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岳阳陈伟斌“董氏指压法传承”项目三年期成果

> 基金项目 > 中医传承 > 中医传承

2023-2-15 11:19

董氏指压法(指压“火丁”)治疗小儿脾胃病


陈伟斌——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年成果       

                              

一、传承内容

1、学术思想

    导师王霞芳教授,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董氏儿科工作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主任,教授,上海市小儿中医厌食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名誉会长,首届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董氏儿科王霞芳老中医工作室主任。

   王师有近五十年临床工作经验,熟读中医经典著作,以《伤寒论》和《温病学说》为核心,重视《内经》中“天人相应”、“阴阳学说”和 “整体观”,崇尚“百病以胃气为长”的学术思想,深谙八钢、脏腑、气血辩证理论,认为经典理论是临床辩证用药的核心,常用桂枝汤、参苓白朮散、小柴胡汤、五苓散等经方,主张勤求古训,并与西医理论相结合,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导师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崇尚治病求“病因之本”和“体质之本”,认为疾病的发生必有其因,病因不同治法不同,当疾病的症状部位与病机不一致,则当求其本而治之,王师对于肺部疾病,从调治脾肾亏虚之本处方用药。针对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稚阳稚阴之体,脾气不足的生理特点,常常患病后损及脾胃,而脏气轻灵,随拨随应,强调用药要固护胃气,用药贵在轻灵,用药贵在平和,切忌峻药过度犯及胃气,以伐生生之气;在发热病人的治疗用药上往往只处方2~3剂,中病即止。导师高度崇尚仲景学说,分析各种疾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经方治疗儿科外感疾病及各种杂病,每每获验。如用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儿科杂病和神经系统杂病,小儿夜啼、遗尿、小儿多动症、多发性抽动,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总方,王师将此方加减后治疗上感发热、颈部淋巴结炎、腮腺炎及尿路感染。导师肺脾同治,健脾为要,内外兼治,分期分治的学术思想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小儿“脾常不足”是导致发生脾胃病的主要原因,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药物,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伤脾胃,因此导师在具体使用药物时,处处维护脾气,临证时,对小儿之诊治,必先察脾胃之厚薄,处方遣药则尤顾养胃存津;治病首辨虚实,又重在诊视脾胃状态,一见不足,必须及时扶助脾胃气阴,补益元气。临床多用甘味药,五味之中,甘属脾,其入脾而补脾护脾,甘合酸可化阴,合辛可化阳。如张仲景之甘温健中,李东垣之甘温升发脾阳,叶天士之甘寒养胃,吴鞠通之甘淡实脾均不离甘,其中寓顾护脾胃之意。始终不离脾胃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宗旨,以顾护脾胃为根本,达到“乳食能进,大小便调,肠胃之气足”的目的。药物调理贵乎平和。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用药稍呆则滞,稍重则伤,调理时应顺脾胃之所喜而去其恶,宜健宜通和畅为本。调脾胃之虚,予缓而轻补之法,补中寓消,补中寓通;调脾胃之实,消中兼补,通中有补。脾胃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司。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以降为用,得阴自安,故治胃多宜清降,润则胃生;而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以升为要,得阳始运,故理脾多用运脾。对于小儿疳症、腹泻、厌食症的脾胃病,针对不同病因系统治疗,采用内外合治,结合中药外敷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减少了患儿服药之难,提高了依从性,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兴奋摄食中枢,增加厌食患儿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促进食欲,该治疗功能健脾助运,醒胃助长,在临床广泛应用。

