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流派继承与发展
暨海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
陈志伟——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传承项目情况
(一) 基本情况
沿革及现状:
小儿推拿渊源流长,早在明代已经发展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清代盛行。推拿和儿科的发展为小儿推拿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儿推拿在防治的手段方面继承了推拿的固有特点,在理论上又汲取了儿科学的精髓。小儿推拿适应范围广泛,能够治疗新生儿疾病,小儿内科、外科、伤科、神经科等诸多疾病;还运用于康复、保健等领域。小儿推拿流派众多,上海的儿科推拿经过吸收各门各派所长,结合自身特点,逐渐形成了以金义成老专家为代表的“海派儿科推拿”。
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小儿推拿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小儿推拿的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小儿推拿急待继承与发展。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儿科病中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由于小儿营养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现今我国小儿腹泻病的病死率已降至1%以下,但小儿慢性腹泻病治疗较困难,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儿推拿是中医一大特色,其中治疗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尤为明显。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已有广泛运用,与穴位注射,针灸,口服中西药相比较,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推拿手法针对小儿具有痛苦小,疗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针对家长亦有简便价廉,易掌握学习的优点。金义成老先生尤其注重补脾经,在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治疗上取得显著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辩证手法,治疗小儿伤食,寒湿及湿热泻。
传承情况:
金义成于2009年12月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批流派传承的传人之一。
陈志伟于2009年成为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传承人。
主要学术内容介绍:
(1)汇总和完善了小儿推拿体系的构建
(2)对小儿推拿的诊断、病机、手法、穴位、治疗等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凝练,并提出一些创新的理念
(3)在诊断上强调 “摸法”的运用:摸囟门、摸颈项、摸胸腹、摸腰背、摸肌肤、摸手足、摸经络腧穴。
(4)在小儿特定穴的应用方面提出“穴部”的新概念:小儿推拿特定穴除了点状穴,还有面状穴、线状穴以及整个部位就是一个穴位,因此认为“穴部”的概念更贴切
(5)在手法方面提出“小儿复式操作法”概念,使之更规范,更精确
(6)融合成人推拿三大流派的主要手法,总结出小儿推拿十大手法
(7)在小儿推拿治法方面,除应用常用治疗八法外,提出了“通”法
(8)认为“通”法为主要治法之一,小儿推拿可以通经活络,通调脏腑,通和气血,通利关节
(9)在“以痛为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提出“痛则通,不痛则不通”
(二)项目特色
项目科别 |
|
||
特色优势病种 |
特 色 诊 疗 内 容
(理论、方案、方法、方药、技术) |
主要传承人及应用单位 |
特色诊疗
技术应用率 |
小儿腹泻病 |
海派推拿法 |
陈志伟 沈一菁
上海市岳阳医院 |
100% |
小儿肌性斜颈 |
海派推拿法 |
陈志伟 沈一菁
上海市岳阳医院 |
100% |
(三)传承人
姓 名 |
陈志伟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8.9 |
健康状况 |
良好 |
|
学历/学位 |
本科/硕士 |
学习专业 |
针灸推拿学 |
硕、博导师 |
沈国权 |
|||
从事
临床年限 |
19年 |
技术职称及获得时间 |
副主任医师(04年10月) |
|||||
临床
专业/专科 |
推拿专业 |
特色优势
病种 |
小儿腹泻、斜颈、哮喘、厌食 |
|||||
目前周门诊
次数/人数 |
5次/100人 |
目前周查房次数/人数 |
/ |
|||||
从事本专业工作起始时间 |
1992年 7 月 |
|||||||
在学术组织或社会团休任职情况 |
上海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 |
|||||||
学习/跟师/工作简历 |
1987年9月~1992年7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系 医学学士学位
1992年7月~1997年10月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住院医师
1997年10月~2004年10月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治医师
2004年10月~今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主任医师
2001年9月~2004年7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医学硕士学位
2009年11月~今 成为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传承人 |
二、传承项目实施计划
(一)实施计划
原有工作基础:
儿科推拿是祖国医学中的一朵“奇葩”。儿科推拿流派众多,海派儿科推拿是在上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个代表性流派,具有海纳百川,博取众长的特点。但由于历史及其他种种原因,儿科推拿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有待继承和发展。
项目申请人热爱中医事业,长期致力于儿科推拿临床及教学、科研等工作,对小儿推拿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与心得,并已经成为海派小儿推拿流派的传承人,为继承和发扬本流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义成也愿意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为中医儿科推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力。
主要目标:
通过梳理近代海上推拿治疗儿科疾病的传承脉络,挖掘和整理金义成的学术思想,研究探讨其诊疗特色,规范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培养新一代的传人,弘扬海派小儿推拿流派特色。
实施方案及内容:
门诊跟师,全面记录整理金老的临诊资料,总结金老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通过临床研究,制定代表金老学术经验的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诊疗常规。进行流派临床传承的经验和学术研讨,及临床推广。
