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型四肢骨折的传
包莉——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年成果
一、传承内容
1、学术思想
(1)理伤必先辨证
① 讲求整体,明辨虚实
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聚焦于骨伤诊疗在学术上独树一帜。
在治疗理论上,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创立卅二字治病思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
② 治分“轻”“重”“缓”“急”
《素问·标本病传》云:“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伤科疾病尤其如此,不仅在不同损伤性疾病中有“轻、重、缓、急”之分,在同一疾病乃至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也存在着通过“轻、重、缓、急”的不同。石氏伤科也认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损伤之病亦不例外。
奚鸿昌医师认为:以精确的辨证确定疾病的“轻、重、缓、急”,严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不急不缓标本兼治”的理念施以内服、外用的药物或治疗,在伤科医师的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2)治伤力求务实
治伤“动静“结合
中医伤科疾病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视“动静结合”为第一大原则,动即功能锻炼,静即制动、固定,它们既矛盾又统一。奚鸿昌医师,在“动静结合”这一原则的临床运用上结合石氏伤科的理论和自身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动”与“静”是对立而又矛盾的一组关系,奚鸿昌医师认为“动”是指气血的正常循环运动,肌肉的收缩,关节活动和全身运动;“静”是指骨折端的固定和伤肢的暂时休息。
功能重于外形
在临床治疗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奚鸿昌医师除承袭了“石氏伤科”精于手法,讲求三期内治等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功能的康复重于外形的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奚鸿昌医师一方面反对一味讲求外观、强求手法或手术的解剖复位,而忽视患肢功能的保全和恢复。骨折的手法整复过程中,于复位和功能之间权衡利弊,在解剖复位可能加重患者损伤、影响功能复健的前提下,通过详细与患者沟通、征得患者同意和理解,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依托,做到手法运用中病即止,既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功能的恢复,又不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他认为损伤患者的功能锻炼应视其身体的恢复情况尽早开始。通过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既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又可以防止肌肉的萎缩、筋腱的拘挛等后遗症的出现和加重,将损伤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
(3)用药诊治与发展
① “风”“寒”“湿”“痰”论治
在临床治疗中继承了“石氏伤科”对于“风”“寒”“湿”“痰”论治的观点,其中尤为重视对“痰湿”的治疗。
② 气血同治、内外兼顾
石氏认为:因损伤而成的疾病,其辩证论治原则,虽然说内伤应注意经络(脉),外伤当着重筋骨,但总不离乎气血,故伤科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气血并重”之上,不能专主血或专主气而有所偏。
③ 讲究肝肾,重视脾胃
石氏伤科的治疗中,筋骨损伤尤为注意肝肾两脏的情况。其认为,凡外伤疾病从现象上看来是受外来暴力所造成,而实际上亚健康的体质虽受轻微之外力,亦能引起伤筋伤骨。
(4)手法传承与发挥
石氏认为:“手法是医者用双手诊断和治疗损伤的一种方法。”手法首先是用于诊断的,比摸患处以了解伤情。诊断后即要以“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的手法施以治疗。
2、诊疗技术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技术
跖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技术
克雷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技术
指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技术
3、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方案
跖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方案
指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方案
克雷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诊疗方案
二、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原计划:
1、完成论文1篇;
2、完成“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四肢骨折的社区诊疗规范”,并推广;
3、总结归纳“小夹板外固定技术”适用的“闭合性四肢骨折种类;