   全国名中医,上海著名中医儿科先辈董廷瑶教授首创了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呕吐症,通过对众多呕吐患儿的观察和诊疗,发现呕吐与咽喉部的“火丁”有关。所谓“火丁”即“蒂丁”,是指悬壅垂相对面的会厌软骨,局部突起,甚至高耸坚硬,董老认为因浊邪火热熏蒸形成“火丁”高突,胃失和降,秽浊之气循经而上,刺激咽喉而引起呕吐,因此他创立平复“火丁”的手法为治疗呕吐的良方。呕吐为脾胃疾患,“火丁”之部位正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在体内循行所过之处,经曰:“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阳明之脉……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董老认为脾气宜升,胃气宜降,“火丁”高突,胃气上逆引起呕吐,则按压“火丁”可作为一良效治疗点,压“火丁”则能调达脾胃气机,使脾能升清,胃能降浊,秽浊邪热皆无以藏,滋病之源得除,故指压治疗用时虽短,疗效却持久。王霞芳教授继承发扬董老的学术经验,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董老的经验和理论。导师将董氏指压法广泛运用儿科临床,作为婴幼儿吐乳症、胃食道返流症、功能性呕吐等胃肠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王师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阐明按压“火丁”产生平逆降浊止呕的作用机制是一种反射活动,这一反射的最终结果是导致胃发生舒张,胃内压降低,胃节律性收缩活动受到抑制,从而抑制胃内容物的返流溢出。王师认为凡是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呕吐、排除消化道、颅脑器质性和感染性病变引起的呕吐,无论中医病因乳食伤胃,外邪犯胃,肝气犯胃还是脾胃虚弱,只要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致的呕吐,均可用董氏指压法治疗。导师王霞芳教授“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的临床规范化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经多中心随机对照验证,董氏指压法是治疗婴儿吐乳症的有效良法,可重复性强,操作简便,避免了中西药物的副作用,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

2、诊疗技术

诊疗技术名称  董氏指压法(指压火丁法)

1、适应证

①早产儿、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左右,喂乳后即刻或30分钟,甚至60分钟后发生呕吐乳食,量多如注,1日数次,吐后婴儿神情舒畅,仍可再喂食。呕吐虽多,患儿却无病态,属婴儿吐乳症。

②现代医学认为属小儿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功能性呕吐者。

③患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多者。

2、禁忌证

①消化道器质性梗阻;

②消化道感染;

③全身性感染;

④脑神经系统疾病;

⑤小脑或前庭功能异常;

⑥各种中毒等引发的呕吐;

⑦药物引起的呕吐。

3、技术操作方法

①先请家长协助用手臂抱住患儿,固定患儿头项部。

②操作者操作前剪净指甲,双手用抗菌洗手液清洗3次,常规消毒后,左手四指托住患儿下颌,或左手持压舌板按压在患儿的下牙床上令患儿张大嘴,,操作者轻弯右食指呈弓状伸入患儿舌根部,以指头按压在“火丁”上(解剖位置是会厌软骨部位),稍用力加压瞬间约几秒钟抽回,如此完成一次手法。治疗后1小时方可进食。

4、治疗时间及疗程

  治疗前应禁食2小时,指压治疗后1小时方可进食。5天或1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5、关键技术环节

  操作者治疗前务必剪净指甲,以免弄伤患儿。手指消毒,手法准确,视患儿月龄大小掌握指力适度,2~3个月的婴儿,只要轻轻刺激即可,而治疗5~6岁的幼儿则指压加大力度,按压时间适当延长,在食管口密封为度。

6、注意事项  

①注意患儿是否有兼证,如发热、口腔溃疡等感染症状,则暂停治疗。

②患儿必须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手法治疗,以免引起在操作治疗中发生呕吐。

7、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如有发生意外,则可能出现口腔黏膜损伤,而冰硼散,锡类散有清热消炎作用,可防止黏膜损伤。

二、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原计划:

本项目目标

   一、学术理论学习

1、通过每周的跟导师抄方门诊学习和每月1次王霞芳名老中医工作室的理论学习,更好地掌握王师的脾胃论治理论,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经方广泛运用于治疗小儿多发病和常见病如小儿咳嗽、哮喘、鼻炎、厌食、呕吐、腹痛、疳症、多动症、抽动症等病。

2、学习导师的学术经验和临床经验,整理王师病案,进行归纳总结,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学习笔记,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

3、通过跟师学习王师的董氏指压“火丁”法,熟练掌握指压“火丁”操作技术.