1.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观察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病例的前后疗效,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探讨海派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为进一步探索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机制提供临床资料。
2.临床或实验设计:
诊断标准
(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小儿腹泻病诊断与治疗进展[1]2003年]
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2)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伤食证
主症:大便酸臭,或如败卵。
次症: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无力。
2)湿热证
主症: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粘液。
次症: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3)寒湿证
主症:大便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较淡,可伴有少量粘液,无臭气。
次症: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满,舌苔白腻,脉濡。
4)脾虚证
主症: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次症: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3)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
2)年龄在0~6岁之间者。
3)家长和受试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4)排除标准
1)不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和证候诊断标准者。
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精神病患儿。
3)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4)有食物中毒者。
5)有严重脱水和中毒症状者
6)不符和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治疗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分组对照
(1)分组
治疗组:除腹泻主要手法外根据辩证分型采用辩证手法治疗。
对照组:以健脾利湿为主要原则的单一手法治疗。
(2)治疗常规
1)治疗组:
治则:健脾利湿。
治法:推脾经200~300次,推大肠200~300次,摩腹3~5分钟,揉龟尾50~100次,推七节骨50~100次,捏脊5~7次。
1伤食泻:
治则:消食导滞
手法:加揉板门50次,运内八卦50次,揉脐、揉天枢200~300次。
2寒湿泻:
治则:温中散寒
手法:加推三关100次,揉外劳50次,揉中脘200~300次。
3湿热泻:
治则:清解湿热
手法:加清小肠200~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4脾虚泻:
治则:健脾和胃、理气调中
手法:加揉中脘200~300次,揉脾俞、胃俞各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
疗程:每天治疗一次,连续5天治疗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
2)对照组:
治则:健脾利湿。
治法:推脾经200~300次,推大肠200~300次,摩腹3~5分钟,揉龟尾50~100次,推七节骨50~100次,捏脊5~7次。
疗程:每天治疗一次,连续5天治疗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1)症状分级量化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症状 |
轻 |
中 |
重 |
大便次数 |
超过平日1~2次 |
超过平日3~5次 |
超过平日6次以上 |
粪便性质 |
大便糊状或水样,酸臭或如败卵;或色淡,臭气轻,多泡沫 |
大便粘液,色褐而臭 |
大便溏稀,泻下完谷不化 |
腹泻病程 |
腹泻7天以内 |
时泻时止,或食后作泻2周以内 |
久泻不止,或食入即泻2周以上 |
腹痛 |
偶有腹痛 |
腹痛较频 |
腹痛频繁,伴肠鸣、腹胀 |
呕吐 |
每日呕吐1~2次 |
每日呕吐3~4次 |
每日呕吐5次以上 |
精神 |
精神不振 |
哭闹不安 |
精神萎靡 |
发热 |
T37.2~38C |
T38.1~39C |
>39C |
口渴 |
口微渴 |
口渴喜饮 |
口渴,饮入即吐 |
饮食 |
食量减少1/3~1/2 |
食量减少1/2~2/3 |
食量减少2/3以上 |
小便 |
尿量减少1/3~1/2 |
尿量减少1/2~2/3 |
尿量减少2/3以上 |
面色 |
面色少华 |
面色萎黄 |
面目虚浮 |
肛门 |
肛门微红 |
肛门灼热发红 |
脱肛 |
注:轻度——每项1分,共12分;中度——每项2分,共24分;重度——每项3分,共36分。 |
(2)实验室检查:血、粪常规检查。
疗效判断标准:
[国家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1988]: (根据上述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定)
(1)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预期成果:
两组治疗方法均能产生一定的疗效,治疗组在运用辩证推拿法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显效快,症状改善辩证推拿法在缩短疗程以及改善伴随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说明海派推拿手法融合多家临床经验总结,诊疗思路更为开阔,诊疗方法更有针对性,取得临床一定的疗效,为规范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项目进度安排
起止时间 |
阶段目标、建设内容 |
阶段考核目标 |
2011.12-2012.11 |
1. 跟师学习。
2. 总结金老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特定穴应用特色的录音、录像资料。
3. 制定重点病种的诊疗常规
4. 临床科研的开展
5.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
|
1.录音、录影资料的收集
2.小儿腹泻、斜颈等重点病种诊疗常规的完成
|
2012.12-2013.11 |
1. 跟师学习。
2. 应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金老治疗小儿常见病的临床资料。
3. 完善小儿腹泻、斜颈等重点病种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并予执行。
4. 继续临床科研工作
5.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
1.录音、录影资料的收集
2.小儿腹泻、斜颈等重点病种诊疗常规的修订与完善
3.收集病例
|
2013.12-2014.11 |
1.跟师学习。
2. 总结分析录音、录像等资料,完成金义成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总结,形成学术专著。
3. 完成临床课题工作
4. 继续完善小儿腹泻、斜颈等重点病种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并予推广。
5. 提炼学术精华形成论文,并正式发表。 |
1.完成影像资料的整理,并出光碟一套,以推广金老的临床经验
2.临床科研项目的结题,取得预期疗效,达到预期目标。
3.发表相关论文 4.开展学术研讨,推广海派儿科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