4、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技术“,形成自身特色
实际完成:
1、论文发表2篇(相关论文且为第一作者);
2、整理完成各项诊疗技术与诊疗方案,借助各种方式推广,课题组主办的经验会就达到4场,其中一场请国医大师石仰山先生现场指导;
3、完成小夹板外固定技术的适宜种类,已完成诊疗技术与诊疗方案;
4、改良”传统小夹板“,目前已经进入专利申请阶段。
三、继承学习所取得的成绩:
(1)撰写论文情况(请列出论文题目、是否公开发表、发表杂志、发表日期)
《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剖析》 《医药界》 2015.4(4);208-209
《小夹板“动静结合”治疗闭合性四肢骨折体会》 《河南中医》 2015.7(35);360-361
《社区应用尪痹伤膏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 2015.3-6
《金元四大家与临床——论治痿》 《中医临床指南》 2012.6-7(10):16-21
《奚鸿昌医师学术经验管窥》[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9(12):82-85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概述》 《药物与人》 2014年7月(上旬刊)
《社区应用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河南中医》 2015年6月第38卷第6期
(2)撰写学习(临诊)心得情况(请列出题目)
2012年度:
• 《金元四大家与临床——论治痿》
• 《重温<大医精诚>有感》
• 《石氏伤科理伤手法的临床体会》
• 《石氏伤科熏洗剂使用体会》
• 《石氏伤科敷药的使用心得》
• 《跟痛症的治疗》
• 《石氏治疗胸腰椎骨折经验》
• 《石氏伤科治疗腰痛的经验体会》
• 《柴胡在石氏伤科对临床疾病内治疗法中的意义》
• 《石氏伤科引经药的应用》
2013年度:
• 《奚鸿昌医师学术经验管窥 》
• 《尺桡骨双骨折的后遗症》
• 《肱骨干的小夹板治疗》
•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小夹板治疗》
• 《骨折的愈合》
• 《骨折的治疗原则》
• 《骨质疏松与骨折》
• 《简述尺桡骨双骨折》
• 《锁骨骨折的小夹板治疗》
• 《外踝骨折的小夹板治疗》
• 《掌骨骨折的小夹板治疗》
• 《跖骨骨折的小夹板治疗》
• 《小夹板的演变》
2014年度:
• 《骨折外固定并发症——关节僵硬的处理》
• 《骨折外固定并发症——张力性水泡的处理》
• 《骨折外固定并发症——压疮的处理》
• 《骨折外固定并发症——缺血性肌挛缩的处理》
• 《腕部骨折后的康复锻炼》
• 《踝部骨折后的康复锻炼》
(3)出版专著情况(请列出专著名称、是否出版)
《伤科传薪录》 未出版
《伤科传薪录2》 未出版
《石氏伤科传薪录》 出版过程中 福建科技出版社
(4)撰写病案(数量)
2012年度:
• 骨折延迟愈合医案
• 肋骨骨折医案
• 腰椎骨折医案
• 锁骨骨折医案
• 小夹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失败案例
2013年度:
• 尺桡骨双骨折医案
• 腓骨下段骨折医案
• 骨折后遗症治疗医案
• 胫腓骨双骨折医案
• 跖骨骨折后遗症治疗医案
• 克雷斯骨折医案
2014年度:
• 桡骨远端骨折后康复锻炼医案
• 外固定中压力性水泡病案
• 桡骨远端骨折后康复锻炼医案
• 指骨骨折伴移位医案
所传承的学术思想、诊疗技术、诊疗方案等用于临床的情况(请注明应用于临床的病例数,使用效果)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诊疗技术、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方案:
截止2013年底本院全年共收集桡骨远端骨折病例20例,其中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技术运用于临床共治疗10例;截止2014年本中心收治桡骨远端骨折近150例,其中70%使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治疗。运用此技术治疗的病例基本恢复良好,仅近10例出现治疗三月后仍有局部肿胀疼痛少许,功能恢复稍欠,主要是前臂的旋转功能受限,请康复医师介入后3月,功能基本已恢复。
跖骨骨折小夹板治疗方案、跖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诊疗技术:
截止2013年底本院全年共收集跖骨骨折病例30例,其中运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治疗18例;截止2014年本中心收治此类骨折近100例,运用此诊疗方案的病例基本恢复,未出现各类并发症,仅3例在外固定拆除后有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中医外治法配合功能锻炼介入治疗,三月后复查情况良好,各项功能恢复良好。
克雷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诊疗技术、克雷斯骨折小夹板治疗方案:
截止2013年底全院全年共收集克雷斯骨折病例13例,其中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斯骨折技术运用于临床共治疗10例,运用此技术治疗烦人病例基本恢复良好,功能恢复良好,仅2例因年龄过高造成外固定时间增加,功能恢复延后,但半年后随访基本无碍。
指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诊疗技术、指骨骨折小夹板治疗方案:
截止2013年底本院全年共收集跖骨骨折病例10例,其中运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治疗6例;截止2014年本中心收治此类骨折近50例,运用此诊疗方案的病例基本恢复,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传承影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