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
陈志伟——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年成果
一、传承内容
1、学术思想
导师金义成,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历任小儿推拿科主任、小儿推拿教研室主任、推拿科主任、推拿临床教研室主任。曾任上海国际推拿针灸学院院长,上海中国传统医学推拿学会理事长,全国推拿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长宁中医推拿协会理事长。
导师从事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和医疗管理40余年,尤其在儿科推拿领域作出卓越贡献。他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从整体入手,辨证施治;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治病过程中必须时时顾护正气,以“补脾健运”、“益肾固本”等治疗原则为主;诊病除强调闻诊和望诊,还强调摸法的运用;手法上将上海的一指禅推拿、扌衮法推拿等手法融入到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中,总结出小儿推拿十大手法,有: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扌衮、擦,并加以变化应用。这些手法的融入,不但增强了小儿推拿手法柔和、渗透的作用,体现出“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的手法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更可以扩展手法的应用范围,为扩大适应症范围打下了基础。而且要求手法纯熟,操作到位。另外,在治法的运用上,除了传承“汗、吐、下、温、和、清、补、消”八法之外,提出了“通”法的应用,揭示推拿能使“寒热咸和”,具有“开达抑遏”、“疏通气血”、“开关利气”的功用。在临证时强调“痛则通”、“不痛则不通”,根据“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原理,而寻求病症异常的反应点,以痛为输,通过在痛点的治疗,达到祛除病痛的目的。在治疗中金老取穴灵活,手穴配伍体穴,随症加减多,相辅相成。在处方选穴上,选穴配伍较多,且常首选补脾经,补肾经等,治疗呼吸道疾病善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推肺经,推三关,清天河水,运八卦,揉二马,揉小横纹、掌小横纹,揉肺俞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常用补脾土,推大肠,揉板门,运八卦、推四横纹,清天河水,推六腑,摩腹,揉脐,揉天枢,捏脊等。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以病毒为多见,尤其是轮状病毒[1--2]。据统计我国秋冬小儿腹泻中有半数为轮状病毒所致,可见轮状病毒是我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用抗生素及止泻剂治疗较多,小儿腹泻往往迁延不愈,若长期使用抗生素,又会引起小儿肠道的菌群紊乱,不但损害了小儿的消化功能,还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操作简便、疗效肯定、经济安全。
《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生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而下降,而泻痢作矣。”金老认为小儿腹泻根本在于脾胃,由于小儿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其阴生阳长均需脾胃化生更多的水谷精微充盛机体,小儿脾胃的负担相对较重;同时小儿兼具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脾胃相对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久病脾虚等其他原因均可引起脾胃失调而腹泻。故在治疗中,应以调理脾胃为主,而后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因此,导师依据长期临床积累,指导我们制订了小儿腹泻的诊疗常规,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导师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治法是健脾利湿,助运止泻。先用基本方:补脾经200~300次,补大肠200~300次,清小肠200~300次,摩腹3~5分钟,揉龟尾50~100次,推上七节骨50~100次,捏脊5~7次。根据病症分型,辩证加减:伤食型加:揉板门50次,运内八卦50次,揉脐、揉天枢200~300次,以消食导滞;寒湿型加:推三关100次,揉外劳50次,揉中脘200~300次,以温中散寒;湿热型加: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以清解湿热;脾虚型加:揉中脘200~300次,揉脾俞、胃俞各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以健脾和胃,理气调中。脾肾阳虚再加:揉肾俞、擦八髎以温阳止泻。伤食型及湿热型泄泻治疗时,补脾经改为清补脾经,补大肠改为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改为推下七节骨。
