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40个慈善项目资信评估报告已出炉,“唯爱天使基金”获最高分96.54分

> 新闻动态 > 2012

2012-3-31 18:05

转发:解放日报报道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第8版 蓝天下的至爱·社会新闻)

让每一分善款发挥最大效用 

慈善项目开展第三方评估,首批40份报告已出炉 

  本报讯 (记者 白彦平)打造“阳光慈善”、让每一分善款发挥最大效用,市慈善基金会对所资助的慈善项目开展第三方评估。目前,首批40个慈善项目的资信评估报告已出炉,其中9个评估等级达到A级(分值90-100),占项目总数23%。“唯爱天使基金”项目获最高分——96.54分

  去年,民政部出台《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第三方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助推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公信力和透明度 建设。市慈善基金会率先引入第三方评估。自去年1月起,该会委托上海正信方晟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所资助的慈善项目在2008年至2010年间的运作情况进 行信息采集、核实及分析评估。通过对项目实效性、合规性、公信力和可持续性四项评估因素的测算,最后得出项目评分。四项指标得分占比分别为40%、 30%、20%和10%。

  为把握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在采集所需信息时运用了多种评估方式。记者在 “唯爱天使基金”评估报告中看到,在了解该项目捐赠方和受益人实际情况时,选择了问卷调查方式,即由评估小组派遣调查人员对项目相关方进行问卷调查;而在 了解项目管理情况时,则以现场访谈、实地调研为主,即由评估人员到受评项目办公场所,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对评估资料现场核查。

  此次评估达到B级(分值80-89)评价的项目有26个,占首批40个项目的65%。另外,还有5个项目得到C级(分值70-79)评价。原因是,这些项 目在公信力和可持续性两项评估因素上存在不足。首先,受益人本身对项目并不十分了解,对项目资金来源及预算等财务信息公示效果也不满意;其次,虽然受益人 对这些项目有着很强需求度,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项目救助作用一般,未根据受助人群实际情况作调整,适应性不强。

  以获得86.85分、B级评价的 “天使知音沙龙”项目为例,该项目实效性、合规性、公信力和可持续性得分分别为40分、26.1分、13.75分和7分。对相对较低的“公信力得分”,报 告指出“项目信息公开渠道单一,方式为报刊公示、年底向基金会提交报告,主要公示项目的开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对于项目信息公布内容,报告指出“除公 布项目简介和背景情况外,其他信息均不对外公布”。抽样调查数据也显示,65%受益人从项目工作人员那里获得信息;由于渠道单一,33%受益人对项目“不 太了解”。为此,报告建议加强项目公示渠道建设,提高项目知名度。

  再以获得76.4分、C级评价的“慈善安康卡”项目为例,其可持续性得分只有6.4分。报告认为,该项目无专属的项目执行、管理团队,工作人员是“兼职”。同时,该项目未建立独立的财务及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项目的高效开展与执行。

  市慈善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信评估,他们对今后选择什么样的公益组织实施慈善项目有了一个评价标准,将来会在资助力度上向A级项目倾斜。同时,市 慈善基金会也会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以此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帮助更多项目规范运作,让所有善款物尽其用,也让更多受益人得到有效救助。

 

 

转发:新民晚报报道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第A10版 蓝天下的至爱)

让受益人得到最有效救助,让所有善款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社会效应。 

市慈善基金会引入“绩效评估” 

慈善项目第三方评估近九成超80 

  本报讯(记者  姚丽萍)慈善不止需要“阳光透明”,更需要借助“绩效评估”,让每一分善款都花在刀刃上。市慈善基金会对慈善项目开展第三方评估,目前已完成首批40个慈 善项目的资信评估报告,其中有9个项目评估等级达到A级(评估分值90-100),占项目总数的23%。

  去年1月起,市慈善基金会委托上海正信方晟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慈善项目在2008至2010年间的运作情况进行信息采集、核实及分析评估。评估采用定量与 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项目实效性、合规性、公信力和可持续性四项评估因素的测算,四项指标的得分占比分别为40%、30%、20%和10%,最后 得出项目评分。

  本次评估达到B级(分值80-89)评价的项目有26个,占首批40个项目的65%。加上前面提到的9个被评为A级的项目,得分在80分以上的占到首批总 数的88%。另外,还有5个项目得到C级(分值70-79)评价———这些项目在“公信力”和“可持续性”2项评估因素上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这些项目 的媒体报道频率较低,社会知晓渠道单一,受益人对项目的资金来源,对预算等财务信息公示效果,均不甚了解;其次,虽然受益人对这些项目需求都较高,但抽样 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项目的“救助作用”一般,没有根据受助人群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因此项目适应性不强。

  今后,该选择什么样的公益组织实施慈善项目?市慈善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慈善项目绩效评估给出了一种参考;同时,市慈善基金会也会对评估结果进行反思总 结,加强对慈善项目的运作管理和监督,帮助更多项目达到A级标准,真正打造“阳光慈善”,让所有善款物尽其用,让受益人得到最有效的救助,让善款发挥最大 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