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生写来第一次到华阳敬老院的心得

> 新闻动态 > 2013

2013-3-20 17:52

 

敬老院的老人都很亲切和蔼,在聊天的时候他们没有因为我是低年级什么专业问题都不能帮他们解决而有什么芥蒂,反而会很理解地和我交流一些生活感悟和自己的病史。这是一批很可爱的老人,我们陪他们讲一次话,给他们送个小礼物,他们都会十分感激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讲座结束的时候,老人们不断地跟我们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还希望我们下次一定要再来。一天的志愿服务下来,收获更多的是远离很多现实烦恼的轻松感,他们也让我感受到了坚强的生命价值。

                                        ——by 黄靓雯
 

 

Good day! 华阳敬老院的第一次的活动各种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敬老院空间这么小,没有想到老人们这么热情;没有想到我们的合唱如此蹩脚,也没有想到学长如此给力……第一次做主持固然让我记忆犹新,但是老人们对身着白大褂的我们的信任更让我不能忘却。尽管基本上听不懂老人们在说什么,但是他们拿药给我们看这一看似平常的行为深深触动了我,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在我心中落下了根。第一次活动,总归有一些问题,希望我们团队会在一次一次总结中做得越来越好。

                 ——by 蔡彪
 

 

这次参加活动,印象最深的就是敬老院里一些细节之处,让人感到很贴心、很人性化,我认为如果不是从老人的角度真诚地为他们着想,是做不到这些的。尤其是窗框边上的半圆标志,着实让我心里一阵莫名的激动,可以说是窥一斑可见全豹,我并不是以一个奉献者的心情站在那里,而是一个探索者、学习者,正如我在全班同学中宣传时所说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外,前期的资料准备以及现场的讲座、答疑都让我们有了知识上的丰富,更是为学长们的气场和风采所震撼,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这样一种高度。

——by 董静
 

1.沟通

  与耳朵不好的老人较难交流。

  2.需要有人为我们进行老年人相关疾病方面的培训,有个大概的了解。在讲座时最好让更多的项目组成员参与到讲座中去。

  3.多请一些实习阶段的学长学姐,做这种专题讲座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在招新时能够用到这一点。

——顾勰成
 

 

周六组队参加的敬老院活动,让我感受到我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在那些古稀之年的老人面前,我们显得那么的无力,连他们简简单单的一些老年人常见疾病也无法解答,实在愧疚!

整个活动期间我是需要反思的,由于个人性格方面的问题,在与老人交流的时候不够主动,无法成为合格的一名志愿者。这一点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改变自己,努力去改变!

如果要问我整个活动收获了什么,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眼看到那些老人们,我感觉到的是夕阳般的沧桑,可是在他们合唱那些红歌的时候,我真切体会到“夕阳依艳”的气息:这是一代经历过岁月磨难的老人们,他们走过新中国建国以前的苦难岁月,体验过新中国建国以来的艰难与苦涩,他们对祖国有着最深切的热爱和最质朴的情怀。是在他们的努力建设下,我们民族得以在蹉跎岁月中前行并慢慢走向复兴。然而面对那被当代年轻人日益忘却的一些中国古文化和那被网络愤青思维毒害的爱国精神,我感到一丝丝的无力: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前辈们创造的美好摇篮中,在祖国怀抱的庇护下却一个劲的说着国外的制度优秀,我们国家腐败无能,坑害百姓,是何居心?不管是五毛党还是美分党,我只想我们所有的年轻人不要被物质所诱惑而违背了人的准则,我们要团结在一起,为祖国复兴添砖加瓦而不是做一个蛀虫,啃食几十年来前辈们所铺垫的国家的根基!

人总是要老的,所以趁着年轻,多做一些吧!当我们疾病或者痛苦抑或走在生命最后一刻时还能回首往事,露出满意而又开心的笑容!

