”;作为第四导师团助理帮助导师团获得年度金奖。其他大大小小奖项亦是不胜枚举。平时帮助辅导员积极促进班级建设,军训期间,“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留下的感恩之泪仍然晶莹,古尔邦节庆节晚会上,身在异乡少数民族同学的笑声依稀敞亮。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每一次,我们都不忘感恩。
中医男儿,当自强。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