小儿腹泻中难治的是迁延性、慢性腹泻,该病治疗不当,常会出现营养不良、消化功能低下等,进而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导师认为,久泻不愈,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脾运失司,胃弱则不能熟腐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乃至和污而下,成为脾虚泄泻,治疗以健脾调中手法与穴部为主。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便于推广的“四步推拿法”:一补、二摩、三推揉、四捏。①补脾经,补大肠,各500次。②摩腹,以逆时针方向摩动, 5分钟。③揉龟尾,推上七节骨,各100次。④捏脊, 5次。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主要通过推拿手法的直接作用,刺激有关穴位,调整机体的内在环境,使气血畅通,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而治病。摩腹能调节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而健脾和胃止泻,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补其脾胃,消其积滞,以达止泻目的;揉龟尾可兴奋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 ,调整肛门括约肌功能,而止泻清热;实验证明捏脊能使大脑皮层植物神经活动得以改善,使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增加,血清蛋白存留率增高,活跃造血功能,并能调节机体酶活力,改善小肠吸收功能。
2、诊疗技术
诊疗技术名称:金义成海派儿科推拿
3、诊疗方案
诊疗方案名称:
海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
本研究通过观察采用海派儿科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病例的前后疗效,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探讨海派儿科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为进一步探索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机制提供临床资料。
二、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原计划:
1. 梳理和总结金义成导师海派小儿推拿的学术思想;
2. 制定重点病种(小儿腹泻、斜颈等)的诊疗常规;
3. 进行“海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的临床研究;
4. 写体现金义成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著作;
5. 拍摄导师海派小儿推拿临床操作的影像光碟;
6. 培养继承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流派的人才梯队。
实际完成:
1. 完成了对金义成海派儿科推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并写成相关论文并发表;
2. 制定了小儿腹泻和小儿肌性斜颈的海派儿科推拿流派的诊疗常规,并加以完善;
3. 完成“海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的临床研究,并写成论文即将发表;
4. 已经完稿著作一本《常见小儿病的推拿预防和护养》(复旦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
5. 另有一本著作《海派儿科推拿家庭保健》正在编写中(福建科技出版社);
6. 培养传承人才,形成人才梯队,促进海派儿科推拿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三、继承学习所取得的成绩:
(1)撰写论文情况(请列出论文题目、是否公开发表、发表杂志、发表日期)
1.《金义成教授儿科推拿学术思想总结》(已经发表在《针灸推拿医学》(英语版)2015, 13 (2)
2. 《海派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即将发表在《针灸推拿医学》(英语版))
(2)撰写学习(临诊)心得情况(请列出题目)
1. 读《伤寒论》有感
2. 读《内经》对推拿的思考
3. 金义成治疗小儿癫痫病经验
4. 关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认识
(3)出版专著情况(请列出专著名称、是否出版)
1.《常见小儿病的推拿预防和养护》(复旦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即将出版)
2.《海派儿科推拿家庭保健》(正在撰写中)
(4)撰写病案(数量)
18
所传承的学术思想、诊疗技术、诊疗方案等用于临床的情况(请注明应用于临床的病例数,使用效果)
在三年的跟师学习期间,本人继续梳理和挖掘导师的学术思想,导师的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从整体入手,辨证施治;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本人在临床治病过程中也时时顾护小儿的正气,以“补脾健运”、“益肾固本”等治疗原则为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对小儿肺系病,小儿脾系病如感冒、咳嗽、哮喘、厌食、疳症、呕吐、腹泻、便秘等病强调健脾的重要性;在小儿脑瘫、脑发育迟缓、遗尿等疾病中,重视益肾固本的治疗准则,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三年间本人学习了导师的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诊疗技术,并制定了金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诊疗常规,在第二年、第三年进一步做了相关疗效观察的临床研究,收集了60例病例,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撰写论文一篇。
在此期间本人还学习和总结了金老的小儿斜颈病推拿治疗的特色诊疗项目:“四步法”推拿治疗小儿斜颈病。并制定和完善了诊疗方案。已经将该技术在临床上加以应用,临床观察病例86例,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总有效率达95%。
对于导师的特色手法和诊疗技术,我还通过音像资料加以记录和保存。
三年期间金义成海派儿科推拿流派又先后吸收了2位继承人,我也承担了培养的任务,其中沈一菁医师完成了岳阳医院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3名硕士生。逐渐形成了岳阳医院金义成海派儿科推拿的人才梯队,成立了“海派小儿推拿讲师团”,为海派儿科推拿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
海派小儿推拿技术传承影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