——by 李锦阳
 

 

华阳敬老院对老人们的护理可谓之细致入微,想得十分的周到,比如说老人们不能直接吹空调风,就在空调出风口处加一个挡板;老人们眼睛不好看不到窗户的开关,就在窗边做上一个醒目的半月牙标记,关上的时候是一个整月牙,打开的时候月牙是分开的;档案的摆放,药物的管理发放等等,用创新的管理方式来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觉得在管理上我们可以借鉴其做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品质,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by 孟庆慧
 

 

3月9日,天使在行动项目组的15位同学在老师和组长黄靓文的带领下前往长宁区的华阳社区进行了参观以及前往华阳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们。

活动前,我们根据调研结果准备了一些适合于和老人们交谈的话题,一些抄有健康小知识的明信片以及表演给老人看的健康操、歌曲《明天会更好》。9号上午,我们在社区负责人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华阳社区,而后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献上了我们的歌舞,也欣赏了老人们的合唱表演。令我感到有些羞愧的是,敬老院的这些老人家们唱得远要比我们好,整齐而洪亮,而我们却未能放开声音,展现我们青春的活力,而且熟练度也远远不足,若下次再来,必定要将节目多排练几次。之后,我们分组与老人们聊天,老人们见到我们这些年轻人都相当高兴。不过我们都发现语言不太通是个大问题,标准的上海话我们几乎听不到,而且低年级的我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面对老人家们提出的关于他们身体状况、病情方面的询问无从说起,让我有些觉得自己没能帮上忙。下午,有三位已经实习的学长为老人们开了几种常见老年病的讲座。会上海话的李梦玮学长相当受老人们欢迎,果然乡音才更能让他们感到亲切。

经过这一次敬老院之旅,我发现在上海求学不止要学课堂上的东西,课堂之外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

——By 彭芳芳
 

  

           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

                           --------敬老院活动感想

    记得中学时语文老师讲诗词,提到过,一两个字的改动,或许会让句子完全不同,印象最深的当属一句“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少了原句的惆怅,多了些洒脱。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天,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凌晨,体味暗夜迎曦的期待,七八点,冉冉升起的朝阳是青春与活力,正午的火辣,两三点钟,清风白云的闲适,傍晚,夕阳西下的绚丽~~~~~~

   想象中的敬老院,在一处开阔的地方,前面有小小的公园,老人们在那里散步、打太极,夕阳,拉长他们的背影……

   下了车,一行人穿梭在小街市,走进社区,终于华阳敬老院赫然出现,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栋干净整洁的楼,老人们已经在五楼坐毕,等待我们的到来了。放下行李,换上白袍;抛下迟疑,带上笑容。

文艺表演的环节不得不说我们跟爷爷奶奶们差得太远,没有放开来,调也不大对,我让自己微笑,保持微笑,他们一直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们,跳健康操时还有老奶奶在席间手舞足蹈起来,这是最好的鼓励O(∩_∩)O~

聊天,拉家常,老人们从自己的疾病史、生活经历说起,差不多跟我自己的奶奶一样年纪,不同的历程,同样的是他们的乐观坚强。作为医学生,聊天时的很多东西我没办法给出解答,仅仅成为一个听众~~不管怎么说,有人陪伴的感觉该是不错~~ 

讲座期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奶奶埋头记笔记的侧脸,还有奶奶抬头望着演讲人时一脸的专注,始终嘴角上扬~~

下午活动结束后一位老大爷说着,快回家吧,go home,下个月再来~下个月再来这话,重复了好几遍~~

跟站在房间门口的老人们一一道别,踏上返程。

                                                                                                                                                              ——by 石超逸
 

 

敬老院的第一次活动结束了,觉得好有成就感。寒假之前、寒假时到开学伊始,我们都在忙碌这件事情,而今看着它顺利地进行,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欣慰,虽然我自己做的不多。

