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眼病特色针灸治疗技术传承研究
徐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一、传承项目情况
(一) 基本情况
沿革及现状: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为眼科病的针灸治疗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从理论上阐述了眼与经络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还有“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的眼病治疗记载。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宋代王唯一的《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杨继洲《针灸大成》等针灸典籍以及一些眼科学专著如《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等均有少量眼病针灸治疗的内容,但均为简单的症状描述和穴位处方,主要为外眼病。所遗留下来的眶区穴位只有睛明和承泣两穴,且有“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的描述。
难治性眼病针灸治疗的起步始于现代。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穴、奇穴,如眶内的上睛明、下睛明、外睛明、球后、上明、健明1、健明2、健明4、眶上、睛下等;眶外有鱼腰、正光1、正光2、新攒竹等;非眶区的新明1、新明2、向阳1、向阳2等穴位。其次,针灸治疗的方法也多样化,电针、穴位注射、耳针、冷灸、挑治、皮肤针、三棱针、埋线、穴位割治等也融合进了治疗中。并且开始了针刺的提插、捻转、烧山火等操作手法的尝试。针灸治疗难治性眼病的疾病谱也涉及到了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对针灸治疗难治性眼疾机理的实验研究也在进行中。
但总体来说所涉及的难治性眼病的病种不多,文献报道少,就是在这些文献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文章详细描述了针具的型号及参数、针刺穴位的选取、针刺手法、刺入深度和角度、得气情况、留针时间、刺激方法、药物剂量和应用方法等。临床运用的可重复性较低。《针灸治疗学》教材上关于难治性眼病也只有视神经萎缩,并是作为附节。故目前难治性眼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还是针灸治疗学上的一个空白点。
传承情况:
针灸治疗眼病在《黄帝内经》时期奠定了的基础,宋、元、明、清各时期都有一些发展,但主要是治疗外眼病。
对于眼底病针灸专病的特色治疗新闻报道最早见于河南新乡解放军371医院的李聘卿医生。1976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一篇“盲人喜见红太阳”的文章,就介绍其用针灸治愈了一千多例眼底病的患者。张仁老师得此消息,即赴该医院拜师学艺。当时李聘卿老师的眼科病房有七十余张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一律都用针灸治疗。李聘卿老师通过自身反复试验和数以千计的眼底病的临床治疗实践,发现了新明1和新明2这两个眼底病治疗效穴,并用捻转手法使针感从耳后直射至眼区或太阳穴处。该疗法有独到疗效,尤其是对中心性视网膜炎。解放军总后勤部为此授予他一等功。
张仁老师在传承李老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挥:1)在新明1、新明2为主穴的基础上,还配合使用眶部穴位,并对眶内的上、下睛明两穴做了重新定位,使疗效进一步增加,而眼部血肿的几率却大大下降;2)针刺手法采用快速提插加小捻转的方法,对针刺的方向、深度、提插捻转的频率和幅度有严格要求,务求针感直达病所。根据病情采用透刺法。强调双手进针、行针;3)治疗上采用针刺、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梅花针叩刺等综合治疗技术;4)所治疗的病种涉及多种难治性眼病:眼肌麻痹(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眼睑肌痉挛、干眼症、色弱,弱视、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开角型和正常眼压青光眼)、视疲劳、外伤性视神经钝挫伤、青睫综合症、虹睫炎、眼底病涉及到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视神经炎、视网膜脱落、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及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等。
张仁老师通过三十多年眼病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难治性眼病的规范化、便于临床推广运用的治疗方案,开拓了针灸对难治性眼病的治疗,也是对陆氏针灸在难治性眼病方面的发扬光大,为针灸学整体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主要学术内容介绍:
张仁主任医师为沪上针灸名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从事难治性眼病针灸治疗三十余年。其主要学术思想内容如下:
(1)发展中医,要寻求突破:中医要想进入当今世界主流医学,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准自身的突破口,现代难治病首当其冲。目前难治性眼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难治程度高,治疗价格昂贵,而且往往风险大于疗效。对于这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恰恰凸现了针灸效好、价廉、无副作用的优势。