二、诊疗技术应用

1、扩大董氏指压“火丁”技术应用,适应范围从治疗小儿吐乳症扩大到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2、开展基于胃肠动力学的“董氏指压法”对FD的规范化研究,收集相关病例,进行课题设计和研究,进一步申报卫生局课题,以探究董氏指压“火丁”的机理研究,对董氏指压法治疗适应症范围扩大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三、学术传承

1、作为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大量的临床带教任务,通过对本科生临床带教,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住院医生基地化培训和本科室医生带教培养使董氏儿科脾胃疾病治疗理论和特色治疗技术——指压“火丁”法得到广泛继承发扬。大学生、基地医生儿科轮转学习中,传授董氏指压法的理论和技术。

2、进行董氏指压“火丁”专题小讲课,科内开展相关内容业务学习。

3、带教培养2名研究生和2名年轻医生学习和熟练掌握“董氏指压法”的操作,使董氏儿科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得到传播发扬光大。

四、诊疗技术宣传推广

1、将董氏指压“火丁”治法操作流程由原有的文字记载制成形象的三维电脑视频资料,有助于将此项技术更好地保承学习传播。

2、扩大媒体报刊及咨询中宣传“董氏指压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儿科的这项医疗技术,使更多的病患受益。

五、学习总结

1、建立董氏指压“火丁”传承教学的的规范化教程,从理论、多媒体编写教程。   

2、总结三年跟师学习董氏学术思想和经验。

3、总结掌握董氏指压“火丁”治疗技术指压“火丁”经验体会。

4、总结基于胃肠动力学的“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FD的临床规范化研究,对相关课题进行数据统计,撰写相关论文发表。

实际完成:

一、学术思想继承

    已完成10篇学习笔记和30份中医病案撰写。导师“百病以胃气为本”理论观点,强调“治病必求于本”这一治疗原则贯穿肺系病始终,肺脾同治,健脾为要,内外兼治,分期分治的学术思想,对我们继承董氏儿科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师擅长以经方治疗小儿厌食、汗证,咳喘、腹泻、便血、鼻炎、便秘、呕吐等疾病,自跟师学习后,我在岳阳医院中医儿科门诊,对小儿肺系病,小儿脾系病如感冒、肺炎、厌食、疳症、呕吐、腹泻等病在辨明病情的轻重、虚实、分清外感内伤后,采用“治肺为先,肺脾同治、健脾善后”的分期分证治疗方法,强调健脾的重要性。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常常运用导师总结的理论经验在哮喘病人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以清热宣肺通络治疗咳喘,在疾病缓解期以辩证论治培土生金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导师在临床中注重肝脾同调,她认为肝(胆)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联系以五行相生相克推演而来,木旺乘土,土虚木乘,肝病及脾,脾病传肝,肝脾同病,由此决定了肝脾失调这一病理改变在儿科临床十分多见。临床可见肝病克脾,或脾病及肝;病性或偏虚偏实,或偏寒偏热不等。王霞芳教授灵活运用调理肝脾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疳症、厌食、胃脘痛、小儿抽动症,总结了导师在儿科疾病中肝脾同调,和法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篇。见论文附件。

二、诊疗技术宣传及推广

 1、宣传:“董氏指压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效特点,为使更多病患受益,扩大了董氏指压技术的临床应用,2013年加大了宣传力度,在东方早报上发表科普性文章2篇,见宣传资料附件。

2、推广:制定了社区医生培训计划,专门制作了“董氏指压法”技术宣传小册子及易拉宝分发到虹口区各社区儿保门诊,组织区内的儿保医生学习董氏指压技术,开展了专题讲座和操作演示,手把手传授操作技术,参加学习人数达50余人,社区医生们对此项治疗技术反响很大,已在虹口地区广泛开展运用治疗婴幼儿吐乳600余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了“董氏指压法”技术的社会影响力。请见宣传资料及照片附件。

三、诊疗技术传承

   岳阳医院是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大量的临床带教任务,通过对本科生临床带教,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住院医生基地化培训和本科室医生带教培养,每月1次小讲课,使董氏儿科脾胃疾病治疗理论和特色治疗技术“董氏指压法”得到广泛继承发扬。培养了4名研究生学习传承此项技术,在岳阳医院儿科建立新的中医治疗特色,使董氏儿科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得到传播。已带教培养了4名研究生和2名住院医生掌握了此项治疗技术。