刚到华阳敬老院,觉得与自己心目中的敬老院反差很大。在自己的想象中,它至少应该有个大院子,然后老人们应该在院子里三三两两的做运动聊天。但有反差不代表失望,到了老人们居住的房间,瞬间心生的是羡慕。整齐清洁明亮的房间,正是上午的好阳光,房间里明亮温暖。虽然没有儿女的陪伴,虽然心里总会缺点儿什么,但有这么同样年纪的人在一起,爷爷奶奶们应该还是很开心的吧。而且,还有固定的时间可以学习画画音乐等,生活中有事情做了,也便不觉得空虚了吧。

看见他们,像是见到了自己的爷爷姥姥姥爷,觉得很亲切。看到老人们见到志愿者那开心的面容,和我们聊天儿时的笑容,我们走时他们不舍的样子,觉得好想回家陪陪自己的长辈。从初一开始住校,每月回一次家,一直忙于学习,假期时往往是赖在妈妈身边,不愿出门。而今上了大学,更是半年才能回一次家,陪爷爷、姥姥和姥爷的远远不够。电话打着,终是见不着对方的面容。遗憾中伴着深深的无奈。把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家人,聊补心中的遗憾吧。

——by许萍萍
 

 

我一直向往着做一名志愿者,在我的心中那是一个高尚的字眼。这次终于碰到机会到华阳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我相当的兴奋。周六约定好是8点半集合,我破天荒地在7点就爬起来。我生怕错过这次活动。

路途并不遥远,路上的景致我也没留心观察,在我内心中萦绕的只有目的地。当真的到达时,当上了五楼转角处发现一群老人时,我有点意外。说实在的,我印象中的敬老院应该是一个清静的院落,里面是一排排低矮的瓦房,而从未设想过会坐落在一栋形式像小区的地方。仔细端详那些老人的面庞时,我的认知又出现了混乱。记得在电视上总是看到老人面色苍白,神情呆滞,给人浓重的压抑感。然而,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精神抖擞的老人,面色红润,给人充满活力之感。他们不是穿着灰色黑色旧衣服的老人,而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原来老人不是邋遢脏乱的代名词。我们志愿者合唱了《明天会更好》,还表演了健康操。虽然表演的技术含量或许不高,但我们献出的是一片赤诚之心。老爷爷老奶奶也不甘示弱,两首红歌赢得了满堂喝彩。洪亮的声音让我们不敢相信是出自年迈的老人之口。后来我们我老人回屋,陪老人聊天。老奶奶的房间也不是昏暗的色调,而是粉粉的模样,洋溢着生机。老奶奶告诉我她都89了,我思维彻底乱掉。因为看到她大红色的毛衣和60红润的面色,我一直以为她60左右。老奶奶很亲切,和我聊一些琐碎的小事,虽然她的耳朵不太好使,但对于我的话她还是表现出相当大的耐心。没想到老人会如此开朗豁达,活得又是如此多姿,我受到了震撼。我想这是由于敬老院的护理得当吧。老人越活越年轻!

午觉之后,老人都对我们的讲座很感兴趣,早早的来等着。我们针对老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注意事项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是尽量采用沪话的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老人相当活跃。当然也有学长知识渊博善于的演讲的缘故吧。对于穿白大褂的人,他们很信任。后来有互动节目,老人就自发的围着主持人,兴致高涨。近4点时,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老人们挥着手,深情地说:“以后再来”。我们忙碌了一天的心充满了激情,疲惫的感觉被驱散。

忘不了老人精神矍铄的模样,忘不了他们活跃的动作,更忘不了他们闲逸的生活态度,这次的活动不仅仅是我们为老人带去讲座知识,更主要的是从他们那里学到的关于生活的真谛。虽然他们年龄已老去,但心儿依旧年轻。虽然他们已饱经人世沧桑,但依然乐观旷达。在他们的身上,没有年迈的窘迫,也没有暮年的悲哀,更没有孤单的绝望,他们依然在活跃着,彰显着生命的风采。

——by 朱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