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论坛、培训”项目
一、背景及意义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快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能够提供有力保障》中提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快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是一类重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国内外医疗卫生实践表明,能否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特征的基层卫生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多,多种学制并存,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在校医学生缺乏系统规范的临床能力训练过程,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诊治工作,致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建立“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是我国医师培养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的
医药卫生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家庭医生的推广和实施应建立在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医术和素养基础上。培养职业操守、人才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要素有机融合的临床医疗人才是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高度职业化,并真正符合全科医学服务理念、范畴的全科医学的骨干,是对目前上海已有基础的最好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承担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同时也应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平台。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对培训基地带教临床医师开展全科医学理念和带教方法培训,支持并鼓励其承担全科医生带教任务。加强临床培训基地对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的教学培训,使其胜任带教任务。
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交流与培训中心已经成功举办二届中美全科医学论坛,今年8月选派上海9名全科医生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MC)实地考察访谈,学习UNMC的全科医生相关理论课程,通过临床模拟实验室练习各项临床技能,对美国的医疗模式有了全面了解。由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培训与交流中心主办,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筹)承办,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协办的第三届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论坛将于10月启动,邀请拥有全美最富影响力的全科医学培训体系的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UNMC校长一行,借鉴美国家庭医生标准化培养体系的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上海经验,以期建立标准化的全科医学培训体系,推动区域性全科医疗服务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促进中美在全科医学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赴美培训学员将和大家分享美国全科医学培训见闻,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上海市全科医学发展过程中可借鉴的方面。全科专家通过推广全科医学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培训,使学员获得和病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学习优质医疗服务技能,同时将遴选出2013年赴美培训的10名全科学员。
三、项目主要内容
(一)中美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交流
以上海中美全科医师论坛为平台,以丰富的美国全科医师专家队伍为优势,与上海同行共同探讨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上海市全科医师培养体系的发展。
1、回顾美国家庭医学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探讨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尤其是如何降低医疗费用方面;
2、评价美国医疗保健体系,分析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比较上海的医疗保险体系,探索改进途径;
3、比较中美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相似性与不同点,讨论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二)中美全科医师人才培训
1 、描述美国家庭住院医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阐释有效沟通对提供优质医护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2、对学员传授全科医学基本理念,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对师资传授授课技巧和培训技能;
3、参加者将获得在处理棘手的病人时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技术,包括坏消息的传递、诱导困难患者行为变化等问题;
4、通过互动小组会议,让参与者感受团队合作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中的价值。
(三)2013年全科医师培训规划
1、中美全科医学的交流、培训,重点关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在我国全科医疗体系正待建立和完善之时,上海市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建立之初,通过“中心平台”,经过严格的中美合作的培训过程,培养一批全科医学的骨干和师资,引领和推进我国全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真正契合新医改对社区医生的要求;
2、中美全科医学培训与交流中心对学员的培养更具国际化视角,同济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将融合双方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上海市近期倡导的“5+3”培养模式,即以5年学历教育为基础,再加上3年的全科医师培训,在学期内选派骨干师资和优秀学员赴美国内加州大学全科医学系学习,实地参访、吸收、借鉴国外业已成熟的全科医师培养经验。
中美全科医生论坛的开展,对于上海全科规范化培训质控体系构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四、项目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培训与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筹)
协办单位: 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支持单位: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
五、会议时间
2012.10.23(周二)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论坛
2012.10.24-25 (周三-周四) 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培训班
六、会议地点
同济大学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七、项目成员及分工
项目组长:
郑加麟 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培训与交流中心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助理副校长
于德华 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培训与交流中心副主任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筹)院长
项目顾问:
中方:徐建光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
周剑萍 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裴 钢 同济大学校长
美方:Harold Maurer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校长
Steven Wartman 国际学术健康中心主席,总裁
培训专家:
美方: Michael A. Sitorius 全科医学教授
内布拉斯加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系主任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医学院一级保健中心主任
Jeffrey D. Harrison 全科医学副教授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医学院院长助理
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系主任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全科医学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和
农村医学住院医生培训计划主任
Paul Paulman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医学院院长助理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部主任
Marilyn Sitorius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医学院兼职教授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继续教育和学术评定委员会委员
Audrey Paulman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家庭医学系副教授
Jayme Nekuda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员工福利及劳动保障项目主任
中方:张 勘 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
祝墡珠 上海市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心主任
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
学员:
1、社区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
徐汇区、杨浦区、长宁区、宝山区、黄浦区、浦东新区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综合医院全科带教师资及全科骨干医师
2、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者
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的基层医疗服务者
赴美培训人员需接受过全科医师基本训练,并具备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通过选拔后于2013年6月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参加全科医师培训。
八、论坛培训日程(见附表)
10月23日论坛 |
|||
1 |
8:30-9:30 |
中美双方领导致开幕词 |
主持人:
郑加麟 |
2 |
9:30-10:30 |
中美全科医学师资和培训学员报告
(赴美培训学员和师资) |
|
3 |
10:30-10:40 |
茶歇 |
|
4 |
10:40-11:25 |
Role of Family Medicine in US System ( Michael A. Sitorius )
回顾家庭医学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成本中的重要性 |
|
5 |
11:25-12:10 |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培训 祝墡珠 |
|
6 |
13:30-14:15 |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Practice(Jeffrey Harrison)
回顾美国在国家、区域和地方一级的医疗保健系统的质量监督。 |
主持人:
于德华 |
7 |
14:15-15:00 |
Prevention as a Quality Measure
( Jayme Nekuda)预防-健康质量监测手段 |
|
8 |
15:00-15:10 |
茶歇 |
|
9 |
15:10-16:00 |
How Specialist’s Interact with Family Physician in the US ( Marilyn Sitorius)
探讨如何培养专业化家庭医生,以提高病人安全护理的质量 |
|
10 |
16:00-16:45 |
中方专家座谈 |
10月24日培训 |
||
1 |
9:00-9:30 |
An Overview of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Training in the US.(Jeffrey D. Harrison)
描述美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
2 |
9:35-10:10 |
The Need for Family Physician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Michael A. Sitorius )
阐释有效沟通对提供优质医护服务的重要性 |
4 |
10:10-10:40 |
Communication Skills – Breaking Bad News
(Michael A. Sitorius )
沟通技巧—如何向病人传递坏消息 |
5 |
13:30-14:10 |
Communication skills Inducing Behavior Change
(Jeffrey D. Harrison)
沟通技巧诱导行为变化 |
6 |
14:15-15:00 |
Group Teamwork Exercise: Survival Scenario
(Michael A. Sitorius, Jeffrey D. Harrison and Marilyn Sitorius)
互动小组练习:模拟生存抢救 |
10月25日培训 |
||
1 |
9:00-9:30 |
Simul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 Paul M. Paulman )
使用模拟病人,研究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病人安全 |
2 |
9:45-10:15 |
Quality of Care – Handovers (Audrey A. Paulman)
讨论如何避免医疗差错和意外负面结果的产生 |
3 |
10:20-11:00 |
Communication Skills – Angry Patient (Paul M. Paulman)
沟通技巧-如何应对愤怒的病人 |
4 |
13:30-14:00 |
Insurance and Payment System in US (Audrey A. Paulman)
概述美国的医疗保险系统 |
5 |
14:15-14:45 |
闭幕式及颁奖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