四、诊疗技术应用

1、规范“董氏指压法”的操作技术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手法。

2、通过对2012年9月-2013年1月期间,虹口地区4个儿保门诊前来体检的4-9月龄的婴幼儿共计915例,进行吐乳症状调查,发病为578例,发病率为63.17%,主要表现为溢乳和呕吐,经开展“董氏指压火丁”治疗后,痊愈347例,占60.03%;显效130例,占22.49%;有效85例,占14.71%;无效16例,占2.77%。治疗总有效率达97.23%。以上流调工作已有总结,已发表论文。请见论文附件。

五、诊疗技术研究

   拓宽了“董氏指压法”治疗适应症,把“董氏指压法”技术治疗范围从单纯治疗小儿吐乳症扩大到小儿积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开展了《基于胃肠动力学的“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疗效观察》(2014LP102A上海市卫计委中医药科研基金)的研究,已完成72例病例的收集,通过对治疗前后的临床中医证型及胃动力变化对比研究,进一步确立“董氏指压法”的临床疗效,已发表相关论文。请见附件。

六、诊疗技术的保存:

以往对“董氏指压法”的操作资料保存以照片和摄像为主,缺乏形象性,为使更多的学习者掌握并开展此项技术,聘请专业人员将操作过程制作成的三维视频。请见附件。

三、继承学习所取得的成绩:

(1)撰写论文情况(请列出论文题目、是否公开发表、发表杂志、发表日期)

1、陈伟斌,陈燕萍.辛苍汤鼻腔灌洗治疗儿童哮喘68例.辽宁中医杂志,2013,40(4):741-742

2、陈伟斌,黄勋. 辛苍汤鼻腔灌洗对哮喘儿童缓解期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272-274

3、陈伟斌,姚敏等.辛苍汤鼻腔灌洗治疗哮喘儿童及其对Th1/Th2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0-22

4、陈伟斌、张晓峰.疏肝理脾方对厌食模型大鼠胃肠运动的实验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21-23

5、黄勋,陈伟斌(通讯作者)辛苍滴鼻凝胶剂对哮喘大鼠血、肺泡关系液中IL-4、IFN-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 江苏中医药2012.1;(44):72

6、陈伟斌.王霞芳肝脾同调儿科验案4则,江苏中医药2014,46(1):55-57

7、韩海琼,陈伟斌(通讯作者),王树霞.吐乳症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研究,山西医药.2014,第43(10):1160.

8、韩海琼,陈伟斌(通讯作者).儿保门诊婴幼儿吐乳症915例发病调查及疗效研究,中国医药科学2013,24(3):47-48

9、陈伟斌,林亦鑫.中医辨证治疗女童性早熟进展,医学综述 2014,20(6):1093-1095

10、谢静,陈伟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概况,医学综述,2015,21(1):119-120

11、陈伟斌,封玉琳.王霞芳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经验,江苏中医药2015,47(7):21-23

12、王树霞,韩海琼、陈伟斌(通讯作者)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积滞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0)

(2)撰写学习(临诊)心得情况(请列出题目)

1、学习《伤寒论》中“小青龙汤”

2、我对《 伤寒论 》和法的认识

3、试论肺脾同治

4、发热的诊治

5、小儿哮喘饮食调护

6、小儿泄泻

7、王霞芳肝脾同调治疗小儿胃脘痛

8、浅论小儿“脾常不足 ”

9、六经辨证浅析

10、中医对育儿保健的认识

11.小儿呕吐论述

(3)出版专著情况(请列出专著名称、是否出版)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丛书中医儿科应知应会手册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

王霞芳儿科临床经验撷英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年出版 
  

(4)撰写病案(数量)

  30篇

 

    所传承的学术思想、诊疗技术、诊疗方案等用于临床的情况(请注明应用于临床的病例数,使用效果)

 回顾3年来的跟师学习,收获颇丰。3年来坚持参加每周跟师门诊抄方,导师王霞芳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具有深厚的中医功底,渊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她的亲自指导下,按导师要求较为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及儿科中医古籍。参加学习每月1次王霞芳老中医工作室的中医专题讲座,参加了2013年12月,2014年举办的董氏儿科学术思想研讨班及各级各类的全国中医儿科、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学术会议。按照中医紧缺专科、特色诊疗技术传承人才培养计划书的细化各项要求,深刻理解董氏儿科中医治疗和特色治疗技术的精髓。

一、学术思想:

    2012年以来共完成11篇学习笔记和30份中医病案撰写,发表论文12篇,参与编写专著2本。导师“百病以胃气为本”理论观点,强调“治病必求于本”这一治疗原则贯穿肺系病始终,肺脾同治,健脾为要,内外兼治,分期分治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独特的治疗专长,对我们继承了董氏儿科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王师擅长以经方治疗小儿厌食、汗证,咳喘、腹泻、便血、鼻炎、便秘、呕吐等疾病,屡用屡效。自跟师学习后,我在岳阳医院中医儿科门诊,对小儿肺系病,小儿脾系病如感冒、肺炎、厌食、疳症、呕吐、腹泻等病在辨明病情的轻重、虚实、分清外感内伤后,采用“治肺为先,肺脾同治、健脾善后”的分期分证治疗方法,强调健脾的重要性,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常常运用导师总结的理论经验在哮喘病人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以清热宣肺通络治疗咳喘,在疾病缓解期以辩证论治培土生金法,肺脾同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二、诊疗技术宣传及推广:

 1、宣传:“董氏指压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效特点,为使更多病患受益,扩大了董氏指压技术的临床应用,2013年加大了宣传力度,在东方早报上发表科普性文章2篇,见宣传资料附件。

2、推广:制定了社区医生培训计划,专门制作了“董氏指压法”技术宣传小册子及易拉宝分发到虹口区各社区儿保门诊,组织区内的儿保医生学习董氏指压技术,开展了专题讲座和操作演示,手把手传授操作技术,参加学习人数达50余人,社区医生们对此项治疗技术反响很大,已在虹口地区广泛开展运用治疗婴幼儿吐乳600余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了“董氏指压法”技术的社会影响力。请见宣传资料及照片附件。

三、诊疗技术传承: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承担大量的临床带教任务,通过对本科生临床带教,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住院医生规范化化培养和本科室年轻医生带教培养,每月1次小讲课,使董氏儿科脾胃疾病治疗理论和特色治疗技术“董氏指压法”得到广泛继承发扬。在岳阳医院儿科开展董氏中医外治治疗特色,使董氏儿科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得到继承发扬传播。已带教培养了4名研究生和2名住院医生掌握了此项治疗技术,并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

四、诊疗技术应用:

1、规范“董氏指压法”的操作技术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手法。

2、在2012年9月-2013年1月期间,对虹口地区4个儿保门诊前来体检的4-9月龄的婴幼儿共计915例,进行吐乳症状调查,发病为578例,发病率为63.17%,主要表现为溢乳和呕吐,经开展“董氏指压火丁”治疗后,痊愈347例,占60.03%;显效130例,占22.49%;有效85例,占14.71%;无效16例,占2.77%。治疗总有效率达97.23%。以上流调工作已有总结,已发表论文。请见论文附件。

3、拓宽了“董氏指压法”的适应症,把“董氏指压法”技术治疗范围从单纯治疗小儿吐乳症扩大到小儿积滞及小儿消化不良的治疗,开展了《基于胃肠动力学的“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疗效观察》的研究,此项研究课题是2014年上海市卫计委中医处课题(2014LP102A上海市卫计委中医药科研基金),目前在研中,已发表论文1篇。请见附件。

五、诊疗技术的保存:

   以往对“董氏指压法”的操作资料保存以照片和摄像为主,缺乏形象性,为使更多的学习者掌握并开展此项技术,聘请专业人员将操作过程制作成的三维视频。请见宣传资料附件。

六、董氏指压法治疗72例小儿积滞临床疗效观察总结

1.病例来源

病例来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共72例。所有病例符合小儿积滞(乳食内积型)中医诊断标准,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罗马Ⅲ标准。

分组方法

采用抽签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董氏指压法治疗,对照组予针刺四缝治疗。

 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董氏指压法,患儿进食后2小时方可操作。医生首先剪净右手食指指甲,用七步洗手法常规消毒后,令患儿呈坐位抬颌,张口程度以看到咽喉部为宜,左手托住固定患儿下巴,右手食指稍稍弯曲呈弓状伸入患儿舌根部,在“火丁”(即会厌软骨部位)上按压瞬间即退出,如此完成1次治疗,指压60 min内不能喝水或进食。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予针刺四缝,医生手指常规消毒后,用酒精棉球为患儿双手消毒,用三棱针或8号普通注射针头,快速进针0.2 mm,刺后挤出黄白色黏液。每周针刺1次,4次为1个疗程。