(2)诊断上辨症与辨病灵活结合:辩证有助于迅速从整体上认清疾病的主要特征,在阶段上掌握其变化规律,辨病可以从本质上深入了解病症,把握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辨病与辩证如能灵活有机结合,就能从里到外,自始自终获得对病症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3)治则上强调异病同治,包括异病同穴(相同或相近部位上的不同病症选用相同穴位。如新明穴既可治疗相同部位的不同眼底病,对面部难治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也有满意疗效;同一经脉或相邻经脉的不同病症选用相同穴位。如天柱穴具有通窍明目,清瘀散结的功效,能疏导眼部的气血凝聚,是治疗眼底病的要穴,同时又能调整颈肩背部经络气血的运行)、异病同方(不同疾病应用同一基本方。对于病位病机均较一致者,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少年黄斑变性等不同的眼病,虽然眼底表现异样,临床症状不同,但病位相同,均在眼底,病机均为眼络脉道气血不和,总结出了一个基本方。)和异病同治(同一部位的不同病症,如难治性眼肌痉挛、外展肌麻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和视疲劳是症状表现不同的外眼病,常采用攒竹透上睛明、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的三透法)。但是同中有变,异病同治法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其中证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异病同治在具体应用于临床时,还须掌握以下三种情况:1)异病同穴是指所选主穴而言,即使是同一穴位还有操作方法的不同,如新明1穴,在治疗眼底病时,针尖向外眼角,运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而在治疗面肌筋挛及三叉神经痛时,方向和手法又各不同;2)异病同方是指基本方而言,对于不同的眼病,还要有所加减。如视神经萎缩加新明2和上明,色素变性加翳明等;3)异病同法是指大的方法而言,具体操作时则需根据不同的病症而有变化。
(4)治疗重视综合方术:针刺手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毫针刺为主结合电针、水针、梅花针、耳针等多种刺灸之法。
(5)处方讲究定中有变: 取穴组方既要遵循大法,又不能墨守成规。故在选穴时推崇奇穴、新穴;组方重在近取(眶区)和中取(头及颈项部穴)相结合。
(6)针法重视灵活运用。
(7)对于难治性眼病的治疗要处理好缓效和速效的关系。
张仁老师认为针灸治疗眼疾一定要重视掌握证治规律,虽然在针灸治疗中个体化差异较大,只要长期积累定能总结出规范化方案,治疗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加以微调,可以提高疗效。
(二)项目特色
项目科别 |
□妇 □儿 □外 ■针 □推 □伤 □眼耳鼻喉 □其它: |
||
特色优势病种 |
特 色 诊 疗 内 容
(理论、方案、方法、方药、技术) |
主要传承人
及应用单位 |
特色诊疗
技术应用率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针刺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
徐红 龙华医院 |
98% |
青光眼 |
疏肝活血法针刺法治疗青光眼技术 |
徐红 龙华医院 |
98% |
干眼症 |
濡润神珠法治疗干眼症技术 |
徐红 龙华医院 |
98% |
外伤性视神经钝挫伤 |
活血益气法治疗外伤性视神经钝挫伤技术 |
徐红 龙华医院 |
98% |
视网膜黄斑变性 |
针刺疗法治疗治疗视网膜黄斑变性 |
徐红 龙华医院 |
98% |
(三)传承人
姓 名 |
徐红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9.3 |
健康状况 |
健康 |
|
学历/学位 |
医学博士 |
学习专业 |
针灸学 |
硕、博导师 |
否 |
|||
从事临床年限 |
15年 |
技术职称及获得时间 |
副主任医师2008.12 |
|||||
临床
专业/专科 |
针灸 |
特色优势
病种 |
难治性眼病 |
|||||
目前周门诊
次数/人数 |
每周门诊5天,每天病人次四十余人 |
目前周查房次数/人数 |
无 |
|||||
从事本专业工作起始时间 |
1989年 7 月 |
|||||||
在学术组织或社会团体任职情况 |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上海针灸学会会员 |
|||||||
所获荣誉称号 |
2009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 |
|||||||
学习/跟师/工作简历 |
1994.9—1997.7 在湖北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康世英老师从事针刺镇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期间还参与了湖北省卫生厅《针刺治疗糖尿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发表论文有:1)徐红,康世英,刘又香.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近况.湖北中医杂志,1997,19(2):55-56. 2)徐红,康世英,刘又香.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46-48. 3)徐红.康世英临床经验简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6(S1):111-112.
2002.9—2005.7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根诚老师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参与了上海市中医药重大项目《针刺效应的现代研究》和上海市科委《针刺抗慢性炎症痛的机制研究》。发表文章:1)徐红,吴根诚,孙静.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炎症痛时脊髓环氧合酶-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针刺研究,2006,31(2):77-81. 2)徐红,孙静.电针对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星型胶质细胞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2):55-56.2). 3)徐红,吴根诚,王彦青,等.电针对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2006,25(6):39-41.
