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化脓灸的技术传承
张必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一、传承项目情况
(一) 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平湖严氏针灸,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始祖严耀堃,祖籍青浦,其启蒙师无从查考,据说曾随双林(浙江吴兴县治)凌真人(名云,字汉章)后裔深造。后于道光年间来平湖行医。清·马承昭《续当湖外志》卷八称其为:“青浦严耀堃精针灸,其术盛行于我湖。因家焉。生子三······”后世即居于平湖北门松风台。耀堃公有子严友篁、严友彰、严友陶,同业针灸。三世严小苍、严次平、严杏山。四世严子和、严海珊,子和英年有为,于医理及临床均承先贤而有创新卓见,传世医业,鼎盛当时。五世严肃容、严察明,幼承家学而自学弥勤,笃志中医。1929年2月(民国18年),国民政府实行取缔中医政策,肃容等联合当地众多中医名家,联名致电南京政府,抗议取缔中医之政策。1941年,肃容出任平湖国医公会常任理事。1962年,肃容被定名为地区级名中医。六世严定梁(国家级名中医,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严君白(曾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市名老中医)、严海、严喜、严华等。
发展现状:
目前严氏宗族内有严蕊雪、严晨、严擎天等多位七世子弟在全国各地从事中医针灸专业。
严君白教授所在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先后有徐斯伟、黄文燕、张必萌等多位医师师从严君白主任,较好的继承了严氏化脓灸的理论特色和操作技术,特别是自严君白教授被上海市卫生局评为上海市名老中医后,医院先后成立了严君白名老中医工作室和灸法研究室,从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化脓灸技术进行了梳理和继承;另有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蔡玉梅副主任医师作为上海市针推伤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学员,师从严君白主任,较好的传承了化脓灸技术。
传承情况:
严晨:严君白教授的儿子,1991年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主治医师,目前在国外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发表 “严君白医师学术源流”等学术论文10余篇。
黄文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项,发表“严君白教授临症经验介绍”(《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23卷9期51页)等学术论文6篇。
徐斯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在读,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4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张必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行政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是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项,先后获得包括教育部提名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4次,在国内外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
蔡玉梅: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上海市针推伤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学员,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项,参编出版《杏林秋实发春花》(科技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学术思想:
阴阳学说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具有相反相成的两方面,天人相应,人体的生理、病理,也可用阴阳结合经络、脏象等学说作为纲纪来分析,关键是寻求相互消长、维持相对的平衡。所谓“不平则病,百病由生”,简约说来:“疾在肠胃,需药,在血脉,需针,在腠理等需灸。”择宜而施用,可“平则不病”。
1. 用药 注意保护肠胃,“有胃气则生化之源不绝,五脏六腑得益”。是药三分毒,以毒攻毒,以偏纠偏,目的是“以平为期”。
2. 用针 经络从里达外,通达全身,运行气血,设有不顺,反应出酸、麻、胀、痛,以及抽痉、麻木等异常感觉。针能治神,以调气机,以痛止痛,以酸制酸。气为血帅,使气行血运,恢复和谐。
3. 用灸 化脓灸是物理兼生物学的疗法,古人妙用虚、实、寒、热,防治百病。我家传习六世,百余年以温阳培元,治虚、寒诸症,如哮喘、慢性泄泻等症,疗效卓著。科研发现,灸法能调整人体免疫功能,则自控、自稳、自愈,扶正可达邪,延年防百病,有待发扬。
治病特色:
严氏针灸,以其针、灸为其治病之主要手段,间或配合药物治疗。
针法:严氏针法,以敏捷流利,舒展顺遂为尚,补泻手法不拘常规。主张因人因病因时制宜,万变不离其宗,在于轻重二字,《难经》云:“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之刺,泻则从营置气,宜深而重刺。”手法不外乎上下提插,左右捻转,而进、退、捻、提、留、搓、循、拨、扪、弹、弩、刮,皆为此而设。
灸法:严氏灸法是在古代灸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取穴施灸悉遵祖训,其疗效如何,关键之一在于是否化脓,故名化脓灸。
(二)项目特色
项目科别 |
□妇 □儿 □外 □针 □推 □伤 □眼耳鼻喉 □其它: |
||
特色优势病种 |
特 色 诊 疗 内 容
(理论、方案、方法、方药、技术) |
主要传承人
及应用单位 |
特色诊疗
技术应用率 |
慢性结肠炎 |
化脓灸技术 |
张必萌(市一) |
100% |
支气管哮喘 |
化脓灸技术 |
