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8资助全国中医青年发展论坛项目

> 基金项目 > 培训论坛 > 2010年

2010-12-30 15:54

2010全国中医青年发展高峰论坛

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共青团面对面

主论坛

主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群

主题:青年中医未来

时间:2010年12月28日   9:30-12:00

地点: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四楼报告厅

1、主题报告一

演讲题目:当代中医青年的国际视野

演讲嘉宾:张俐,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分会副秘书长。2004年被评为福建省师德标兵,2008年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观点:中医成为风靡全球的健康新时尚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医的理论还有一些科学的内涵,尚未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常常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的尴尬状况。中医青年一定要勇于迎接挑战,学好外语,努力推动科研文章在SCI的发表,向国外同行展示中医的科研水平,展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弘扬、传播中医药的文化。

点评嘉宾:谢建群,上海市人大代表、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学术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实验研究二十余年,完成部市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编或副主编著作六部。
    
主要观点:第一,从事中医药的事业,要有中医药的熏陶,在实践当中受熏陶,热爱中医,树立牢固的中医药的专业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中医青年如何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现在中医中药,作为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但是现在的任务非常的繁重,主要是要让世界点头,中医中药要想方设法让世界点头,所以应把中医药更多的介绍给世界,中医药的接班人、中医药的青年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手段;第三是勤奋,张俐教授无论是在国外和国内都是非常勤奋的,中医青年应在学习中医药的过程中发挥勤奋的品质。

2、主题报告二

演讲题目:当代中医青年领导力开发 

演讲嘉宾:房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国家统编教材7部,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三等奖各1项,申请专利6项,授权2项。

主要观点:一个新时代的中医青年领导者应该通过文化的传承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把坚持正确的信念,恪守以诚信为本的价值观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领导能力的创新性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方法改造,并将其提炼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

点评嘉宾:张庆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

主要观点:领导力的建立,一定是要建立在对专业的熟悉上,还应上升到对中医药的社会责任、中医药学术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在对中医的认知不断深入过程中,中医青年应把自己融入中医事业的浩瀚大海。

3、主题报告三

演讲题目:当代中医青年的创新使命

演讲嘉宾:温成平,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弊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为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一层次人才。承担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主要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主要观点: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尚未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多学科结合研究的欠缺和中医教育的缺陷。当代中医青年应担负创新使命。创新首先要树立创新理念,以临床作为中医创新的原动力,进行深入地多学科交叉研究,并积极创新中医培养模式。

点评嘉宾:王金平,教授、江西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席、江西省高校摄影学会主席、江西省思政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首届高级公共管理硕士,先后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学习。主持和参与厅级以上课题多项,并获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在学术期刊发表管理和党建方面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审主编教材多部。

主要观点:继承和创新,生存与发展,是中医挥之不去的情节。继承是为了发展,创新才能生存。两个互为交叉的命题,揭示了中医的命运。当代中医青年如何践行中医创新的使命,应该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三个层面来展开。

4、主题报告四

演讲题目:当代中医药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演讲嘉宾:吴佩颖,博士、上药集团上海市药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留校从事药品研发生产技术工作,后担任中医大药厂厂长,逐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具备中药制药专业博士学位,也具备经济管理工商硕士学位;既有教学、科研、工程建设第一线的专业实践经历,也具有制药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营管理实践,是复合型专家人才。

主要观点:青年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开拓的生力军,时代赋予了当代中医药青年更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代中医青年应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完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关注民生,关爱社会,努力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的中医青年,可以从发扬“仁、和、精、诚”中医道德,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培育现代中医药人才,传承创新传播中医药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

点评嘉宾:陈涤平,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江苏省保健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主题报告五

演讲题目:当代中医青年领导力开发若干问题研究

演讲嘉宾:陶思亮,教育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兼任国际劳工组织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讲师、上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礼仪协会理事、浦东新区科普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上海市青年工作研究课题《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上海市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在沪台湾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上海市学校德育创新发展课题《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分析》等10余项。2009年入选上海市教委人才培养“阳光计划”,先后荣获2009年度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服务世博、奉献世博”上海世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主要观点: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一种引领改变的能力。领导力应当成为当代中医青年诸多素质中的一种重要素质。在培养中医青年领导力的过程中,要确立“改变”(Change)这一核心价值,并通过提升中医青年的“服务”能力,从而提升中医青年领导力的“影响力”。

点评嘉宾:奚洁人,上海市人大代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兼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学和领导教育学、党史党建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著有《面向21的领导创新》等著作十多部。

主要观点:探讨中医领导力有很多的文化资源,除了传统的文化资源,还可以更多地开拓视野。奚教授从自我的定位、国际视野、多元合作、“面对面”、技术的精益求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他认为中医的文化以及中医这样一个事业,一定会通过领导力开发得到更多的提升、发展、繁荣。

6、主题报告六

演讲题目:当代中医青年是中医原始创新的生力军

演讲嘉宾:司富春,全国政协委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博士后,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完成30多项国家级等科研项目,培养博、硕研究生50余名。获韩国博士后基金奖、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被评为省文明教师、省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省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全国先进个人。

主要观点:中医理论具有原始创新性,中医理论是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原始创新是中医发展的核动力,进行中医的原始创新会加速中医的发展,会为整个医学和相关学科、产业的发展带来创新。中医青年要有创新的动力、提高创新的能力、抓住创新的机遇。

点评嘉宾:李秉治,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医学院校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卫生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劳动工资研究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香坊区人大常委。

主要观点:现代中医发展的三大趋势,回归传统,追求时世,掌握创新。其核心就是说,中医重临床、重疗效、重传承,中医未来的发展,还要通过现代医学和逻辑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领导学,包括生物信息方面的一些精华加以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