2003.5—目前一直跟随张仁老师学习难治性眼病的针灸治疗。病种涉及眼肌麻痹(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眼睑肌痉挛、干眼症、色弱,弱视、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开角型和正常眼压青光眼)、视疲劳、外伤性视神经钝挫伤、青睫综合症、虹睫炎、眼底病涉及到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视神经炎、视网膜脱落、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及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并在张仁老师的指导查阅眼病相关文献及经验整理。发表文章及著作有:1)徐红.弘扬灸法之力作-《中国民间奇特灸法 》读后.中医文献杂志,2005(1):50. 2)徐红,张仁.针灸治疗难治性眼病的文献分析.中国针灸,2008,28(8):625-627. 3)徐红,张仁.针灸在泰国.中国针灸,2010,30(9):24-26. 4)徐红,张仁,等.张仁治疗视神经钝挫伤.上海针灸杂志 2011,(6)354-357. 5)刘坚,徐红,张仁,等《针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概况》2011,30(5):346-347. 6)主编 张仁,徐红《汉英对照针灸治疗高血压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张仁治疗青光眼经验总结》已投中国针灸。《张仁异病同治法治疗黄斑病变》及《针刺所致眼部血肿的处理及预防》正在撰写中。2010年申请到上海市卫生局《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方案研究》课题,该课题目的是对张仁老师针刺治疗干眼症的规范化方案进行客观确切的评价,以供临床推广运用。
|
二、传承项目实施计划
(一)实施计划
原有工作基础:
目前难治性眼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难治程度高,治疗价格昂贵,而且往往风险大于疗效,西医们束手无策的病,针灸治疗却有效好、价廉、无副作用的优势。
张仁主任医师从事针灸眼病治疗三十余年,对难治性眼病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我师从张仁老师学习眼病治疗针灸治疗8年,为加强眼病的学习,曾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进修学习半年,并且已在张仁老师的指导下做了难治性眼病现代文献查阅、病案收集、经验整理等工作,发表了《针灸治疗难治性眼病的文献分析》、《张仁治疗视神经钝挫伤》及《针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概况》三篇文章,《张仁治疗青光眼经验总结》已投中国针灸,《张仁异病同治法治疗黄斑病变》和《针刺所致眼部血肿的处理及预防》正在撰写中。有关张仁老师干眼病规范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也申请到了2010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目前正在进行当中。
主要目标:
总结张仁老师难治性眼病特色针灸治疗技术的规范化方案,以供临床推广应用。
准备在难治性眼病当中选取5种眼病(干眼症、青光眼、外伤性视神经钝挫伤、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进行临床效果验证,总结出规范化方案,并对这些方案推广运用。
实施方案及内容:
(1)对古今中外难治性眼病的文献以及张仁老师的学术思想进行收集整理,完成一本书的编写;
(2)临床传承:门诊收集病例,总结难治性眼病的治疗规律,形成5个难治性眼病的规范化方案,以供推广应用,并完成100个难治性眼病的病案收集及制作一张难治性眼病的手法操作光盘;
(3)临床研究:以干眼病为主,对张仁老师的眼病规范化方案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完成《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方案研究》课题;
(4)获取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争取培养研究生1名;
(5)初步建立一个相关数据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总结5种眼病的治疗规律;
(2)制定难治性眼病针灸特色治疗的规范化方案;
(3)将张仁老师的特色诊疗技术传承进一步下去。
预期成果:
(1)形成5种难治性眼病针灸治疗的推广方案;
(2)完成100个难治性眼病的病案收集;
(3)发表一本著作;
(4)制作一张难治性眼病的手法操作光盘;
(5)完成干眼病规范化方案的临床研究;
(6)初步建立一个相关数据库;
(7)争取培养研究生1名。
(二)项目进度安排
起 止 时 间 |
阶段目标、建设内容 |
阶段考核指标 |
2012年 |
1)对古今中外难治性眼病的文献以及张仁老师的学术思想进行收集整理。
2)门诊收集病案。
3)进行干眼症的临床病例收集。 |
1)完成一篇文章。
2)完成20个难治性眼病的病案收集。
3)总结1个难治性眼病的
规范化治疗方案。 |
2013年 |
1)门诊收集病案。
2)总结难治性眼病的治疗规律。
3)进行干眼症的临床病例收集。 |
1)完成50个难治性眼病的
病案。
2)总结2个难治性眼病的
规范化治疗方案。
3)完成一篇文章。 |
2014年 |
1)以干眼病为主,对张仁老师的眼病规范化方案进行的深入的研究。
|
1)完成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方案研究。
2)总结2个难治性眼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3)制作出版一张难治性眼病的手法操作光盘。
4)完成一本书的编写。
5)完成100个难治性眼病的病案整理。
6)初步建立一个相关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