4、观察指标

4.1  中医证候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采用分级量化标准对症状进行评分。主症:①不思饮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②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次症:①烦躁啼哭,夜眠不安;②手足心热;③舌质红,苔白厚或黄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按症状无、轻、中、重,主症分别计0、2、4、6分,次症计0、1、2、3分,并计算证候积分。

4.2  胃动力B超  采用单切面胃动力实时胃超声显像法进行胃排空测定,观察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治疗前、治疗后4周各做1次。患儿先卧位做空腹B超,以剑突下纵行切面扫查见椭圆形胃窦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为定位标志,测量胃窦前后径(AP)、左右径(LL),然后患儿快速饮下无气饮料,分别于饮水后0、15、30、60 min以半坐位复查各径线。胃窦前后径与1/2左右径之和代替多个切面胃窦容积D=AP+1/2LL,空腹用Df表示,饮水后最大值用D0表示,D0-Df减少一半所需时间为胃半排空时间,同时测定胃窦收缩频率。

5、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于治疗4周后评定。

5.1  疾病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食欲良好,大便正常,气色好;显效:食欲改善,大便趋于正常,气色好转;有效:食欲有所改善,大便基本正常,气色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

5.2  证候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xcel录入、整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构成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结果

7.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2组在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程及治疗前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7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积滞患儿广泛存在挑食偏食、进食不定时,2组患儿饮食习惯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1  2组积滞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项目

治疗组(36例)

对照组(36例)

P值

性别(男/女,例)

19/17

20/16

0.813

年龄(x±s,岁)

  5.17± 2.01

  5.58± 2.62

0.452

身高(x±s,cm)

114.28±15.40

118.29±19.00

0.328

体质量(x±s,kg)

 19.88± 5.39

 21.14± 6.57

0.379

病程(x±s,月)

  8.61± 6.26

  6.47± 3.98

0.088

主症积分(x±s,分)

 11.72± 3.14

 12.06± 2.77

0.629

次症积分(x±s,分)

  7.53± 1.48

  7.72± 1.75

0.622

表2  2组积滞患儿饮食习惯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挑食偏食

 

进食不定时

治疗组

36

10

26

3

33

对照组

36

 9

27

3

33

7.2  2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4周主症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积滞患儿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组

36

11.72±3.14

4.50±2.80*

1.00±2.46*

对照组

36

12.06±2.77

4.61±3.31*

1.39±3.1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下同)

7.3  2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4周次症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积滞患儿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组

36

7.53±1.48

3.53±1.75*

1.36±1.40*

对照组

36

7.72±1.75

3.89±1.80*

1.92±1.90*

7.4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4周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积滞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组

36

19.25±3.33

8.03±3.81*

2.31±3.66*

对照组

36

19.78±3.53

8.50±4.68*

3.25±4.81*

7.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积滞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36

9

23

3

1

对照组

36

7

21

6

2

7.6  2组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组积滞患儿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比较(x±s,min)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组

36

45.04±14.39

26.06±9.68*

对照组

36

48.09±17.89

22.52±6.21*

7.7  2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胃窦收缩频率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2组积滞患儿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比较(x±s,次/min)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组

36

1.97±1.13

2.77±0.85*

对照组

36

2.00±1.03

2.60±0.95*

8.结论

   凡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以实证或虚实夹杂症为主的,如功能性呕吐、厌食、积滞等,均可用董氏指压法单独治疗或辅助治疗,使机体功能得到调整,使疾病得以痊愈。

    本研究继承董老以及王霞芳老师临床经验,将董氏指压法应用于小儿积滞的临床治疗。研究显示,董氏指压法按压“火丁”可促使脾胃气机调畅,有通降复常而降浊止呕之效。董氏指压法和针刺四缝,为中医治疗小儿积滞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研究,以推广发扬名老中医治疗技术,提高中医诊疗的疗效和可信度。

图像

董氏指压法(指压“火丁”)技术传承影视片