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交大医学院2017级临床五年制学生孙和增,来自祖国西部甘肃省。我父母都是农民,姐弟四人,家住国家级贫困县会宁县,家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收入。姐弟三人读大学,无疑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但父母从未想过让我们退学,一直苦苦劳作,支撑着平凡而又温馨的家,地处祖国西北,那里十年九旱,严重缺水,阻碍了经济发展。为了生计,农忙结束,人们都去外地打工,成年的孩子也在假期打零工,很少回家。每当农忙结束,父亲便离家去打工,常年在外劳动,父亲胳膊骨质增生,常常疼得厉害,父亲却舍不得钱为自己看病,而是把钱积攒下来供我们读书,长期搁置,父亲的胳膊现在已无法伸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只能好好读书,来报答父母。
从小父母就要我好好读书,不要和他们一样吃没文化的苦。懂事后我更是努力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样不仅可以拿到一些奖学金,我更喜欢看到父母知道我考年级第一之后的喜悦,那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我就帮爸妈干家务,干农活,因为干农活可以和父母多呆一会。每天上学前,父母就已经去干农活了,直到天完全黑才回家,小学每天上下学看到那些有父母接送的孩子我都特别羡慕,那是最幸福的事了,也是我小学最大的梦想。但我一直坚强着,我怕看到父母那种自责却又无奈的眼神,四年级开始,每天去学校要骑自行车接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早上摸黑骑车,行进在蜿蜒的小路上,小小的我不懂什么叫孤寂,只知道快速到学校才好,那会儿,我学会了修车,学会了忍受,那会还是土路,车胎常常被带刺的杂草扎破,推着车子跑回家,赶在父母回家之前修好,只为能让父亲多休息一会儿,长大,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每次看到父亲的胳膊,我的心都好痛,因此我选择学医,为了父母,也为了更多和父母一样苦苦劳作的人。
在高中期间,我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且作为雷锋社团团长,多次组织各种活动,积极为校园工作,周边社区,养老院,孤儿院进行义务服务。社团多次受到奖励,并且成为了校园里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我自己也在社团工作中获益良多,感受到奉献后的幸福,找到了社会存在感。
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进入大学后树立了新的学习理念。学会了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受益。且广泛涉猎了相关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而身为医学生的我深知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努力学好理论知识。利用丰富的课余时光,到校外实践,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用心参与校内和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持续用心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工作职责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潜力,有必须的创意理念,不但锻炼自我的组织交际潜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像雏鹰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我渐渐学会了独立生活,树立了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应对社会和生活。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生活即是最好的老师。用心投身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加社团,锻炼自我的组织和交往潜力,并努力参与各项大型活动的策划工作,在国学社的学习与策划过程,让自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要努力学会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我所担负的社会职责,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我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
我能深刻体会父母的辛劳,也知道尽全力替他们分担是我的责任,所以我真心的唯爱天使基金,替父母分忧,我定当不辜负父母,恩师的期望,友人的帮扶,立一等志向,成一等人品,做一等学问。
2018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