张必萌(市一) |
100% |
(三)传承人
姓 名 |
张必萌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4.3 |
健康状况 |
良好 |
|
学历/学位 |
研究生/医学博士 |
学习专业 |
针灸推拿学 |
硕、博导师 |
硕导 |
|||
从事临床年限 |
13年 |
技术职称及获得时间 |
副主任医师/2007.12 |
|||||
临床
专业/专科 |
中医针灸学 |
特色优势
病种 |
针灸治疗退行性疾病 |
|||||
目前周门诊
次数/人数 |
6次/周,30人/次 |
目前周查房次数/人数 |
因暂时无针灸病房,只参与会诊任务。 |
|||||
在学术组织或社会团体任职情况 |
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
上海市虹口区医学会针灸学组组长
上海市松江区青年联合会常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联合会委员
|
|||||||
所获荣誉称号 |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004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学习/跟师/工作简历 |
2008年5月---迄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师从严君白教授,学习化脓灸的特色理论和操作技术,先后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中的虚寒性疾病(如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取得了满意疗效。
|
二、传承项目实施计划
(一)实施计划
原有工作基础:
(1)在医院层面上予以了大力支持,在严君白主任开展化脓灸技术临床工作几十年的基础上,成立了严君白名老中医工作室和灸法研究室,全面开展了化脓灸技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2)申请人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所带领的团队,都是针灸学科临床、教学和科研骨干,具有较强的临床、教学、科研能力,承担有各类科研项目5项,并承担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硕士、本科和留学生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任务;
(3)现有工作条件除了名老中医诊室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配置外,医院保证研究室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参与化脓灸技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确保该继承工作能顺利完成。
主要目标:
(1)厘清严氏化脓灸这一流派的传承脉络,探索流派传承模式,揭示流派传承规律;
(2)深入挖掘严氏化脓灸的流派内涵特色,提炼特色技术,规范诊疗方案;
(3)培养严氏化脓灸的流派传人,提升流派疗效,促进该流派的健康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及内容:
(1)全面梳理、传承和发扬严君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规范化脓灸的操作技术,并对严氏化脓灸这一特色技术的进行分析提炼;
(2)完成优势病种临床研究方案的优化设计工作,收集并进行疗效评价;
(3)召开“严氏化脓灸”学术思想的研讨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该技术。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解决化脓灸操作过程中的疼痛问题?化脓灸治疗起效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产生化脓效果,要达到这一效果必然对皮肤产生一定的灸伤刺激,如何最小化或者说避免这一问题,对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该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化脓灸操作材料的批量生产问题。目前主要依靠手工制作,费力又费时,工作效率比较低,如何与相关厂家合作,做到工业化生产,对提高治疗效率有很大的意义。
预期成果:
(1)通过总结本流派的学术思想体系与特色技术,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篇;
(2)开展2-3种特色优势病种的临床诊疗方案优化设计,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
(3)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有关严氏化脓灸诊疗技术的学术会议;
(4)培养代表性传承人1-2名。
(二)项目进度安排
起 止 时 间 |
阶段目标、建设内容 |
阶段考核指标 |
2011.12-2012.02 |
完成人员配备、场地建设、软硬件配备、研究室制度建设等筹备工作 |
提交研究室建设情况汇报; |
2012.03-2012.09 |
完成流派传承脉络梳理、代表性传人和著作的整理总结 |
向管理部门提交完整的流派传承脉络图、代表性传人传记和代表性著作汇编等书面材料 |
2012.10-2013.04 |
完成流派学术思想、特色技术的分析提炼;完成优势病种临床研究方案的优化设计工作,发表相关论文,开展继教项目 |
提交流派学术思想、特色技术书面材料;
提交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优化设计方案;
|
2013.05-2013.09 |
开设独立流派专科门诊,启动实施优势病种优化设计临床研究工作 |
启动研究工作;
提交优势病种优化设计临床研究进展报告 |
2013.10-2014.04 |
搜集新优势病种临床病例,发表论文 |
提交优势病种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
2014.05-2014.11 |
完成项目建设验收报告;完成书籍出版任务;开展学术交流,组织项目建设验收 |
管理部门负责完成项目建设验收、研究报告汇编、书籍出版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